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对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各生产要素不断在城市聚集 ,人均GDP快速增长并超过一定指标的全过程。众所周知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 ,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保护措施能与之相配套 ,协调发展 ,否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尤其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将直接阻碍城市化进程 ,因此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 ,将其贯穿到城市化的全过程 ,意义非常重大。1正确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实施城市化战略 ,无论是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于环境污染对于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策略,旨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发展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使之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相协调,是必须要深思的问题。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地理布局与产业集群不协调、与产业集群的合作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江苏省应通过科学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布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等方式,以"校政企行"四方联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以产业集群引导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循环产业集群实现和谐生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绍洪  冯静  李莉 《环境保护》2007,(22):55-57
本文提出了和谐生态经济的概念,并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视角提出循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可作为和谐生态经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云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和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云南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对现存城市的整治和新设城市的保护,确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和方面并努力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由于过度城市化引发的城乡社会问题,说明了发展生态农业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快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启洲 《环境保护》2012,(19):48-51
上海,传统的工商业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持续较快发展,但现实支撑却是地少人多、自然资源贫乏、环境容量有限.随着上海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上海市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如何走出一条产业转型、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环境保护该如何发挥出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十一五”期间,济南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污染日益严重,脆弱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正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污染防治的力度,但见效缓慢。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环保工作的关键,在政府的主导下,寻求多元投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城镇建设中,如何有效解决城镇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避免走以往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提高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 小城镇建设中应当注意的环境问题 1.1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与环境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理念在城市化进程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生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中,SEA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在城市化进程SEA中引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学理论是引导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探讨了生态学理论在SEA中运用,为保证城市的持续有序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SEA应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土地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贤金  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03-2112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对很多地区的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严重破坏,研究其破坏机制及其主要因素可为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在对比分析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城镇化对浅层地下水质的破坏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趋向复杂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邯郸市经济高速增长、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公众环境要求的提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资源能源短缺的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公众环境要求提高与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的矛盾将集中爆发.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现代方法之一,对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快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部平原城市水污染现状及河网结构对水污染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化较高的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现状为例,结合东部平原地区河网的自然结构特征,从水动力学角度研究平原河网结构改变对地表水污染的影响,探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污染水动学机理,为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响应机理与调控模式。首先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了响应强度模型与机理模型,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类型及动力机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对策。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劳动力转移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其阶段性、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非农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差异和期望收入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形态类型可以划分为大城市核心地域、外围承接地域、边缘发展地域和传统农业及特区地域4种。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推进加剧资源消耗,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作为核心资源,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构建WEF系统压力指数,揭示1990—2018年间长三角城市群WEF系统压力的演变特征,探讨城镇化推进对WEF系统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WEF系统压力明显加大,其中粮食压力猛增、水资源压力稳定、能源压力有所下降,但能源供应仍存缺口。各省市WEF系统压力及其变化特征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相关。城市空间扩展、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显著影响长三角城市群WEF系统压力。因此,WEF系统管理应立足不同要素演变特征,同时加强不同部门及区域的协同管理,共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云南城市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加大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提高城市环保基础建设水平,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以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