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发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村城镇化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必要性和 迫切性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和生长点 ,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实施“小城镇、大战略” ,加快小城镇建设 ,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维护社会稳定。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测算 ,2 0 0 0年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15~ 5 9岁 )为 662 0 0万人 ,潜在富余人口高达 31663万人 ,2 0~ 5 5岁青壮年富余劳动力为2亿人。“十五”期间 ,我国富余劳动力每年还将递增2 %。这些富余劳动力如果进入大中…  相似文献   

3.
再开发:新时期农村城镇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在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小城镇问题是制约我国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实施小城镇再开发战略,以期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质量、培育小城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文章在提出农村城镇再开发理念和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城镇化不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5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城镇的再开发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指导意见,提出了通过城镇再开发促进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化趋势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本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水资源严重缺乏条件下西北农村地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小城镇社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建立农村地区新型生态能源结构,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成部分。本文从当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体制性障碍: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制度限制小城镇的公平发展;小城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设置的不完善;阻碍了土地聚集和人口聚集的同步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必要金融的支持;小城镇发展规划体制存在较大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改革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和农村社会经济推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引起的城镇空间扩张,缓解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趋势,在此"一增一减"双重作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相比于来自区域和城镇的社会经济因素,农村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于省级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影响更为重要。不论是对于来自城镇或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产出效应都比投资和收入效应更明显,在控制产出效应的情况下,来自于城镇和区域的投资和收入效应不再显著。为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过度扩张,政府应在健康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积极投资农村,提高农用地产出,以有效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推动城镇用地扩张的重要力量。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促进了城镇本身功能的完善、经济实力的提高,带动了周围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城镇用地大量、快速向外扩张也给城镇本身及其周围农村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能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体系面临诸多困境。小城镇能源保障是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但小城镇能源保障及其优化配置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通过与城市的比较分析。得出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特征,指出能源自然禀赋构成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的“本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迁主宰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能源优化配置战略目标和导向。根据这一目标和导向,对小城镇能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包括编制小城镇能源资源利用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小城镇能源资源分配、开发、流通的市场机制;保护小城镇能源资源;优化小城镇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给模式,提高小城镇能源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9.
论小城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研究我国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认识,帮助政府部门从更高的层次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本文界定了小城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探讨了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软件环境、创新能力及产业集群等方面对小城镇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进行分析;针对小城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提出了优化小城镇发展环境,完善小城镇创新体系,增强小城镇产业集群的发展等建议;得出了发展小城镇经济的关键是要增强其竞争力,而要保持小城镇经济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小城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的结论,为促进我国小城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则成为我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和建设意义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丹阳市沿江毗邻的界牌、新桥、后巷三镇自1978年以来,坚持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并举,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十多年来,三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村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均耕地有增无减,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已具现代化雏形。三镇的实践给我们下了深刻的思考,即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加速村镇建设、加强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2.
湖南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发展对湖南城市化的贡献逐步加大。1998年,湖南建制镇冲数已达1001个,建制镇非农业 省非农业人口比重已上升到45.04%,但湖南小城镇有存在家庭不清、规划滞后、规模小、设施水平低、缺乏特色、体制落后突出问题。应确立小城镇发展在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优先地位,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湖南城市化的贡献;应尽快开展全省小城镇普查,制定科学的小城镇发展与建设规划,应因地制宜地选择11  相似文献   

13.
优化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是科学决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河南省镇平县1990~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ETM数据,利用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经济增长强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镇平县域城镇空间结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和优化趋势。研究发现:河南镇平县域城镇空间结构具有廊道效应明显、复合通道地带城镇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城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生态环境效益较差等现状特征,其形成机理为边缘效应作用、交通道路促动、产业簇群支撑等,具有“廊道效应”进一步强化、“交通节点作用”更加突出、以镇平县城为副角的南阳都市区雏形显现、重点小城镇建设日益凸现等发展趋势,今后的优化重组必须科学规划县域城镇体系,积极培育县域增长核心,尽快形成特色产业簇群,进一步加强生态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是促进中国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剖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化进程缓慢根源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村城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相依关系 ,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功能、目标和原则 ,旨在能裨益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我国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集聚效应差和环境恶化进行分析,指出布局分散是“小城镇病”的根源之所在;作者认为从规模经济考虑,我国城镇发展方针应调整为:发挥大城市集聚一扩散效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选择性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年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对策思路:坚持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针,缓解地域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化,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跨区域城市协调机制,破解恶性竞争与产业同构困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新老"二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市是指市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服务体系与其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较协调与统一状态的城市。生态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理论与思维。要以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晨统筹、人与自然协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的“五大统筹”新思维来指导.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使国民经济体系由链条经济向循环经济、自然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