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虽然以“农民工”身份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近1亿,我国农村仍然还有1.5亿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劳动600万人,农村就业比重目前仍高达65%。农民,特别是新成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将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高洁  刘羽 《中国安防》2008,(4):104-106
在中国,农村稳定则全国稳定、农村安全则全国安全的特点十分明显.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安全防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今后长时期内必须要正视的。本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特点入手分析,提出农村劳动力应通过城市和农村两条渠道同步双向吸纳,有层次性地实现转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众所周知,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劳动部门开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落脚点到底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之路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我们来到山东莱州市就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乡镇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解决城镇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还为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但是,企业的迅猛发展、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外来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缺少系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在生产(工作)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致使工伤事故频发,给企业和职工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几乎未被纳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群体之内。在一些人看来,促进城镇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已经很难,哪里还顾得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现实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统筹考虑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就业大计,已经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8.
《安全与健康》2006,(4S):21-21
近年来,浦城县安监局积极配合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为本县5家公司和16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共2571名农民工讲授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授课过程中.不但针对农民工的特点,结合典型案例,重点讲授《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河北省威县从今年起在全县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威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常年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人。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威县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我国涌现出一支新型的工人队伍,那就是农民工。他们涉足各行各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资料表明,80%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化工、船舶修造、金属冶炼、电力、机械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但由于他们欠缺必要的安全培训,在创造了辉煌成绩的同时,又在安全生产中制造了惊人的数字:在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中,农民工占了90%,职业病患者占了50%以上,死亡人群中95%以上是由于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剩余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盘点2003年就业,发现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相当困难,资源型城市就业困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面临了非典的考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并对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800万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地区,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和城市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收入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另一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要求,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围绕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相似文献   

14.
打工潮中劳动安全的透视刘宝然近几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向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浙江的龙港镇原来只是个有4万人口的小镇,目前已发展成近10万人口的小城市;山东省长岛县有外来打工人员3.2万人...  相似文献   

15.
杨吉奎 《劳动保护》2007,(11):48-50
辽宁省大连市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近一个时期以来,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等有关部门以强化农民工安全保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了平安大连、和谐大连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苏劳动保护》2010,(2):10-10
事故隐患不断增多。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随之增加:能源资源需求持续上扬,企业安全生产面临很大压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相应增多。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安全生产保障要求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安全技能培训任务明显加重。所涉利益矛盾日益凸显。部分企业在追求市场利益上急功近利,忽视安全生产:一些地区以实现经济增长为最高目标,轻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市对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外来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同时,上海本地青年就业出现新变化,25岁以下青年失业占到全部失业人员的50%。上海市政府针对一系列就业新情况,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促进青年失业者就业,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企业用工制造改革后,外用工越来越多,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叙述了对外用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无锡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作出一重要贡献。在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我们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2004年,农村常驻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入东部的占69.81%。但农民工的流入地开始分散,2004年,流入原来6个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比重下降,流向其他地区则增加14.3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长三角地区、甚至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