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HJ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预测工作具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作用,但在建设项目环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导则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特定行业、现状和环境,才能更有效和精准地对项目的地下水环境进行预测,本文以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为例,采用地下水环境预测软件,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进行解析模拟预测,以为环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发布填补了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就导则的工作等级划分、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内容,根据重庆市水文地质特点,对导则在重庆市的实施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发布,对各行业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地下水环境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注重点应为车辆段与停车场工程,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污染防治的根本。结合包头地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总结了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提出了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及环保措施,为《技术导则》在地铁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意义,为城市同类工程的地下水环评及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实施对环境评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够,众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评价工作中难以准确理解规范的要求,在确定主要评价对象、选择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及实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从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就《技术导则》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中较难实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修订建议,以供广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工作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汇总了评价导则执行后,对各类项目进行地下水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下水环境正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2011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文中针对污染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从项目选址、预测模型、保护措施提出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某钢管加工厂为例,依据《HJ 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通过评价等级及范围、预测因子与时段、评价标准确定,以及对污染源强分析和模型概化,预测了该钢管加工生产项目运行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解析法计算出锌和总磷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范围,得出非正常状况下锌、总磷预测污染物在服务期15年内影响范围会超出厂界。建议以建设单位为主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通过监控、防渗防控和检漏等措施,减少污染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中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以西南红层区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总结了西南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功能,在识别天然气净化厂地下水污染源、影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GMS数值模拟软件预测了净化厂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提出了应加强净化厂运行期污染防控措施和地下水的长期观测,有针对性的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保证项目区地下水水质安全,对红层区相似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要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的过程,案例中采用地下水预测模型系统GMS模拟地下水流场。根据案例预测结果,污水站主要构筑物发生污水渗漏或溢流事故后污染物的下渗均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且发生超标现象,在10 000 d时仍存在浓度超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于2016年1月7日起实施,是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新旧地下水导则变化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为指导,在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Visua L Modf Low软件,以某化工项目为代表,选用甲苯为评价因子,对评价区建立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事故状况下污染物泄露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可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在地下水评价过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工业成品生产过程中各类装置所产生的污染源严重威胁着工业建设项目厂区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对工业项目厂区及其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有效的监测则成为防控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关键。以某石化项目为例,基于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剖析和概化,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现场试验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渗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分析预测设定工况下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迁移规律,实现了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布设方案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定量化分析,并提出了合理且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可为工业项目地下水监测井的精细化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的框架下,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和多年矿井环评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导则中地下水评价专题的编制思路,即以煤炭开采和配套的水源地作为地下水评价内容,以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及下伏含水层作为评价对象,以地下水水量作为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重点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实施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难点。本文以对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精度要求最高的一级评价为例,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模拟和污染预测几个方面论述一级评价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总结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广大的水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集聚区地下水环境影响,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按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适当开展相应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工作,通过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来评价和预测集聚区建设和使用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与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方案,为聚居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人防项目是指战时用于人员、物资掩蔽,平时为商业用途的地下工程。地下人防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场区所在地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分布及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及具体施工情况,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质污染,重点关注水位变化分析和地面沉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预测拟建项目对周边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水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对项目场地及周边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认为,在不考虑p H值天然异常偏低的情况下,调查区内地下水质量目前达到良好至优良级。为预测项目建成后废水泄漏事故所引发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影响范围,利用数值模拟进行计算,模拟结果显示:突发污水渗漏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将随着地下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扩散,含水层内将出现镉、铅、锌、氯化物等组分超标,不过位于模拟区西北方向的几口民用水井没有受到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已发展了一系列成熟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但是软件功能各异,易造成使用者的选择困扰.为满足HJ 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称“《导则》”)中关于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对国内外常用饱和带和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首先,针对三款常用饱和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BIOSCREEN、AT123D和MT3D,基于理想算例对比4组水动力条件设置下的计算结果,分析软件的适宜性;其次,针对《导则》中暂未给出的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以FEMWATER为例探讨了包气带阻滞作用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结果表明:①BIOSCREEN由于忽略了分子扩散作用,当Pe(Peclet数)为0.25×10-3时,其预测的污染源下游10 m处污染物浓度为AT123D和MT3D计算值的1.8倍,存在高估污染风险的可能.②相比污染源直接设置于潜水面的情景,污染物从距潜水面11 m的地表泄露,经过包气带后污染源强降低了24%,下游85 m处污染物浓度达到0.1 mg/L的时间延迟了390 d.③当地下水流速较慢,分子扩散作用相比对流作用占优势时,适用MT3D开展数值模拟或者采用AT123D进行解析预测;当对流作用占优势且水文地质条件接近解析解假设时,可利用BIOSCREEN粗估污染风险.研究显示,包气带污染物运移模拟软件有助于合理地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转化行为,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污染源强和判定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属尾矿库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某尾矿库扩容项目为例,就尾矿库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展开讨论,为保护地下水环境、解决项目运行带来的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