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斯爆炸,使他全身85%烧伤,双手致残,老板断药断粮,忍痛被迫还乡,欲打官司,却无钱请律师,四处借债无门,一家人只能无助地哀叹——好愿望终成恶梦,问原因农人非农刘友华出生在四川省资阳市老君镇泉溪村15社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体会到贫穷的滋味。其父终年病痛不断,三天一副中药,五天一剂西药,家里被弄得山穷水尽,在46岁时给家里遗下一笔债务后,便撒手西去。刘友华老实勤劳,1990年,邻村姑娘  相似文献   

2.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二年,家里就没有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3.
七岁那年,无情的病魔差点夺走他幼小的生命。从死亡边缘逃过劫难的男孩由此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十年后的秋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警校。可面对那笔不小的学费,他迟迟不敢让父亲看录取通知书。当通知书终于交到了父亲手中,父亲脸上露出从不曾有过的笑容。为筹集学费,家里的粮  相似文献   

4.
滕军 《劳动保护》2007,(5):40-41
我的父亲滕庆金是一名老安全工作者,他已离开我们13年了。当每家每户欢度节日时,父亲的影子便会出现在我温暖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5.
事故猛于虎     
三门峡市9岁的杜超 ,因使用的酒精炉质量低劣而在一次酒精炉爆炸中被严重烧伤。为了治疗 ,杜超已花掉治疗费5万多元。虽然 ,杜超的父亲所在单位及社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但仍使杜超一家陷入困境。杜超的手被严重烧伤 ,要想使手恢复功能 ,还需治疗费五六万元 ,这笔钱目前仍无着落。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 ,杜超的手就可能终年失去功能。如果实在借不到钱 ,杜超的父母想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杜超已经两年没上学了 ,他小小年纪已知为家里分担忧愁。上街时 ,他便把别人扔下的易拉罐和塑料瓶拣起来 ,用来换钱事故猛于虎@郑家学…  相似文献   

6.
干了三十多年矿工的父亲今年光荣地退休了。父亲退休后常与我说起他年轻时的事情。那时,家里太穷,在农村饭都吃不上,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或喝上一碗大米稀饭就已经满足了。1976  相似文献   

7.
列宁和香烟也曾有过一段深交,早在17岁时,吸烟便成了他生活中的嗜好。为此,列宁的母亲很是担忧。列宁的母亲是医生的女儿,深知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她不止一次地劝导列宁戒烟,可是列宁总禁不住香烟的诱惑,认为自己身体好,吸点烟没有什么关系。母亲盼儿戒烟心切,有一次故意对列宁说:自从你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收入有限,买烟对家里的经济开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一个很荒凉的农村,家里人口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家庭非常贫困,莫言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要饺子,这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加之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小学没毕业又碰上"文革",他就辍学回家。因为年  相似文献   

9.
干了三十多年矿工的父亲今年光荣地退休了。 父亲退休后常与我说起他年轻时的事情。那时,家里太穷,在农村饭都吃不上,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或喝上一碗大米稀饭就已经满足了。1976年,淮北矿务局到阜阳农村招农协工时,父亲找村长好话说了一箩筐,才来到矿上做了一名矿工。一起来的其他几个人,因吃不了苦,又怕脏、怕危险,没干满一个月全回家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常把父亲比作山,大概是因为山太厚重了,你穷尽一生都难以发现其全部内涵的原因吧。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从7岁以后开始的。父亲幼年丧母,国高没读完,一场瘟疫夺走了家里十几口人的生命。带着心灵的剧痛,他撇下家小,毅然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转战到海南,接着又经历了3年抗美援朝。60年代初转业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那时,一年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就不错了。所以,父亲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1966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去洛阳看望父亲,刚到不久,文革的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一天夜里,  相似文献   

