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硬化路面与温度场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化路面是城市热环境效应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在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热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动态模型对硬化路面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通过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在深圳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2条曲线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十分接近实测结果.模型模拟结果还证明了硬化路面由于铺筑的材料具有较大蓄热、导热的能力,而且透水性差,因此温度升降都很快,对城市的热效应贡献大;城市绿化隔离带对城市温度场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合理配置城市中的绿地对城市区域微热环境的改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动热效应对某红外导引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弹高速飞行时所产生的气动热,将影响探测器正常成像质量,从而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和导引头的作用距离.由于新型隔热材料的采用,气动热对导引头性能影响减小很多.采用ANSYS软件对某导弹的气动热效应进行仿真,为高速导弹气动性能分析及其环境失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3个时期的地表温度,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热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讨热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 年来,昆明市主城区热岛区集中分布在城镇建设密集区域,热环境方向主轴由东北—西南走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前期热环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转了57.5°,偏移2.47 km,后期向西北方向偏转24.25°,偏移0.86 km;有极低温区向低温区、较低温区转变,较高温区与高温区向极高温区转变的态势,其中,官渡区的热环境效应增强趋势最显著;建筑用地和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建筑用地与高程交互作用时会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力,水体与建筑用地或不透水面的交互作用减弱了水体对热环境效应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灰石颗粒固硫反应特性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热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石灰石煅烧固硫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固硫效果的SO2浓度、反应温度及颗粒粒径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量小于12%,对脱硫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身体健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微小尺度的热环境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地表温度场模拟是研究城市微小尺度热环境的关键,采用地面有限实测资料很难满足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模拟的精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获取南京市江宁区某大学校园内典型区域夏秋两季的地表温度数据,通过ENVI-met和P...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硬化地表的迅速增加使得降雨径流量增加,屋面和路面等下垫面上污染物的大量累积并随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威胁.为了解径流污染过程和给径流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2006年选取典型屋面和路面对径流污染过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计算了两种径流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水平,发现两类径流的COD和TN污染较为严重;屋面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分别超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V类)3.64和4.80倍;路面径流的COD、TN分别超标3.73和1.07倍.利用M(V)曲线,判断径流量同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发现屋面径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S)、COD、TN和总磷(TP)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现象;路面初始冲刷现象主要表现为TSS和TP,总体上初始冲刷效应不明显.汇水面性质、降雨强度、污染物累积状况等都是影响屋面和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城市暴雨引发频繁内涝灾害,降雨径流成为水体污染重要因素。采用数学模型模拟地表径流过程对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物的高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例,选择SWMM、HSPF、Infoworks CS、SLAMM 4个应用较广而侧重不同的国外城市雨洪径流模型进行介绍,归纳模型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主要用途和适用条件,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有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的不足之处,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UAV-DAP)与激光雷达(LiDAR)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便捷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地形地貌、生态监测、工程勘察、环境规划、林业资源清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应用趋势,着重比较两者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并且基于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能应用前景。基于运动结构重建算法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的数字地表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程度(如0.2 m×0.2 m),但是数字摄影无法穿透植被冠层,而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穿透植被层从而获取植被及地表信息。然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能够和高精度、高耗费、大数据量的激光雷达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技术是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在快速响应、高精度调查、多时期扫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典型组分进行热重特性试验,根据热失重曲线得出了反应力学参数及反应速率控制方程,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反应速率函数式,提出热解指数这个指标来表征垃圾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1垃圾组分中,塑料、橡胶、植物类厨余热解符合三段模型,其余组分符合二段热解模型,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热解的反应机理是不同的,且反应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2同一种组分,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动力学常数,升温速率改变时,反应速率方程中的函数式并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反应动力学常数。3在加热速率相同的情况下,塑料最容易热解,提高加热速率,热解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能源与环境耦合规划较单一的能源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很大的不同。该文较详尽地论述了城市燃煤与大气环境耦合规划研究的技术路线、所使用的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sotherms of phenolic compounds, phenol, p-cresol, p-chlorophenol and p-nitro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mberlite XAD-4 polymeric adsorbent and its acetyhzed derivative MX-4- within temperature range of 283-323K were obtained and fitted to the Freundlich isotherms. The capacities of equilibrium adsorption for all four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ir aqueous solutions increased around 20% on the acetylized resin, which may be contributed to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partial polarity on the network.Estimations of the isosteric enlhalDV, free energy, and entropy for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ean squared error (MSE) incurred in estimating an idealized earth's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point gauges located in a specified or stochastic way over the globe. For a class of model earths with rotationally invariant statistics, the MSE formula can be cast into the form of a summation over spherical harmonic indices. The summand factors into a part which depends on the design of the gauge network and a second part which is the degree variance spectrum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After presenting this formalism, we provide an example spectrum fo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derived from a simple two parameter stochastic climate model defined on the sphere. An example calculation is given for the case of N gauges randomly arranged on the sphere. In addition, the sampling error is computed for some simple regular arrays of gauges as illustrative examples.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糟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温层结与地面加热作用对街谷环流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针对高宽比为0.5和1.0的两种街谷,总共进行了18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气温层结,地表加热是决定街谷附近污染物扩散能力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地表加热作用可显著提高街谷的扩散能力.在地表存在加热的情况下,流场结构、空气交换系数、湍流强度总体上均朝着有利于清除街谷内污染物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在稳定层结下,地表加热作用所产生的热力环流也会使得污染物能够被有效地输送和扩散到街谷之外,从而使得近地面的污染物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深度平均的应力-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深度平均的应力—通量代数全场模型,用来模拟热水侧向排入大水体的各向异性的输移扩散规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利用SIMPLE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该模式的模拟计算给出了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所得的回流区形状及温度场分布与深度平均的k-ε模型及实验资料对比,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有关居民住宅区中工频电磁场的相关成果,分析工频电磁场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及居民住宅区工频电磁场的分布,并结合我国有关工频电磁场的一些标准以及国外的相关标准对前人已测得的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居民住宅区内工频电磁场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9,1999,2007和2015年的4期Landsat 5TM/8OLI-TIRS遥感数据,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5年间,海口城市陆地表面温度(LST)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面积逐步扩大,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且在2007年以后转移速率明显加快;冷岛质心则向东部生态核心区转移.城市LST较高的区域往往与不透水表面分布一致,较低的LST与绿地或水体分布一致.4期绿地的平均LST比不透水表面低4.17℃,其中2015年绿地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每增加10%导致LST下降0.57℃;不透水表面每增加10%,LST则上升0.78℃.不同时期绿地和不透水表面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其中绿地为负相关,不透水表面为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聚集程度对城市LST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拓展对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的认识,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沉积物颗粒表面分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χ与分子表面积TSA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出吸附分子的尺度,采用分形吸附等温线法计算出妫河沉积物的Ds为2.379,官厅沉积物的Ds为2.836.基于沉积物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数据,采用FHH(Frenkel-Halsey-Hill)方程计算出两种沉积物的表面分形维数Ds,发现官厅沉积物与妫河沉积物的Ds相差不大;温度影响Ds主要是由于升温改变了沉积物的组成与结构.在本实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thermodynamicmodel)计算出的Ds值大都超过3.此外,沉积物的Ds与其比表面积、矿物含量、CEC、有机质的相关性差.以萘、菲、芘作为码尺计算出的Ds并不完全是表面空间填充能力的客观表现,而是表面吸附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