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灾害损失及灾害等级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将灾害损失划分为属性指标和经济损失,将经济损失划分为财产损失、救灾费用和效益损失,将每种经济损失划分为内部经济损失和外部经济损失,在属性指标中考虑了损失持续时间的影响,还对灾害等级的定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生命线灾害经济效益损失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线灾害的经济损失分为财产损失、救灾费用和效益损失;每种经济损失又分为企业经济损失和社会经济损失。文章提出了交通运输生命线灾害社会效益损失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灾害造成的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增加等15个项目的计算内容和计算公式;计算中分别考虑了正常运输量、外部转移运输量、内部分流运输量、诱发运输量等损失变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等级划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冯志泽  胡政 《灾害学》1994,9(1):13-16
本文依据地震成灾机制,将地震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作为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用一次地震造成重伤、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个因子来计算地震灾害损失的灾害指数,并依据灾害指数将灾害损失划分为Ⅰ~Ⅶ级,以此来描述地震灾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经济损失,根据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将其划分为直接价值因素损失、间接价值因素损失和非价值性因素损失3大类.引入伤害分级比例系数法进行事故人员伤亡价值损失的估算,有利于对伤亡矿工赔付额的界定.建立了煤矿事故损失计算模型,同时给出了各项费用的计算公式,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辽宁孙家湾"2.14"煤矿事故的损失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经济损失程度分级.结果显示,模型计算得到损失大小和损失组成特点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志泽 《灾害学》1996,11(1):34-37
在论述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害分级管理的几种方法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要统一评判指标─-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评判指标;建议在分级管理中采用灾害分级和灾损率两项指标;在灾害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查灾、计灾、报交制度,加快灾害管理立法,走以法治灾之路.  相似文献   

6.
科学划分自然灾害等级是有效配置救灾和重建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搜集、整理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数据,严重受灾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基础数据,进一步探讨以直接经济损失与上一年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损失比)和死亡、失踪和重伤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伤亡比)为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相对指标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提出经济增长速度体现甚至影响承灾能力的思路,将损失比与灾害发生前3 a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之比作为经济损失的相对指标,与人员伤亡相对指标一起,对国家级、省市级和市县级给出不同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与此协调,引入国际上以“生命年”为灾害损失指标的做法,提出基于生命年的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20,(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各评估区震害程度及各生产部门直接经济损失占比,计算各生产部门停减产损失,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考虑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1556年华县地震为例在西安市灞桥区进行应用示范,将所建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在四川省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灞桥区在华县地震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6.51亿元,与中国地震局评估结果相差约6.54%;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下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1 209.29亿元,与实际震害数据相差约8.83%,上述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沿海省市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潮是我国沿海省市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这些地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选取1989-2008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风暴潮的历史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得分基础上的聚类分析和熵值评价等方法,对这些地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按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将沿海省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上海为第1区,表示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最小;海南、福建、浙江、广东4省为第3区,风险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为第2区,表示经济损失风险居中。3个区域的灾害区划,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风暴潮的发生及是造成的损失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灾情综合评估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泥石流灾情综合评估模式是在灾情绝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首先,建立了泥石流灾情评估的步骤框图;然后依据已有的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将得了各灾情评估指标公值分布及其量纲换算法,确定了反映直接损失的灾情绝对评估指标和相对评估指标(直接经济损失占灾区国民收入的比例),并对绝对和相对评估结果的等级进行了划分;最后,建立了绝对评估和相对评估结果对比的灾情综合评估模式。经过实例应用验证,评估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灾情。  相似文献   

10.
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受灾体价值和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为基础开展评价,并提出6类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因子与计算方法;对间接经济评价提出7类评价因子和计算方法。对历史上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开展了实例研究,得出一次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值较为严重,为后续的减灾防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TheLossesofProductionSuspending/CuttingandItsMeasuringScale1.1TheLossesofProductionSuspendingandCuttingThelossesofproductionsuspendingandcuttingmeanthelossesthattheenterpriseshavetostoporreduceitsproductionoperationandlowersitsproductionscaleforthew…  相似文献   

12.
何树红  姜毅  计晓林 《灾害学》2019,(4):153-158
在泥石流灾害研究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是预防、应对和管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基础。结合已有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成果,首先梳理当前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发展近况,对不同经济损失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其次,在简要介绍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研究方法进行评述,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本文研究结果,提出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灾害学》2021,(2):19-23,29
该文拓展了面向气象灾害损失评价的灾体模型,使得其适用性增强.基于新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损失及总损失年景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极端偏重灾害损失年景的有暴雨洪涝(2003、2010年)、台风(2005、2006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2005、2008年),另外各气象灾害偏重及以上的年景主要...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宝华  付强  谢永刚  冯艳 《灾害学》2007,22(3):95-99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实质就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类;概述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计算经济损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大气灾害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传甲 《灾害学》1994,9(3):1-6
本文从功能、结构和本质三个角度给出了灾害链的定义,提出了灾害环、致灾体和可能受灾体(移动或静止)的概念,对现实中的大气灾害链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对其引起破坏作用和造成损失的因素,从致灾体、可能受灾体和灾体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由此而引出的减防救灾的四种途径与“除、抑、避、抗、保、跑、救、治”八项指导原则,和与其有关的战略、策略及组织问题进行了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灾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易损性的维度和时空性,并在总结多因子复合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易损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生态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建立适合城市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框架;探讨了包括人口迁入率和经济密度等11个城市灾害易损性指标体系。最后指出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sovereign risk preferences against direct and indirect natural disasters loss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Using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the analysis compares expected disaster losses and government capacity to finance losses. Utilizing a national disaster loss dataset, extreme value theory is applied to estimate an all-hazard annual loss distribution. Unusually but critically, the dataset includes direct as well as indirect losses, allowing for the analysis to consider the oft-ignored issue of indirect losses. Expected annual losses (direct, and direct plus indirect) are overlaid with a risk-layer approach, to distinguish low, medium and extreme loss events. Each risk layer is compared to available fiscal resources for financing losses, grounded in the political reality of Australian disaster financing. When considering direct losses only, we find support for a risk-neutral preference on the part of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for low and medium loss levels, and a risk-averse preference in regard to extreme losses. When indirect losses are also estimated, we find that even medium loss levels are expected to overwhelm available fiscal resources, thereby violating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ssumption underlying arguments for sovereign risk neutrality. Our analysis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assertion that indirect losses are a major, under-recognised concern f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 risk-averse preference in regard to medium and extreme loss events recommends enhanced investment in both corrective and prospective risk reduction in relation to these risks level, in particular to reduce indirect losses.  相似文献   

18.
雷向杰  蔡新玲  王娜 《灾害学》2011,26(3):22-27
为了定量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灾情,利用陕西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库,建立人员死亡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3个灾情因子评估指数并计算灾情综合指数,构建灾情因子和综合灾情年景定量评估指标,将气象灾情年景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较轻和轻5类。利用建立的年景评估指标对陕西2008-2010年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评估,应用到年度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服务中。分析每种气象灾害灾情因子指数和灾情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确定陕西危害度最大的气象灾害依次为暴雨、干旱、冰雹、连阴雨、气象地质灾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呈现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23/百万,直接经济损失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值为1.51%,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值为2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