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3.
滇池湖滨带生态湿地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地向湖滨区扩展,滇池原有的湖滨带被大量用于建设各类建筑物,原有的湖滨带几乎失之殆尽,为保护及修复滇池湖滨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征地工作难度很大,甚至成为制约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指出征地工作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拆迁安置费用较高,引起的社会问题复杂等,并提出应采取编制规划控制土地的无序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滇池湖滨带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研究分析了湖滨带沉积物中总磷、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高,个别点位高达10604.64mg/kg,总磷含量均值为2452mg/kg,沉积物受磷污染严重;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含量差别较大;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钙磷含量都高于铁铝结合态磷,这是滇池湖滨带不同于其他湖泊的地方;柱状沉积物各种磷形态含量在垂向分布上的波动较大,但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含量水平与总磷具有一致性;13个采样点有12个点的沉积物铁铝结合态磷含量都低于钙磷,两者比值<0.5,钙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5.
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草本植物为主构建的湖滨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挺水植物繁殖速度快,生物量大,如每年不及时对死亡植株进行收割,会加快湖泊淤积速度,对湖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大面积湿地挺水植物的管护和收割,势必造成湿地管理强度和费用大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滇池草海湖滨带中以湿生乔木植物代替草本挺水植物的湖滨湿地构建技术现场试验研究成果,在湖滨带基底修复的基础上,选择垂柳、滇杨、中山杉、水杉、池杉和竹子等湿生植物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推荐适应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和景观效果好的垂柳、中山杉为滇池湖滨带湿生乔木湿地构建的主要树种,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选取典型滇池湖滨蔬菜种植区——昆明福保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污染物生态风险分析,结合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解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有机氯(Organic Chlorine Pesticides,OCPs)、酞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类污染物残留水平较低,但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区域内的印刷厂、造纸厂、彩印厂是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滇池湖滨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尚为清洁,能够保障蔬菜产品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选取典型滇池湖滨蔬菜种植区——昆明福保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污染物生态风险分析,结合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解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有机氯(Organic Chlorine Pesticides,OCPs)、酞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类污染物残留水平较低,但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区域内的印刷厂、造纸厂、彩印厂是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滇池湖滨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尚为清洁,能够保障蔬菜产品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滇池受损湖滨带堤岸处置及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滇池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使滇池湿地面积减少约23.8 km2,使湖滨带原有的天然湿地大量消失,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复存在,1980-1990年间,滇池环湖修建防浪堤113 km,使湖滨带生境条件进一步急剧恶化,彻底切断了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消落带消失,湖滨带湿生、挺水和沉水等大型水生植物难以生存,湖泊生态系统遭到重创,对湖泊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滇池湖滨陡岸带防浪堤处置及基底修复对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及技术研究,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滇池氮与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滇池外海多年来的监测结果,从宏观上的污染物总量和微观上的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进入滇池湖体的氮磷总量中,氮对滇池的贡献要远大于磷;夏季主要以COD、BOD有机污染为主,冬季以氮、磷污染为主。因此,解决滇池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是点源、面源综合治理,彻底减少TN、TP、COD和BOD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垦湿地和改变用途会引发一系列生态恶果。目前,滇池湿地面积大减,生态功能减弱,应抓紧时机,恢复重建滇池湿地,以维持其整体生态功能,促进整个滇池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以滇池湿地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湿地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原则以及水生植物的选择、配置和生物浮岛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葫芦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性测定结果发现:在供试的具有代表性的24个科,46种植物中,水葫芦象甲只危害水葫芦,不危害其他任何的当地植物。控制效益实验表明:象甲成虫可大量取食水葫芦叶片和叶柄及茎杆,明显降低植株光合作用;象甲幼虫钻蛀茎杆,致使茎杆变黄植株枯萎,甚至茎杆根部腐烂死亡;象甲可十分有效地降低水葫芦植株的繁殖速率(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还可明显抑制植株个体生长量(t>0.01,差异十分显著);象甲对水葫芦株高和根长也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象甲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2~3代,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正常生长发育,高海拔并不影响象甲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7.
18.
滇池治理应贯彻“全面规划,分级负责,源头治起,综合效应”的原则,除建设污水处理厂,西园隧洞,北岸截沁工程和疏浚草海底泥外,还应大力推广三项措施,即建立沼气净化池直接就地处理污水,推使用多功能净水器以及利用硅藻土净化厂矿企业污水。 相似文献
19.
编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回顾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的编制入手,分析了1995、2000、2005年滇池流域的水污染变化趋势,提出了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