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参考HG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整体相连的齿啮式卡箍连接设计和计算。在蒸压釜的定期检验和制造过程监督检验中,最常见的缺陷为釜圈、釜盖的啮合齿根部出现裂纹,尤其是在用的管桩厂蒸压釜,裂纹沿齿根部多条或单条分布,最深达12mm。  相似文献   

2.
干燥罐是天然气加气站内核心设备。在定期检验中发现大量环向分布的表面裂纹缺陷,深度1mm~3mm不等。对裂纹部位取样分析,分别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探讨裂纹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钢管热轧成型导致微裂纹萌生;容器制造时的热处理为微裂纹扩展提供了条件;容器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工况导致了裂纹的扩展。最后从设计、制造、检验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CNG2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变集中区域的应力进行了分析。运用Manson-Coffin公式,结合气瓶内胆的应变疲劳性能计算得到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气瓶疲劳试验寿命相符。制造过程中使用预紧工艺或过载方式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应力强度范围门槛值,使裂纹启裂减慢,从而延长了气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球罐裂纹缺陷及球罐整体进行了残余应力测试,验证了X射线衍cosα法对球罐进行残余应力现场测量的可行性,解决了球罐现场残余应力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分析了球罐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球罐定期检验的重点位置。  相似文献   

5.
基于车用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近年发生爆炸事故和定期检验中合格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气瓶内胆存在裂纹、开裂等缺陷。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现役全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模拟,采用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在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模拟计算结论为现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出现的裂纹、开裂等缺陷与内胆材料强度不足和气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全复合材料CNG气瓶的设计制造阶段要充分考虑内胆材料强度,合理选材,进一步完善气瓶瓶身与瓶阀过渡区域的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检验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6.
某化工厂的一分塔再沸器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的管箱封头环焊缝存在穿透性纵向裂纹缺陷。为了进一步了解裂纹形成的原因,避免类似缺陷再次产生。本文通过对案例背景介绍,在定期检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缺陷部位进行取样,在实验室采用理化检验方法,结合设计和使用参数,对裂纹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市某医院储氧罐进行定期检验,发现容器存在外表面裂纹。对该表面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按相关规程规定对缺陷进行了处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冷低压分离器定期检验过程中,宏观检查和壁厚测定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测发现2处超标埋藏缺陷并对缺陷尺寸参数予以确定。基于压力容器合于使用的原则,表征2处超标埋藏缺陷为埋藏裂纹,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应力分析,采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常规评定方法对冷低压分离器进行合于使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处超标缺陷的评定点处于失效评定图的安全区,评价通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球形压力容器(以下简称球罐)日趋大型化,工作环境日益恶劣,要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完全避免裂纹的潜在和存在是困难的。探伤设备的不断完善,虽能检出越来越小的缺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缺陷均对球罐有实质性的损害;有些被判为缺陷超标的球罐,在一定条件下也不是都不能使用,而继续使用又担心不安全。因此,亟需一套能在球罐使用过程中检测其裂纹发生、发展和诱发裂纹的高应力和应力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地下储气库井筒管柱裂纹缺陷对井筒寿命的影响,采用随机裂纹扩展融合概率密度演化法(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PDEM)模型对含裂纹缺陷井筒进行寿命可靠性预测。通过修正后的裂纹特征向量,采用总变差减小(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TVD)差分格式求解出特征值概率密度函数,可得到其疲劳寿命可靠性,研究不同裂纹长度和井筒内压下,井筒管柱裂纹处最大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K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模型预测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概率密度演化法得到的井筒裂纹尺寸曲线与Monte Carlo法的结果吻合性良好,且概率密度演化法计算简单、精度高,模型预测误差率在11%以内;最大应力及应力强度因子K随着井筒压力、裂纹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最大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350 MPa后,则增长趋势逐渐减缓直至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运行压力大、工作温度高,锅炉本体系统多且复杂,锅炉内部检验对锅炉运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广州市近4年电站锅炉定期检验情况,以南沙区某运行小时数超10万的电站锅炉内部检验为依据,对电站锅炉内部检验中检验要点、检验方法以及典型缺陷进行阐述与总结,及时跟踪缺陷处理状况,消除电站锅炉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长管拖车作为专用气体储运装备实现国产化已有10余年时间,其关键部件——长管拖车气瓶(即大容积无缝钢瓶)由于充装介质多易燃、易爆、且具腐蚀性和毒性,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因此国家将其纳入特种设备进行全寿命安全监管。