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西藏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包括重度、中度、轻度3级和流动沙(丘)地、半固定沙(丘)地、固定沙(丘)地、裸露沙砾地、半裸露沙砾地5类沙漠化灾害土地,其中以中度沙漠化灾害土地和裸露沙砾地类沙漠化灾害土地为最多。沙漠化灾害将使区内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恶化,破坏建设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并构成严重的潜在压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平均年经济损失高达34.5亿元。驱动力分析表明,西藏的土地沙漠化灾害是在近期“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干暖化和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 --以日喀则市江当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藏现有的2047万hm^2的沙漠化土地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是藏南宽谷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日喀则江当宽谷中游,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土地沙漠化严重。在深入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沙漠化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沙漠化土地的防治与利用相结合,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以生物措施为主(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造林、流沙固定),辅以水利工程措施,对荒漠化土地开展综合整治研究。西藏自治区林业局按照本研究防治措施进行工程施工,其中,农田防护林459hm^2,防风固沙造林3025hm^2,流沙固定399.5hm^2,修建干渠17.6km。这些工程措施布局合理,确保了各项防治措施的配套和高效发挥作用,不仅有效地治理了荒漠化土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时空数据,就黄河源区沙漠化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高.同时气候作为本区最为活跃的生态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干暖化加剧了风沙活动,使自然沙漠化过程得以增强.黄河源区以超载过牧为主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鼠害泛滥,人为造成了广大范围草地退化、风沙活动强度的增强,从而导致人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黄河源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互相激发,最终导致沙漠化的不断扩展及其程度的日益加重.在本区沙漠化的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中,既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要重视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的土地沙漠化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思全  武建军 《灾害学》2005,20(4):51-56
土地利用是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时空关系,是查明土地沙漠化成因机理及发展驱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毛乌素沙地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应用RS与GIS技术,在对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反演的基础上,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耦合关联分析,并建立了土地沙漠化转化等级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土地沙漠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而且这种关联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以2000,2004和2008年的MODIS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嫩江流域下游为研究对象,在Arc-GIS9.0和ERDAS IMAGE9.0等软件支持下,建立沙化模型,并对沙化进行了信息提取与分析;借助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了土地沙漠化的定量分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沙化的过程、机理和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沙漠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的年增长率较大,水域的年减少率最大;重度、极重度沙漠化土地主要向较低等级的沙漠化土地和水域转变,呈现一定的逆转移.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中国北方已经沙漠化的土地有20.12万平方公里,比十年前增加了2.48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2103.2平方公里,发展速率1.47%,沙漠化主要发展在河北坝上、察哈尔草原和乌盟后山地区等农牧交错区.同时约有4.53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得到控制,2250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治理逆转.只要各级重视、采取措施、恢复生态平衡,使农牧交错地区土地沙漠化得以逆转.这里还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的沙漠化灾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沙灾害频发的季节是每年3~6月份。流动沙漠与绿洲直接毗邻的格局增加了下风方向绿洲风沙危害的态势。风沙灾害严重区有莫索湾绿洲,精河,艾比湖地区绿洲,喀什地区绿洲,和田地区绿洲,塔里木河下游绿洲。 新疆绿洲风沙灾害的发展趋势:绿洲外围及河流下游沙漠化土地在继续发展,风沙、尘埃天气显著增加;灌溉绿洲腹地特别是连片的大型绿洲风沙灾害显著减轻,6级以下起沙风基本上不造成风沙灾害;对于突发性,风速达8~9级以上的黑风尘暴,灾害仍不可避免。 采取的减灾措施:针对新疆许多河流下游断流,荒漠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沙漠化土地日益扩展蔓延的严峻局面,新疆已经着手进行主要河流的流域规划。塔里木河应急输水工程业已进入实施阶段;减轻对荒漠植被的压力,达到保护绿洲外荒漠植被的目的;加强大型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建立绿洲防止土地沙漠化、减轻风沙灾害的示范区和样板。新疆绿洲风沙灾害的根治仍然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漠化灾害是危及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持续发展的重大灾种之一。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20.1万km^3,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17.4-20.4亿元。年总损失达783-918亿元,受危害的212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分别是134个轻度、54个中度和24个重度,随着沙漠化灾害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00年时我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将达到23.3万km^2,107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漠化灾害的发展及其危害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沙漠化灾害是在特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严重危及人类生产和生存。文章着重阐述沙漠化发展对农、牧业、工矿交通及环境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因沙漠化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4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292亿元以上。同时,指出沙漠化的实质是从根本上毁损土壤肥力,丧失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从沙漠化发生时间的频繁性、经常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致害的多样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性看,沙漠化灾害是我国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灾害的景观干扰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土地沙漠化是影响全球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性问题,本文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学出发,论述了沙漠化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干扰的特征、本质及测度,特别强调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沙化景观干扰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建立沙化景观干扰图的框架,为从景观尺度研究沙漠化灾害和防治沙漠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有17.59万km^2。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轻减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新源县滑坡灾害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源县是新疆滑坡灾害的多发区。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整合与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近年新源县449个滑坡灾害点的监测数据,探讨了该区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地质条件是滑坡灾害形成的基本因素,降雨是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也是促发滑坡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为避免滑坡灾害,减少在上述地形地质条件下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合理安排牲畜数量以减少环境负荷是决策关键。  相似文献   

13.
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野外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0月至次年5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以及稳定的积雪日数、平均积雪深度、草场现有载畜量、冷季草地超载比例、冬储草量等7个因子为那曲地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应用于雪灾区域危险度的评判。以西藏那曲地区的5个县为例,具体介绍了雪灾区域危险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风沙灾害加剧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综合分析了我国风沙灾害加剧的原因,并从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形成演变的地理格局,探讨了我国沙化过程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我国近年风沙灾害的加剧是在气候趋于干燥化背景下,人类大面积发展沙区生产的结果,但是,目前的流沙分布范围仍不及末次冰期极盛时期。未来我国风沙灾害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气候增温背景下降水的时空分布、沙区的风化变化与地表土地的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新藏公路(新疆段)沿线道路病害及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藏公路新疆段横跨塔里木盆地与昆仑山两大地貌单元,沿线泥石流、滑坡、水毁、崩塌、坍塌、碎落、雪害、涎流冰、翻浆和多年冻土等道路病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不时断道阻车,严重影响着新藏公路的通行。该段沿线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多变,冰川作用强烈,以及人为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和现有道路设计标准低、承灾能力差等,促进了各类道路病害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太阳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加强,道路病害将进人新的活跃期,防灾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灾害现状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董玉祥 《灾害学》1993,8(1):13-18
沙漠化是重大的全球性灾害之一。本文利用最新数据分析了全球与我国沙漠化灾害的面积、程度及其分布,并对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对全球及我国的沙漠化灾害进行了定量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