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鱼组织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鱼体中2-5环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方法包括皂化,萃取,氧化铝柱色谱分组、SephadexLH-20凝胶色谱净化,以及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测定,其方法对多环芳烃的添加回收率在60%之间,检测限为0.1ppb。应用本方法测定了北京地区两个鱼样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广佛公路机动车排放有机污染物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佛公路两侧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调查,发现气溶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qu、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芘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等。通过TSP研究认为,主干道的机动车排放和扬尘是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多环芳烃从机动车排放出后在迁移扩散过程中有因质量数差异而发生分离效应。通过对比可知,该区域测点多环芳烃有机  相似文献   

3.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物的代表,蒽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两种底泥对蒽的吸附均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出现的阶梯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固体疚应对吸附容量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顶拟多孔菌对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东北林区普遍存在白腐菌——青顶拟多孔菌,降解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分别测定了菲、蒽、芘于11,22,33d的累积降解率.结果显示,对于单一多环芳烃,该菌种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菲>蒽>芘,33d累积降解率依次为96.56%、94.76%和57.53%;对复合多环芳烃降解中,菲和芘的累积降解率分别为99.46%和61.09%.在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中发现,少量蒽的加入,刺激了菌种对菲和芘的降解,使菲和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9%和3.56%.由此提示,在研究降解高环、难降解多环芳烃时,可利用低环多环芳烃对菌种的刺激作用,在体系内形成高、低环多环芳烃的共代谢,以达到更加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荧光法分析了土壤中多环芳烃总体特征光谱,同时以多环芳烃蒽作参比,定量估测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含量。蒽的线性范围0-2.0μg/mL,相关系数0.9996,检测限0.61ng/mL;测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测量浓度均〉1.01μg/g。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液中有机污染物初探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采用GC-MS法对垃圾渗液中的有机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液中含有多环芳烃,直链烷烃、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和致癌物。  相似文献   

7.
概述GC/MS联用在我国大气有机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介绍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多氯二苯并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碳氢化合物、苯系物、恶臭、有机硫化合物、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是较为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也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致癌物中较强的一类,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多环芳烃的产生和积累速率不断上升。 我们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成功地分离了15种多环芳烃混合物,其中包括菲和蒽、苯并(a)蒽和(艹屈)、苯并(e)芘和苯并(a)芘等三对难分离异构物质对,并应用该法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飘尘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所测定的16种多环芳烃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利用液相色谱对大气粉尘中的多粉环芳烃(PAHS)即苯并(a)即苯并(a)芘(BaP),苯并(b)萤蒽(BbF),苯并(k)萤蒽(BKF)和苯并(ghi)芘(Bghip)进行定量的方法。利用β射线吸收自动测定仪,对大气采样1小时,把采集在滤纸上的粉尘作为分析试样。试样用苯/乙醇(3/1)萃取,经装有二氧化硅的圆筒形分离器(SP-S)净化后,用HPLC进行分析,以乙腈/甲醇/水(50/35/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还原-七氟丁酸酐衍生化高分辨气相色谱-ECD测定痕量硝基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合于复杂样品痕量硝基多环芳烃的测定。建议采用以氨基多环芳烃HFBA衍生物为参比的HFBAPAH保留指数体系,利用保留指数进行双柱定性成功地在碳黑样品提取物中检出包括1-NO_2芘在内的9种NO_2-PAH并提出了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通过对广州市老城区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 ,该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相当严重 ,不同季节测定的多环芳烃总量差别不大 ,但颗粒相多环芳烃在春季占的比例 (44 8% )要高于夏季 (9 4 % ) .气相中主要以芴、菲、甲基菲、荧蒽、芘等低环数的多环芳烃为主 ,而高于四环的多环芳烃主要是分布在颗粒相中 ,苯并 (ghi)是最主要的颗粒相多环芳烃物质 .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生态毒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阳光中的紫外辐射(UV)能够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毒性. 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年主要优势种之一——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材料,选择2个环的萘,3个环的菲和蒽,4个环的荧蒽和芘5种寡环多环芳烃,在实验室内比较了它们在没有UV辐射和有UV辐射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在没有UV照射下,萘、菲、蒽、荧蒽和芘对中肋骨条藻的72 h EC50值分别比有UV照射下时高约1.9,8.4,13.0,6.5和5.7倍,其中蒽相差的倍数最大.在没有UV照射情况下,5种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荧蒽>芘>蒽>菲>萘;而当系统中加入UV照射后,毒性强度变为荧蒽≈蒽>芘>菲>萘,表明UV照射不仅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也能够改变它们对中肋骨条藻的相对毒性.   相似文献   