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作为长管拖车定期检验专业机构,累计检验长管拖车气瓶万余只,对其制造使用工况、典型失效模式和缺陷评定方法积累了大量数据。本文综述了我国长管拖车气瓶的制造使用现状、安全检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长管拖车在我国的安全使用及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站锅炉的压力管道参数较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电站锅炉的压力管道在按照"锅炉"或"压力管道"进行管理时,设计、制造、安装等阶段管理要求存在交叉或不清晰的情况.进行定期检验时,又有按锅炉范围内管道或工业管道(含动力管道)执行不同技术规范的情况.本文通过按"锅炉"和"压力管道"管理时执行...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巨化集团热电厂露天煤场zQ5t-40m-A8抓斗装卸桥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采用超声波测厚仪(型号:CTl60)现场测量主梁多个截面的板厚,以此数据来计算主梁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运用断裂力学,分析焊接箱型主梁在循环往复的交变载荷作用下弹塑性裂纹的扩展和失稳规律,并相对准确的预估出起重机的疲劳寿命。通过主梁刚度、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分析计算,对于减少起重机腐蚀、疲劳破坏事故的发生,指导起重机设计、制造、维护和特种设备检验分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碱回收锅炉是碱法和硫酸盐法造纸工艺的关键设备,我国现阶段碱回收炉均采用自然循环敷管炉墙全钢架吊挂结构,炉膛采用鳍片水冷壁、全密封焊接而成。通过对碱回收锅炉结构及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介绍了碱回收炉设计制造、安装过程、监督检验过程提高安全性的一些强化措施,并指出了在安装和检验过程应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工业内窥镜是电站锅炉内部检验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主要用来对集箱、减温器、受热面管等内部人眼无法观察到的地方进行检验,从而确定承压部件内部是否存在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缺陷.本文通过对锅炉内窥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内窥镜检查在锅炉内检中的重要性并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电站锅炉水冷壁管检验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检测人员开始尝试引入远场涡流新技术。本文在阐述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后,介绍了其在电站锅炉水冷壁管上的应用试验,成功检出点蚀和分层缺陷。可见,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检查常见缺陷,而且能发现传统方法容易漏检的其他缺陷。因此,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支持压力管道检验,降低事故率,本文基于漏磁检测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管道外漏磁检测模型,对管道漏磁检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缺陷处漏磁场特征曲线,模拟了圆柱形缺陷对管道外壁漏磁场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参数缺陷对漏磁场的影响规律,并且基于理论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试制了可变径管道外漏磁检测仪的样机,利用该检测仪对壁厚为8mm的带有人工缺陷的管道进行扫描检测,研究不同参数缺陷对漏磁场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吻合良好,且缺陷检测精度及效果满足要求,另外,检测装置对内外壁缺陷检测同样可行有效,适合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检测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锅炉内部检验方法有着工作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危险性高的局限性,而无人机检验具有成本低、反应灵活、空间适用性强等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将无人机应用于电站锅炉及垃圾焚烧锅炉内部检验的应用实例,根据无人机本身特性及锅炉内部结构特点,确定无人机检验方案,完善无人机检验方法,并指出目前在锅炉内部进行无人机检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特点、实施效用等方面,对QRA与RBI两类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比较,选择使用RBI技术方法对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内静设备及管道实施风险评估。运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定量计算评估范围内设备、管道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辨识隐患设备,然后从后果、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产生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分析得知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受H2S、HCl腐蚀减薄影响轻微,但NaOH导致的碱应力腐蚀对聚合反应后序工段中部分管道设备失效可能性影响较大。最后根据装置内存在的不同损伤机理提出检验优化策略,为装置定期检验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