11.
继父     
继父(小说)刘庆邦近日来,张明脸色不好。家里有父亲、母亲,还有妹妹,他下班进家谁也不理,郁郁地,一个人走进地那间小棚房里去了。他家只有一间半建矿初期盖的破旧的平房,父母住一间,妹妹住那半个套间,他只好在妹妹窗前就墙接出一间小棚房单住。张明一进去就闭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解放军南海某部机炮连战士了友平,探亲回到离别3年的天门市拖市乡中心村8组家中c一到家,了友平就忙从包里把给家人带的礼物——掏出来。站在一旁的嫂子笑着说:“左手,你不用这样记挂着家里。这几年,咱家勤劳致富,越来越兴旺了。去年家里又开了间手套编织厂,还雇了几个小工,日子红火着呢。”了友平一听,忙问父亲雇的什么工。父亲告诉他:“就是村里几个十二三岁的失学女童。她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做工,一天也能挣个五六块钱。孩子们有事可做,父母也高兴,皆大欢喜呢。”丁友平在部队里就是学法积极分子,被战友们…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护》2011,(7):120-120
编辑同志:我父亲曾开了几十年大货车,退休后不愿闲在家里,和一个体车主赵某签了协议,给赵某开出租车。赵某的私家车挂靠于一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运营,赵某与公司签有“挂靠期间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一切损失均由车辆所有人自行负责”的协议,赵某每月向公司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在今年4月的一次出车中,我父亲在超车会车时,与一辆货车相撞,他也在事故中受伤。公司以我父亲与赵某签有协议等为由,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家,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安全会。主持会议的自然是父亲。父亲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他常说的一句话:"安全生产无小事,上到一个单位,下到一个家庭,疏忽了安全生产,那就是拿生命当儿戏!"父亲退休后,闲暇之余,会到儿女们的家里或厂子里转转,发现哪里出现安全隐患,立马就要召开家庭安全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5.
有一则笑话说,古时有一人,好吃急食。妻把饭端上,他便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每次都被烫得鼻涕眼泪直淌,嗷嗷乱叫,痛苦不堪。妻问他:“您等一会儿待饭稍冷一些再吃不好吗?”他便回答:“吃急食是我家传统,我爷爷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伯父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父亲亦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也将因此而死,你要早作准备。”妻说:“那您不能改改吗?”答:“我是传人,这一传统怎能在我这儿失传改变呢?” 睢,笑话中的那个人愚得可以,自己的祖父、伯父和父亲业已因吃急食死了,自己也屡屡深受其害,且明知自己必将因此而死,但仍不思悔改…  相似文献   

16.
<正>她十五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边天,她的心也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戛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刺了一般。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在母亲心里竟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父亲去世后她的生日那天,母亲一大早就起来上市场买东西,说要热闹热闹,并且叮嘱她放学后把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晚上,她独自回来,看到家里流光溢彩、人声鼎  相似文献   

17.
9月1日,程某在父亲的陪同下到镇中学报到,他从村小学毕业进镇中学读书。刚修不久的水泥路连着他家和学校,不过没有客车来往,程某不想寄宿,其父为他买了辆电动自行车。程某每天骑车往返,轻松自在,好不惬意。每天骑车,程某留意到从家里到学校需要半个多小时,他总能在课钟敲响  相似文献   

18.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一户农家有个顽劣的子弟,读书不成,反把老师的胡子一根根都拔下来;种田也不成,一时兴起,把家里的麦田都砍得七零八乱。每天只跟着狐朋狗友打架惹事、偷鸡摸狗的。他的父亲,一位忠厚的庄稼人,忍不住呵斥了他几句,儿子不服,反而破口大骂。父亲不得已,拎起菜刀吓唬他,没想到儿子冲过来抢过刀子,一刀挥去。老人捧着受伤的右手倒在地上,鲜血淋漓,痛苦地呻吟着。而铸成大祸的儿子,竟连看都不看一眼,扬长而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与牛     
正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过夜,以前更多的时间都给了婆家,忽略了父母。那夜,以为会被父亲的鼾声扰得睡不好,可是没想到,父亲气息均匀,出奇的安静,不像以前鼾声如雷,我睡得很好。天还没亮,父亲便窸窸窣窣地穿衣起来,问他,为什么起那么早,父亲说:"起来喂牛。"父亲已经80岁了,很多别人家的老人还未到这个年龄就已开始享清福了,可父亲依然坚持劳作,整日里放牛、喂牛,与牛为伴。这不,刚刚卖了一大一小两头牛,钱还没焐热乎,就又买了一头回来,他自己也说,  相似文献   

20.
孩子脆弱的心灵珊珊(化名)是品学兼优的女孩,因为一次单元考成绩不理想,被她那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轻轻说了几句,便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从5楼的家里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2岁的少年亮亮(化名)向父母要求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出游,母亲因为他年龄小担心安全问题不同意,懊恼之中的亮亮竟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剁下了自己的4根指头……正在读初一的兰兰(化名)平时学习很认真,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下降后还在玩电脑游戏,父亲严厉地批评她不该浪费时间,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