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学》1991,(2)
受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托,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于3月22日至23日在西安主持召开了“陕西省1991年度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会”。来自省气象、农牧、水利、林业、地震、地矿等省级防灾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以及特邀专家55人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姜信真、省政府特邀顾问林季周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对我省1991年度旱涝、洪水、农业病虫害、地震、滑波、泥石流、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城市地质灾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1991年度陕西省主要自然灾害趋势预测及对策”的综合研究报告。会商会认为:“1991年度我省的自然灾害从总体来说仍属中等偏重年份,局部地区将出现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自然灾害研究会,为了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提出了《陕西省重大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课题,已经省科委批准立项,目前已正式开题研究。该项从今年开始至1991年提交成果,计划投资22万元。  相似文献   

3.
1993年5月19日,陕西省减灾协会(前称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有会员代表117人,特邀代表15人。一些从事减灾事业的知名专家,挂靠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亲临会议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减灾工作的重视和关怀。会议对协会自1988年9月成立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协会在宣传普及减灾知识、灾害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年度自然灾害趋势预测,灾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张芝霞 《灾害学》2000,15(1):84-88
以科学技术工作为主线 ,系统地总结了陕西省减灾协会 10年来 ,从事自然灾害综合预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及如何建设好减灾科技社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66-166
“纪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暨防灾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3—6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此会由中国灾协主办,《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自法所长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主管协会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协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时强调,要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素养,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日下午,王勇在北京参观了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察看了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应急保障与指挥凋度展示,观摩了灾后人员搜救、安置救助以及京津冀救援力量协同演练。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1986,(1)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筹备会议于1986年9月6日—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50多个主要发起单位的代表和近百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15个省、市、区和解放军的一些部门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持召开,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灾害防御协会具体组织。这次会议旨在磋商开展综合防灾的有关问题,同时讨论了成立协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通过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章程(草案)》。会后,筹备会代表到京向中央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9.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系统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16日向各地、市,省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转发了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提出的1991年度陕西省主要自然灾害趋势预测及对策的综合研究报告。使自然灾害年度综合预报研究工作和社会的减灾活动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研究朝着科学化、社会化、实用化方向前进的步伐,充分显示了政府在减灾活动中的领导地位和决策职能。  相似文献   

11.
灾害的保险工作是整个防灾救灾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防灾力量有限、抗灾能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就尤为必要。据此,陕西省防灾协会成立后,在狠抓灾害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做好灾害保险工作,并于1988年11月16日成立了灾害保险委员会这一分支机构。该委员会的宗旨是广泛团结社会各防灾部门、有关团  相似文献   

12.
减灾短讯     
2001年12月19—20日,由中国国际减灾委办公室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推动实施减灾规划座谈会”在古都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防灾减灾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代表分别就本省、市、区的减灾规划工作的制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贯彻实施进行了发言及讨论。目前已完成减灾规划的省市有云南省、四川省、江西省、河北省、重庆市、陕西省、广东省。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22,(3):28-29
<正>201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中国地震局、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承办的“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及第十四个防灾减灾日系列主场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北京设主会场,湖南、甘肃、四川、深圳等地设分会场,五地视频联动,线上线下协同,共同展现了一场防灾减灾和地震科普盛宴。  相似文献   

14.
减轻自然灾害大会 于1994年5月23日至27日在横滨举行了会议, 认识到全世界由于自然灾害造成人和经济的损失正在迅速增加, 回顾联合国大会1989年12月22日第44/236号决议通过在90年代发动一项影响深远的旨在拯救人命和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全球行动, 还回顾联合国大会1991年12月19日第46/182号决议作出的前瞻性决定,对灾害管理的各个方面采取一体化办法,并着手掀起全球防灾的热潮,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6.
日本第3届国际防灾会议于1992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日本千叶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总部、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日本千叶县联合举办的。来自联合国、美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减轻自然灾害的新思想、新经济,特别是关于防御台风、飓风和旋风方面的对策,讨论多灾国家之间的减灾知识合作问题。六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主席Bruce先生作了题为国际  相似文献   

17.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 ,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研讨会”于 9月 2 4日至 2 5日在自治区美丽首府乌鲁木齐市顺利召开 ,共 1 5个省、市、自治区的减灾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自治区副主席熊辉银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 ,指出 :西部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建设投入化解不了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西部开发要靠政策、投入和建设与治理相结合。希望从综合性、总体性的角度 ,做出有说服力的总结。希望各地区联合起来 ,提出西部减灾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杂志编委会换届暨庆祝创刊20周年会议于2006年12月6~7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灾害学》主办单位陕茜省地震局主办,协办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陕西省减灾协会、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代表、第三届和第四届编委会的部分编委、安徽省灾害防御协会、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领导以及部分兄弟期刊的代表共54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同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8月22日—23日在哈尔滨召开,热忱欢迎全国从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加会议。详情可登陆本次会议网址:http://smc.hit.edu.cn/dpme2013  相似文献   

20.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