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中小河流污染突出;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内地表水环境迅速趋于恶化。研究发现,畜禽粪便流失污染地表水的现象已成为本区郊县(区)最大的有机污染源和最引入注目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之一。以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苏锡常、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为例,结合当地畜禽饲养量,采用各类畜禽的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数,估算了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当量。从现行的政策法规、饲养基地的布局和利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本区畜禽污染严重的原因。提出要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制订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完善和配套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生态化,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的长江三角洲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与调控机制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研究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剖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调控机制。由于沿海城市的生态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共性。本文提出的措施对其他沿海城市解决生态危机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佘之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2):152-158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的可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分析了农村工业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分析耕地减小的三种类型,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2.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3.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必须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佘之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2)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生产的大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 ,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 ,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 2 0年来 ,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 ,分析了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 ,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 ,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 :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 ,分析耕地减少的三种类型 ,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 ;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2)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4)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2)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4)加强全球合作,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认为辽宁省具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并且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接着构建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大类41项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辽宁14个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连属于强可持续发展地区,盘锦、鞍山、本溪和丹东属于较强可持续发展地区,抚顺、锦州、营口、葫芦岛、辽阳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地区,铁岭、朝阳、阜新属于弱可持续发展地区。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空间布局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家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4):29-33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作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题,其中某些如水域环境变化等,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为复杂。对此必须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熵增,以求区域环境的久治长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或单纯依靠市场都难以达到有效率地控制污染 ,只有通过政府干预 ,明确环境资源产权 ,才能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引水调控改善太湖湖湾水环境及其效果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水流缓慢、动力掺混能力弱、水流交换不畅、水体自净能力差、纳污能力小、入湖污染负荷量大且远超过湖湾的纳污能力是梅梁湖湾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引水调控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关键控制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了太湖梅梁湖湾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引水调控对梅梁湖湾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大流量集中调水和小流量维持性调水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多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0):943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现象。造成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立法严重滞后;二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的法律仍不健全;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地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四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等。因此,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鼓励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以消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和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立法并配合使用土壤污染保证金等经济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水土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阐述长江中下游水土环境正面临洪涝灾害、湖泊萎缩、水域污染、土地潜沼化和盐渍化的严重威胁。有关调查表明,洪涝灾害已影响到沿江平原湖区210县,13.9×104km2的土地面积;长江干流沿江城市污染带已达500km;汉江下游出现了"水华"现象,几乎所有淡水湖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湖泊萎缩减少1.3×104km2的面积,沼泽化和鱼类资源衰退日益严重;长江中游的潜沼化,下游的盐渍化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安全。所有这些已危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此,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长江立法,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实行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管理模式,保护湿地,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调水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该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染物排放置增多,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并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水问题有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其中水环境恶化是核心。水环境恶化导致地表水资源供水不足,迫使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洪涝灾害。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久治不见大效并有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的点源污染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仍末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应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水污染主要污染源的变化,调整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思路。建议改部分治理为整体治理、单项治理为综合治理,并以水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观点指导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使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方子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6(4):346-349
从几个触目惊心的实例出发,分析出长江流域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泥沙淤积、对洪涝的环境容量不高和未能充分发挥水环境的多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农业、城市和流动源排污,土壤侵蚀和人类活动不遵守持续发展原则,管理不善。作者在本文末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水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桂林市面临的缺水、水污染严重、水环境设施不足、水旱灾害加剧等水环境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保护水源林,提高林木覆盖率;采取适当的蓄水补水工程措施;提高环保投入,加强污染综合防治;节约用水大有潜力;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三峡水库几个重要水环境问题,对近年来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回顾,评述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就三峡水库水质模拟、水体富营养化、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国际水协会最新推出的河流水质模型,提出了三峡水库水环境模拟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基于湖泊(水库)生态动力学模型原理,在对水体中磷元素预测的基础上,从营养盐含量、水深、流速、温度因素等与富营养化非线性映射关系出发,初步建立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潜势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一些初步结果;论述了水库泥沙截留淤积及其与水体中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相互作用;建议三峡水库近期内应予以重视的一些重要水环境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2)
长江三角洲从整体上看其投资环境水平虽处于全国前列,但区内各部分,如上海与杭嘉湖、宁镇扬、苏锡常通、甬绍舟等地市之间都还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种地域差异性,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县域投资环境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将三角洲地区71个县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环境特征对其投资导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差别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统筹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8年两个年份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差异显著,2000~2008年相对差距有微弱扩大的趋势,局部发生变动;②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四大因子是城镇化因子、外向型经济因子、城乡收入水平及城乡交流因子。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