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生活在这片熟悉而坚实的土地上,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不再思考大地的温情与厚爱,甚至都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偶尔会听到“大地是母亲”“大地是金色的”深情词句,竟突感有些悲凉。大地俨然变成了赋诗者聊以慰藉的话题、歌咏者抒发胸臆的素材。一个宽厚、真实、丰腴的大地竟成就了无数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潘慰,随父母一道去了香港,才安顿不久,潘慰就到各大人才市场就职。但是她很快发现,没有学历的她竟到处碰壁,她甚至还记得一个小公司招聘人员的冷冷话语:“抱歉,没有大学文凭.我们不能录用”那一刻,潘慰的心如置身冰窖。  相似文献   

3.
钟子滢 《环境》2009,(1):82-82
有一只爱美的小刺猬,名叫花花。 有一回,她去找邻居小松鼠美美玩。一进门,小松鼠美美就嚷道:“丑八怪,快走开!当心你身上的刺刺到我娇嫩的皮肤!”小刺猬伤心极了,于是来到一家理发店,把刺剪掉了。小松鼠这才愿意和花花玩。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千百年来,人类从土地上获得了无尽的能量和生的希望,土地也以其恩泽浩荡、默默奉献而受到人类的尊崇。人们崇拜土地,珍惜土地,把土地当作命根子,连公子王孙也不敢冒犯它。晋公子重耳曾因一言不慎冒犯土地而跪地忏悔,祈求黑土地饶恕。可近几年不少地方出现的不珍惜土地、不爱护土地的现象却非常严重,着实让人痛心,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5.
引言1987年是“欧洲环境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环保部(Dept.ofEnvironment)在该年颁布了一系列和处理采矿废碴有关的法规。1984年进行的英国废弃土地调查表明:可复垦的废弃土地,有45000ha而其中比例最高的部分(29%)和煤矿开采有关。还有40000ha废弃土地直接影响城市环境,也需  相似文献   

6.
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了土地处理工艺占地较大和处理负荷低的弊端。并通过对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的实际应用,对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试验,对工艺中的核心部分——“人工土壤”的生物特性以及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作通讯》2014,(11):47-47
“东北黑土地正面临目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的问题。东北黑土地原来有一米厚土层,现在只有40厘米至60厘米,松辽平原上一锹下去见黄土的‘破皮黄’地已经有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要知道形成一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的退化速度是一年一厘米,如果再不注意提高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县域土地利用影子规划初探——以山东省定陶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取得合理、高效的综合效益,进而保障乡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探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修编前,浅析了为解决定陶县当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不够而实行的“影子规模”规划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为国之大者。基于经营规模异质性探讨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有助于识别重点监管对象,降低监管成本,更有效地治理农地“非粮化”。采用2017—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评估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并细化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土地流转的农地“非粮化”效应。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地“非粮化”;(2)土地流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非粮化”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10亩以下的农户会“趋粮化”,10~20亩的农户无显著差异,而20亩以上的农户倾向于“非粮化”。据此,为有效防止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约监督和管理成本,提高农地“非粮化”监管效率,提出重点监管2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不过多干预20亩以下的农户,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以解决流转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信息获取成本过高和租金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空地     
市井不是旷野,泥土的气息难进来,乡村野味难驻足,空间被楼群、道路切块分割,余下了三角形、矩形、多边形的空地和“一线天”。告别乡村,走马人城,倾爱自然的我常常为那些空地草场忧欢悲喜。 “小不点”空地当是城中的自留地,偶有闲人来松土、施肥,种植蔬菜、瓜果和花草,填补了城市的旷野风味。这空地草地是城里人聆听土地、嗅嗅土地,了望土地和亲近土地最直接的地方。没有空地草场,就像房间没有客厅和阳台一样。因此,城里能幸存下来的没有被钢筋水泥倾轧的那些土地更引起人们的关爱。虽然没有乡村旷野“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作伴”、“落花下按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的心旷神怡,但总比塑草盆花、笼鸟,比尘嚣、嘈杂来得自然,足以让我们于闲时去聆听、嗅着,了望  相似文献   

11.
单力 《环境》2006,(1):56-57
“环保传播”是王莉丽喜爱的词汇。在她看来,这个区别于“环境宣传”的命名,代表着环境文化的反思与建构。这就有了《绿媒体》,有了她的关于“环保传播”,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话题,有了本刊对其绿色理想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熔炉”,“机遇的土地”、“自由之邦”、“美国人的决窃”等等这样的词语描绘出了美国文化的特点,但只说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并未概括出全貌。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对人类与环境间关系有特殊的影响,本文意在对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我国200余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拟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5年前曾有媒体报道,我国有40多个市想要建国际大都市。联想到不久前媒体报道我国地铁大跃进,建机场建超高大楼大攀比,似乎“大跃进”又要来临。无论是建国际大都市还是建机场,这些都是要以土地、环境、水、能源等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说到土地,很多媒体、专家对“土地财政”进行了抨击,  相似文献   

14.
向明 《环境》2004,(9):50
城市闲置土地,有如城市脸面上一块块难看的“疮疤”,无论在哪~个城市,无论你关注与否,它们都真实存在着。其典型状态是,用围墙围起来,里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遇到市容市貌检查,围墙会粉刷一新,并写上宣传标语等。此时此刻,惟有风刮出了塑米斗袋,或是野草探出墙来,人们才注意到,这是一块闲置多年、无人过问的“荒地”。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5,(5):52-53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展示着广东的环境形象.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惟其如此.韶关的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才会牵动着全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太多的关注,我们决定解读韶关。以环境的视角解读绿色的韶关.五月初我们记者一行踏着铺地的阳光,沐着沁人的绿风行走在粤北的土地上。在韶关我们的采访无时不处在一种感动之中。我们被韶关市委和市政府“就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治理好韶关环境,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的决心和信心所感动.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奉献现,我们也被韶关市全体环保工作者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近年来他们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默默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努力让韶关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自己最好的申辩。在感动之余我们编辑了这期“韶关专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韶关的解读能从环境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韶关了解韶关的环保工作.建设绿色韶关。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复垦的概念及其与生态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剖析国外对“土地复垦”的定义、目标的理解和介绍有关国外复垦法规、复垦研究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从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了二者内涵与关系,认为:“复垦”的研究十分重视生态原则,也一直将生态重建作为其研究的焦点。因此,“复垦”一词的实质是既恢复土地资源,又重建生态平衡,即“复垦”包括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天境祁连     
在青藏高原的北缘,有那样的一群山脉令人魂牵梦绕。她充满神奇,富于幻想;她大气磅礴,蜿蜒起伏,如同腾飞的巨龙,她,就是横跨甘肃、青海两省的祁连山! 祁连山,在古匈奴语中是?“天堂”的意思,人间有多少地方被冠以“天堂”的美誉呢?如果不来到祁连.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相信,在西北的旷野上,竞有这样一个可以和江南山水媲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林利本 《福建环境》1994,11(1):12-13
土地是无比珍贵的特殊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土地是他(人类)的原始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资本论》第一卷第203页)。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永不枯竭的财富资源”,“是一切生产、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世世代代人类共同永久的财产,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马克思语)。 农业是一个人类与土地、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业部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直接通过  相似文献   

19.
“刚开始确实不习惯,现在适应了。”12月1日,刚刚走出北京宜家家居店的兰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特意用旧衣服给自己和成家了的儿女做了几个布口袋。而在以前,她来宜家购物都是使用店里免费提供的黄色塑料袋。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再资源化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现有的“白色污染”防治对策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简单的技术已不适用,可降解的发展尚需时日,而废塑料再资源化技术才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