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地下水中酞酸酯污染物检测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武汉市区长江与汉江交界地带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线性范围1ng/L~1000ng/L,检出限22ng/L~341ng/L。武汉市地下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出种类主要包括DBP、DEHP与DIBP等3大类。DBP污染最严重的地点在S1(东西湖区),浓度达1023.8ng/L;DEHP污染最严重的地点在S4(常青花园),浓度达481.0ng/L;DIBP污染最严重的地点在S9(唐家墩),浓度达237.8ng/L。将检测结果与武汉市湖泊水,长江、汉江武汉段,武汉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的PAEs污染物种类及浓度进行对照,并结合采样点周边环境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PAEs污染物的土壤淋滤作用,汉江、长江水体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渗滤作用是武汉市地下水PAE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方法处理生物样品,建立以ESI(+)和SRM为基础的快速检测15种磺胺的HPLC-MS/MS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大连周边海域底栖生物中磺胺的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岸底栖生物中磺胺噻唑(STZ)、磺胺喹啉(SQX)、磺胺嘧啶(SDZ)和磺胺甲基异唑(SMZ)等检出率较高,质量分数为1.39~143.29 ng/g.说明在我国近岸底栖生物中已经有一定量的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并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安全,因此应加强对近岸海洋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上海市地下水中16种典型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特征并评估了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有7种磺胺类抗生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啊恶唑、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噻唑)和3种雌激素(双酚A、4-叔-辛基酚、4-正-壬基酚)检出,其中磺胺类抗生素检出率5.3%~65.8%,浓度范围ND~93.6 ng/L;雌激素检出率63.2%~100%,浓度范围ND~186 ng/L。双酚A的检出率为100%,平均浓度最高,达到39.8ng/L。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0种检出的PPCPs均处于中低风险,表明研究区地下水PPCPs污染的风险较小,但仍需警惕。对地下水中双酚A的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双酚A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均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表明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抗生素的残留及其浓度特征,采集上海市老港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和渗滤液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3Q-MS)检测抗生素浓度.结果显示,固体废弃物和渗滤液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1~4.9μg·kg~(-1),nd~3245.0 ng·L~(-1)、nd~16.3μg·kg~(-1),nd~1360.0 ng·L~(-1)、0.2~367.5μg·kg~(-1),nd~6950.0ng·L~(-1)、LOQ~8.4μg·kg~(-1),0.3~9450.0 ng·L~(-1)及nd~2.8μg·kg~(-1),nd~293.5 ng·L~(-1).抗生素浓度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填埋场1.5 m处固体废弃物中抗生素的浓度高于0.5 m处,新鲜渗滤液中抗生素浓度大于老龄渗滤液.研究结果为可今后垃圾填埋场中残留抗生素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地下水中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陈卫平  彭程伟  杨阳  吴玉梅 《环境科学》2017,38(12):5074-5080
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内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FQ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等5大类抗生素.结果表明,北京地下水抗生素以SAs、FQs和TCs等3类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9%、100%和47.3%,其中甲氧苄氨嘧啶(TMP)、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检出率均在70%以上.污灌区地下水样点抗生素浓度显著高于水源地和南水回灌区样点,磺胺二甲嘧啶(SDD)和磺胺嘧啶(SDZ)在污灌区检出峰值达到236 ng·L-1和96.8ng·L-1.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污染风险较小,但在污灌区显示中等或高等风险等级.CIP应作为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监测中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SPE-UPLC-MS-MS分析方法,MRM模式分析了卫生垃圾场周边民用井水和地下监测井水中13种抗生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水样中均检测抗生素,其中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是民用井水的主要污染的抗生素种类,单个化合物的检出率均为100%,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0.36~44.71、5.46~30.35、1.34~16.47、0.95~9.92 ng/L之间;而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是监测井地下水的主要抗生素种类,检出率也为100%,其含量分别为0.57~16.31、2.31~12.54、0.03~4.52、0.89~4.82ng/L之间。