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在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 CO)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国际委员会(IUCN)的支持下,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为IUCN 的六个委员会之一)。编写了《1980年联合国国家公园及类似保护区一览表》,并以英、法两种文字,由IUCN 组织出版公布。《一览表》所列各种保护区的范围包括60个国家的560个区域。该表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地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表的资料是1975  相似文献   

2.
翟勇 《世界环境》2010,(3):32-34
<正>人类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美国于1872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给予特殊保护的重要性,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保护区或者保护地。因此,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地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对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范围交叉重叠、多部门多管理目标影响保护效率、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等主要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要构建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国家公园主导、科学规划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区域和规模。同时,建议适时与"大部制"改革相结合,由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管理,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由另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等职能,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来重点培育各类自然保护区,对加强我国生态保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国家公园就是"国家之肾",鉴于我国湿地保护和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肾"已生病,本文专门阐述了建立湿地国家公园的科学理念、实地考察经验和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在联合国环境署 (UNEP)、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 CO)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国际委员会(IUCN)的支持下,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注:国家公园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人类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逐渐认识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并认识到只要人类充分认识和掌握生态调节机理,积极创造生物种群自身修复能力的合适条件,那么已经失调或破坏了的生态平衡可以恢复。基于上述认识,一些国家自19世纪末相继制订自然保护法,创建自然保护区,由此谱写了近代史上自然保护的篇章。 1872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建立世界上最早的自然公园之一——黄石国家公园。1924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墨西哥州希拉森林,还规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需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目前,美国已建有自然保护区669处,国家公园380个,面积达9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保护区,面积达2240万公顷。美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植被型是针叶林、苔原和沼泽;野生动物以鹰最多,其次是鹗和熊。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国家公园体制下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60年的建设和管理,在维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典型生态系统及珍贵自然遗迹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其他类型保护地之间界线不清、多头管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此,建议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契机下,通过明确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建立统一规范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关系,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知·爱·行     
贾峰 《世界环境》2012,(2):46-47
美国国家公园之父,著名自然保护作家约翰·缪尔曾写道,若要保护自然,就要爱自然;而要爱自然,就要了解自然。遍布全球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植物园或工业遗迹博物馆就扮演了环境知识传播和了解自然的角色。以上场所内的访客中心  相似文献   

9.
李纯 《世界环境》2009,(4):79-82
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云南进行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首批试点的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老君山国家公园、西双版纳国家公园。此前,梅里雪山和老君山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什么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保护区要再建设国家公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省林业厅合作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实验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现状如何——且看IUCN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从1984年起,每年评选一次世界遭受最严重威胁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注意,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解除。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这不但引起广大公众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自然保护区雏形,是公元前770年的周朝时期就曾设“囿”,秦朝时为“范”,都是专供帝王皇族玩赏珍禽异兽、奇花瑶草的风景园林禁区。另外带有神秘和迷信色彩的“风水林”、“寺庙林”和“神树”到处可见。最初自然保护区正式名称是“天然博物馆”,“博物馆”。最早明确提出自然保护区的是德国博物学家汉伯特,曾于19世纪初建议设立“天然纪念物”。世界上最早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1872年由美国总统签署规定:为保护北美特有物种,怀俄明西北近90万ha的土地被划为禁伐、禁猎、禁牧的国家公园。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2012,(3):94-95
一个占地面积26.1万英亩(约10.56万公顷)的国家公园在俄罗斯远东建成。这是一个旨在保护阿穆尔豹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标志着俄罗斯为保护阿穆尔豹在内的豹种群而建设的国家公园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构建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存的问题、时代对于最严格保护制度的需要,阐述了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国家公园作为顶层设计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区别,并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最严格的准入制度、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最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种自然保护地不容许交叉重叠等多个方面进行内涵的理解,归纳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基本特征,以期为实行最严格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提供多方位的保障,从而从制度设计和管理实务上促进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众多自然保护地,然而,孤立、零散的自然保护地不仅难以满足全方位的生态需求,还存在定位模糊、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空间破碎、交叉重叠、保护空缺等诸多问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利于从宏观的尺度维护景观、栖息地及其包含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价值得到长久维持。需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在立法保障部分提出了"在明确国家公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为顺应新时期我国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要求,为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本文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国家政策要求以及我国环境法治基础,从体系性、超前性、渐进性、本土性、协调性、针对性六个维度,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加快国家公园立法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现存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立法基础薄弱、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不协调以及缺乏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立法首先应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理念和立法目的,制定出台统领各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上位法,以及构建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框架,组建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这成为指导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和践行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原则的依据。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科学地建设、高效地管理国家公园,本文明晰了原真性、完整性、连通性、协调性四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案例,提出国家公园在准入与规划技术层面上,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其核心科学依据,规划需要能够维持和促进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能力和恢复能力;在国家公园规划管理层面上,将国家公园视为社会—生态系统,促进人地关系协同发展,既是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必由之路,也是规划合理性与可行性兼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苏红巧  苏杨  林翰哲 《环境保护》2020,48(15):49-54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许多地方领导因此认为国家公园会成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按国际惯例,保护指的是"conservation(Wise Use)"而非严防死守的"protection(No Use)",国家公园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进行"Wise Use"。在各地生态保护红线都已落地的情况下,将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保护地整合设立为国家公园不仅不会带来额外的约束,反而为各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资源价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了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基地与平台。上海建设生态之城,可以将长江口区域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江、海、岛整合为长江口国家公园,长江口国家公园的建设将使上海不仅整合出世界级的生态资源,还有了促进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带动长江大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且能提升城市生态安全、利于"两山"转化。  相似文献   

19.
资源保护社上保护区得到公众和政界支持的需要。必须指出,自然保护区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评价了一个现有国家公园所创造的对增进人类健康的作用,以及这类保护区对其社区健康状况的贡献。这里采用了一种实例研究的方法。据观测,在巴西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附近的社区生活环境从保护当地自然文化遗产中得到了改善,提出了自然保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当地社区持续生存并提高社区对邻近自然保护区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鉴了国际主要国家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模式,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指出我国在设计国家公园体制时,平衡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时所需要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从合理界定国家公园概念、明确分类标准,统一管理的权力配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推动国家公园体制法制化,社会共治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