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武汉市中冶南方大厦智慧海绵城市示范工程设计为实例,从需求分析、工艺流程、硬件设计、设备安装、软件设计等方面对智慧海绵城市系统进行了全流程的分析,希望为类似海绵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TI公司的CC2530ZigBee芯片为核心单元,采用ZigBee无线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实用、安全、可靠的煤矿瓦斯无线监测系统。设计具有移动性强、数据传输稳定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发生概率,顺应信息化监测技术迅速发展的行业背景,提出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首先设计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架构,结合其结构特点提出传感器布置方案.然后针对结构安全和安拆作业程序安全2个方面,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依据设置监测指标、预警阈值和预警等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监控系统方案进...  相似文献   

4.
为北京铁路局各级防洪指挥部门 ,在汛期能够实时掌握所辖铁路范围内的降雨量情况 ,实现主动防洪 ,并做好铁路抗洪抢险准备工作 ,确保汛期铁路行车安全 ,笔者研究和开发了北京铁路局“降雨量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概要介绍了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以及系统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重点分析了系统软件中数据的传输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实时动态显示以及实时数据在Internet网上的发布技术 ;同时给出了系统在北京铁路局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罗芳 《环境与发展》2020,(2):152-153
在气象污染方面,不同区域气象环境污染不同,各个地区的信息关联性微弱,导致现地区气象环境污染指数测量设备无法对其他区域污染信息准确检测,因此,本文通过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持的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监测系统,提出软硬件设计方式,系统以分层、模块、网络结构的物联网,通过以HMP45D传感器为基础的污染信息采集系统及以S3C2410处理器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各系统可单独运作,且系统设计MMA7260传感节点加速器加入到节点中,克服跨区域导致的湿度传感器误差,设计防治信号冲突软件,确保系统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防止疲劳驾驶以主观监测和客观检测为主,但其在可靠性、成本、检测方法上存在不足,为此,设计了一套基于DSP虹膜识别防止疲劳驾驶报警系统。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遵循实时性、准确性、简洁性及经济性的设计原则,以虹膜识别算法为依据,DSP微处理器控制技术为基础进行了开发,该报警系统可在不干扰驾驶员的情况下,识别驾驶员身份,记录驾驶时间,识别疲劳驾驶并报警。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简单,实现了模块化。虹膜识别模块、计时模块基本满足了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三星公司的ARM7处理器S3C44B0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Ⅱ为基础,介绍了一种CO气体在线监测仪器电路部分的实现,分析其基本原理,给出了系统整体框图,完成了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OPC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控制网接入上层管理网难和各个安全监控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工控设备配有的OPC服务器,与矿井下各安全监控分站建立通讯关系,并遵循统一的OPC协议,将采集的井下实时状况数据整合到SQL Server2005关系数据库中,借助工业以太网上传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井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W eb在整个煤矿企业内部办公网络中进行发布,让安全信息得到全矿的分享。这里以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OPC技术实现上层网与终端注浆监控网通讯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钢  陈红兵  李德英 《安防科技》2006,(12):39-40,44
本文分析了建筑设备监测系统(BAS)的功能需求及设计任务,介绍了BAS系统的设计原则,探讨了BAS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BAS系统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道路交通监测存在不足之处 ,相应的路口自动监测力量犹显薄弱。对诸如闯红灯 ,闯单禁行线 ,超速等交通违章行为缺乏现代化的监测、取证等必要手段。笔者提出基于Internet的道路交通违章监测系统 ,有效地利用先进的通信及计算机技术 ,为提高交通道口的管理水平 ,确认违章事故提供了手段 ,并对此系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设计 ,同时通过实例证明 ,该系统违章监测和事故确认具有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张俭让  张莉  董丁稳 《安全》2015,(4):10-13
基于云计算基本原理及Saa S模式,研究矿井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的云计算应用模型。设计了矿井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以监测信息处理为核心、以虚拟化为资源调度与高效计算应用的重要手段实现基于监测监控系统的实时预警,并据此提出了云计算模式下的瓦斯监测预警流程体系。针对瓦斯监测大数据处理对资源调度的需求,基于Hadoop Map Reduce云计算资源调度机制,采用FIFO、公平调度及LATE组成的混合调度策略进行资源优化。该系统设计以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为支撑,可实现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矿井瓦斯实时预警应用,为云计算模式下矿井瓦斯预警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胎压监测系统的功耗和优化胎压监测系统的显示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SP12传感器的安全胎压监测系统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在硬件设计上,采用车载电源和充电电池两种方式对主机进行供电,同时,系统应用SP12多功能传感器降低功耗。在软件设计上,着重介绍了轮胎采集模块和中央显示模块的设计。为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显示方式,中央显示模块采用带触摸屏的LCD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每个轮胎内部的实际温度、压力和电压,确定故障轮胎并实时报警,有效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另外,系统在安全性、低功耗以及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符合智能车辆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中被普遍关注的脱硝效果、氨水损耗以及系统控制精度等问题,结合氨逃逸监测系统和变比值控制方案,设计了一套新型变参数-变比值脱硝综合控制系统,改进了原有脱硝控制系统中典型的多回路PID控制方案。在分析了传统脱硝工艺以及典型PID控制方案后,研究了氨逃逸监测系统与变比值控制策略相融合的可行性,设计出了控制系统框图,并将设计的方案投入实际工程中,系统运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矿井井下地压难以有效实时远程监测的现状,开展了井下地压远程监控研究。考虑到井下作业大范围、多参数的复杂性,设计了一个基于串口服务器的Winform与ASP.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地压监测系统。对系统结构功能、硬件设计、监测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现场运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实时性、操作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了实时准确地对井下地压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南方房产大厦深基坑支护结构为例,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监测。文中介绍的方法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影响尾矿坝安全的因素,确定了尾矿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着重阐述了系统选型、硬件选择和软件开发的原则,开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尾矿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研制开发尾矿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为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研究ArcIMSJava Connector与Ajax开发WebGIS系统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ArcIMS Java Connector、Ajax技术和重大危险源业务逻辑集成的开发方案,设计并开发了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系统,并重点阐述了重大危险源实时信息发布功能的技术实现,最终完成了重大危险源实时查询、分析、监视、预警及相关辅助决策等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基于微试剂原位水质检测仪的多参数水质微型站监控系统。通过对水质检测流程合理分析以及各监控点反馈信号诊断,结合LabVIEW可视化编程技术、信号分析技术和测控技术,分别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水质微型站监控感知的检测流程测控模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诊断专家系统的水质微型站监控系统满足水质测控的需求,极大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种可用于危化品运输全过程安全状态实时监测的多参数监测系统,并以该系统为基础,构建面向危化品运输安全监测系统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系统监测到的多种参数信息,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状态判决、形势判决、危险态势估计和预测等4个级别的信息融合,结合危险报警模块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分析被测数据,最终达到对危化品运输安全分类、分级、分层次报警的目的。以该模型为基础讨论部分信息融合算法并设计相应的软件,在实际构建的针对液化石油气的危化品安全监测系统中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说明了信息融合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测量机器人(即自动电子全站仪)固然可以对滑坡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监测,但测量机器人设站处(监测基点)的稳定性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当测量视线被遮挡后测量机器人将无法监测相应的监测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科研组将GPS技术与测量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了滑坡集成监测系统.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基站不稳定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使监测的程序得以简化、监测的固定性投资成本得以降低.文章介绍了滑坡集成监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给出了监测实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滑坡预警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