在地表水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TCs)、∑(NOs)分别为20.32~98.27、2.27~23.81 ng/L,平均含量分别为45.17、9.57 ng/L;在地下水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总含量∑(NOs)、∑(SAs)分别为2.86~28.13、0.97~7.46 ng/L,平均含量分别为8.29、3.94ng/L。地下水和民用井水中均未检出氯霉素类抗生素。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罗红霉素)、2种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单个化合物在民用井水的检出浓度很低。分析结果还发现,在地下水和民用井水中均检出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远远低于垃圾场渗滤液中检出的诺氟沙星(3.83μg/L)和氧氟沙星(4.57μg/L)的含量。值得注意是,在典型的岩溶地区,应注重城市卫生垃圾场的选址、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何秀婷  王奇  聂湘平  杨永涛  程章 《环境科学》2014,35(7):2728-273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分析了广东沿海大亚湾和阳江两个典型海水养殖区中沉积物以及7种养殖鱼类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磺胺嘧啶(SDZ)、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甲基异噁唑(SMX)的残留量,并依据药品最高残留量(MRL)值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对海水养殖鱼类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都能检出磺胺类抗生素.含量(干重)范围为:2.1~35.2 ng·g-1,检出率大小顺序为SDZ(85.7%)>SM2(71.4%)>SMX(28.6%).大亚湾养殖区磺胺药物在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的检出频率大于阳江养殖区.3种磺胺类药物在鱼肝脏组织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肌肉组织中的含量(P<0.05).SDZ、SM2和SMX在鱼体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湿重)范围分别为11.6~37.9、16.3~27.8和4.9~20.0 ng·g-1.3种磺胺类药物的平均日摄入量范围为3.37~36.72 ng·kg-1,仅占食用肉类ADI的最高限值(50μg·kg-1)的0.007%~0.073%(<1%ADI),健康风险为可以忽略,膳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运移速度快,是严重威胁喀斯特岩溶地区水生态的新污染物.研究选取贵州省双河洞,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分析溶洞地下水中的21种抗生素,初步探究该溶洞地下水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9个采样点共检出10种抗生素,总浓度为55.81~118.7 ng·L-1.其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在所有样品均有检出,其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5.25、5.30、34.33和34.68 ng·L-1.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与pH呈显著相关性,金霉素与部分阴离子和阳离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选择7种检出率大于40%的抗生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氧氟沙星处于高风险水平,金霉素与恩诺沙星处于中风险水平,其余3种处于低风险水平,说明双河洞地下水体中抗生素会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钦州湾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研究了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甲氧苄氨嘧啶(TMP)在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浓度范围为n.d.~12ng/L.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在近海的检出率和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00%和4.1ng/L;其次为TMP(检出率87%,平均浓度1.0n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钦州湾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钦州湾近海抗生素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趋势:茅尾海(8.4ng/L)>钦州外湾(1.9ng/L)>三娘湾(1.4ng/L).磺胺类抗生素在钦州湾的海水养殖区均呈现出较高的浓度水平,说明高密度水产养殖是钦州湾水体中抗生素的重要污染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水体中残留的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中等生态毒性风险,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广西会仙岩溶湿地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会仙岩溶湿地不同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FQs)和四环素类(TCs)三大类20种抗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土介质监测的抗生素中共检出12种,检出浓度范围为n.d~106 ng·L~(-1),其中,甲氧苄氨嘧啶(TMP)的浓度最高.各环境介质中,以养殖用水和地表河水中检出的抗生素种类相对较多,分别为10种和8种,溶潭水和土壤中则检出的抗生素种类较少.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会仙湿地水体中的典型抗生素来源可归为两类,一类以受外源污染为主,从而导致地表河水中磺胺氯达嗪(SCP)、磺胺嘧啶(SDZ)、磺胺甲恶唑(SMZ)、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L)检出浓度较高,一类受湿地内养殖污染,从而造成水土介质中磺胺二甲基嘧啶(SMD)、甲氧苄氨嘧啶(TMP)和金霉素(CTC)检出.