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来逐渐时兴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最初生态旅游的提出本意是为了改善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张关系,实现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并非所有的人都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此存在误区,造成了诸多旅游景区有生态旅游之名,而无生态旅游之实,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鸡足山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足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就如何使鸡足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推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玉笥山是一座融合了道教洞天福地文化、道教建筑文化、道教诗词歌赋文化、道教科仪音乐文化、道教养生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资源的道教名山,如何充分挖掘特色、进行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对玉笥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具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深入分析玉笥山道教文化资源内涵、玉笥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集管理、保护、开发的互促型管理体系模型,创新宣传方式从而带动全方位道教文化传播体系,创新旅游产品组合以深挖道教文化资源返促旅游发展的环状发展体系等相关玉笥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胡小 《环境导报》2003,(15):1-3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报告显示,生态旅游正在全世界兴起,出现了“自然旅游”、“可持续旅游”、“选择性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参观、欣赏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任何损害。1992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认为,那种对自然保护区负责任、能够很好地保持当地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正在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世界2环境导报2003·15保护区协会的调查报告说,目前30%以上的旅游者喜欢进行生态旅游,并且每年以7%左右…  相似文献   

5.
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纵览 基于自然、知识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运动发展的结果,更是旅游需求、公众意识转变和融合的结果。我们首先跟随世界著名生态旅游学家大卫·韦弗纵览一下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及区域振兴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它的合理运营与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及研究者等利益主体的最佳配合.生态旅游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是指当地居民长期参与游览当地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它是影响旅游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区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主体,应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监测和旅游利益分配的全过程,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社区的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CBET)被认为是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防止经济漏损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已经蓬勃发展起来.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自然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依托丰富具有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黑龙江省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着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提倡的最佳形式的旅游活动。风景名胜区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生态本底条件。发展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业,一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一个自然、舒适、洁净、无污染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保护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协凋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旅游高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能使芜湖市的旅游业稳健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芜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效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发展潜力大;品位低,特色不突出;开发程度低,规模小;经济环境较好,通达性强。由此提出芜湖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该是,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北部为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东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南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芜湖市旅游发展前景,对芜湖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岔区仙翁山是集石、树、崖、壁、洞、岩、花、草、藤、果、药、水于一体的巨大自然博物馆,适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应遵循生态旅游理念确定开发原则、开发措施以及一些管理方法,达到旅游、观光和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旅游必将是绿色旅游的主体。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A级)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意义,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认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和评价永兴县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种类,探索永兴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实践证明,永兴县生态旅游重点是打造便江画廊生态旅游区、板梁一悦来乡村旅游区和中国银都旅游区等品牌产品,积极推广“千年银都和一江丹霞”的旅游形象,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优化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在永兴县的发展,有利于把永兴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意义的省级精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史可以概括为:远古至秦汉时期,是生态环境由荒凉向开化发展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生态环境开始失衡阶段;明清时期,是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恶化的阶段;近代以来,生态环境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经历了一个恶化——治理——改善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农业开发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只有全面地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才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地持续地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掠夺性开发资源,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临沂市为例,建立了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类共32个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临沂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结果表明,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2000年为0.16,2004年为0.23,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07年达到0.34,进入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2010年将达到0.44,距离理想状态仍有56%的差距,临沂市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理州南涧县早期生态农业试点成果和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认为南涧县长年坚持生态农业建设,依托“高山、净土、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品牌化导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质公园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三清山位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区内花岗岩受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条断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地貌处于幼年晚期至壮年早期发育阶段.园区内花岗岩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芽及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发育,类型齐全,分布集中,集结了花岗岩峰林地貌的精华,为世界罕见;兼具千年道教文化和秀美自然风光,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PGIS的湖北房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涉及许多因素,而且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本文结合湖北房县的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从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以及水土流失三大类入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MAPGIS平台对房县进行敏感性分区和评价,最后得出分区保护和治理的建议。通过对房县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生态规划布局。同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整个鄂西北山区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生态效率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以2007年省际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各省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值。结果显示:节能减排与水资源利用水平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较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值差异明显,沿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空间依次递减,中西部地区的各省域及整体生态效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建议,旨在为我国指导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效率方法是研究循环经济的比较合适的定量方法。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生态效率分析模型,以徐州市为案例,对徐州市2000年-2007年的生态效率及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2000年-2007年间,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都有提高,生态效率也增长了1.12倍。徐州市循环经济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提高生态效率成为促进徐州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