13.
煤飞灰多环芳烃环境标准参考物的研制与定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煤飞灰多环芳烃(PAHs)环境标准参考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UVD/FLD)作为分析方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几种有代表性的PAHs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其均匀性是合格的,在-25℃保存时,稳定性在两年以上,采用两种独立可靠的方法(提取-直接进样HPLC和提取-硅胶柱预分离-HRGC),给出了煤飞灰参考物质中几种PAH的定值结果:菲(PH)7.1±2.6μg/g,蒽(AN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南汇潮滩表层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分析了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6,8两月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结果表明,该区在6月和8月8潮滩中PAH组化芘,苯并芘及黄蒽具有较高的含量,并且在PAH总量中所占比重也产大,在潮滩沉积物中已呈明显富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玉渊潭底泥中烃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玉渊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含量。结果表明5-15cm层多环芳烃含量最高,0-5cm层次之,15-25cm层最低,参照若干多环芳烃指数的计算,进行源的识别,正构烷烃含量的分布与多环芳烃类相似,多环芳烃的吸附量与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而正构烷烃的吸附量则随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用常规荧光法分析了土壤中多环芳烃总体特征光谱,同时以多环芳烃蒽作参比,定量估测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含量。蒽的线性范围0~2.0μg/mL,相关系数0.9996,检测限0.61ng/mL;测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测量浓度均>1.01μg/g。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多环芳烃(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对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ndi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氧氮比(O∶N)的影响。结果显示:(1)海胆耗氧率在10、20、50、100和150μg/L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的作用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这4种多环芳烃在实验浓度条件下对海胆的呼吸耗氧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2)海胆的排氨率随着四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3)海胆的O∶N比随着4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并在一定浓度(10~50μg/L)条件下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环境空气TSP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徐州市区秋季环境空气中TSP上多环芳烃的分布状况.索氏提取样品,GC/MS测定出TSP上吸附着14种多环芳烃.其中4苯环数的NFDA1、苯并(b)荧蒽含量有明显优先;3个监测点中有2个测点的苯并(a)芘超标,超标倍数在01~22倍之间;监测点苯并(a)芘质量浓度与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与总悬浮微粒质量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清河流域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集大清河流域72个表层七壤(0~20cm)样品,利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分特征,根据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苯并[a]蒽/(苯并[a]蒽+麓)和荧葸/(荧蒽+芘)比值分析了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54.2-3231.6μg·kg-1,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05.1和233.2μg·kg-1.多环芳烃组分特征表现出以萘、菲等2-3环多环芳烃为主,其含量占到总含量的49%,4环和5~6环含量分别为31%和20%.大清河流域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并表现出以生物质和煤的燃烧为主要来源的特征.相对于国内外其它地区多环芳烃检测结果和土壤标准,大清河流域土壤多环芳烃处于中等偏低污染水平,Nap和Fla是主要的超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气相色谱法(SPME-GC)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的气相色谱保留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利用SPMC-GC分析PAH过程中,计算得的PAHs的Lee保留指数与传统的直接分析PAHs溶液所得的保留指数一致;同时,在不同色谱操作条件(如恒流,恒压和程序升压),利用SPMC-GC分析所得的保留指数再现性很好,所有上述不同操作条件下,PAHs的保留指数均能保持在1个指数单位范围内,能够满足定性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