水体中检出的抗生素主要受溶解氧(DO)影响,此外,甲氧苄氨嘧啶(TMP)、恩诺沙星(ENR)和强力霉素(DOX)与NH~+_4存在一定的协同污染关系.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恩诺沙星(ENR)处于高风险的范围内,磺胺甲恶唑(SMZ)、诺氟沙星(NOR)和氧氟沙星(OFL)处于中等风险,中等风险的抗生素主要集中在地表河水中,高风险抗生素则在养殖用水中.整体来看,研究区水体中抗生素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应减少存在生态风险抗生素的使用,并对有潜在风险的抗生素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简易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薄弱,渗滤液易发生渗漏污染土壤,随着时间的累积通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水质安全构成威胁。以西南山区凉山州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该简易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地下水渗流场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通过MT3DMS模块模拟垃圾渗滤液在不同渗漏工况下地下含水层中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4-N)的运移规律,并预测垃圾填埋场封场5年和10年后地下水中COD_(Mn)和NH~+_4-N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简易垃圾填埋场在HDPE土工膜上漏洞率为0.5、GCL黏土出现轻微开裂现象时,填埋场区下方地下水中COD_(Mn)在5年后的超标范围为972 m~2,中心污染物浓度为4.0 mg/L,地下水中NH~+_4-N在10年后的超标范围为12 500 m~2,中心污染物浓度为1.0 mg/L;在HDPE土工膜上漏洞率为1.0、GCL黏土出现严重开裂现象时,填埋场区下方地下水中COD_(Mn)在5年后的超标范围为36 261 m~2,中心污染物浓度为20 mg/L,地下水中NH~+_4-N在10年后的超标范围为19 083 m~2,中心污染物浓度为3.5 mg/L。该研究可为渗滤液污染的有效防治以及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春兰  凌成鹏  吴勇  卓勇 《环境工程》2017,35(2):163-167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渗漏是周围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威胁之一。以冕宁县漫水湾垃圾填埋场为例,预测垃圾渗滤液对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危害程度,通过Modflow和MT3D模拟分析了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条件下渗滤液中COD和NH_3-N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在垃圾场运行中,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并向下游扩展。正常工况下,污染物NH_3-N的最大迁移距离为141 m,最大浓度为3.5 mg/L;事故工况下,污染物NH_3-N的最大迁移距离为290 m,最大浓度为7.0 mg/L。随着污染物迁移距离的扩大,污染物浓度开始下降。垃圾场封场20年后,渗滤液中ρ(COD)和ρ(NH_3-N)分别为0.06,0.006 m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长江武汉段水源地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RGs)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分析了全武汉市饮用水水源地中13种抗生素和10种ARGs的赋存水平.结果表明,在16处水源地样品中共检出9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未检出)~177.36 ng·L-1,红霉素、磺胺嘧啶和磺胺对甲氧嘧啶的检出率均为100%,抗生素浓度分布呈现(以汉江汇入口划分长江干流上下游):支流举水<长江干流下游<长江干流上游<支流汉江<支流滠水.长江干流下游ARGs总绝对丰度明显高于长江干流上游和汉江,磺胺类ARGs显著高于其他三类ARGs耐药基因的平均丰度(P<0.05),ARGs中sul1与sul2、ermB、qnrS、tetW和intI1等5种ARG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 0.648、 0.824、 0.678和0.790,磺胺类ARGs组内相关性弱于组间ARGs的相关性.磺胺甲■唑、金霉素、罗红霉素和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且其防渗系统损坏后不易被发现,从而严重威胁周边地下水水质安全。基于MATLAB软件,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地下水稳定流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西部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模拟该垃圾填埋场非正常状况运行对周边潜水含水层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运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在填埋场及其地下水下游方向,COD和氨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垃圾填埋场在非正常状况下运行20年后,COD和氨氮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 039.14,86.62 mg/L,并且在地下水下游方向分别形成0.9621,1.0035 km~2的超标范围,导致水质无法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厌氧-准好氧运行加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厌氧型、好氧型和准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比较,提出了厌氧-准好氧联合运行加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降解和稳定的填埋场运行方法,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厌氧方式运行710 d的模拟垃圾柱改为按准好氧方式运行360 d后,每天回灌1次的D1柱和每周回灌2次的D4柱渗滤液COD浓度分别由705 mg/L和669 mg/L下降到135mg/L和178 mg/L,氨氮浓度由650 mg/L和877 mg/L降到不能检出水平;而继续按厌氧方式运行的垃圾柱D2和D3的渗滤液COD浓度仅分别由435mg/L和852 mg/L下降到295 mg/L和596 mg/L,氨氮浓度由654 mg/L和1 107 mg/L下降到469mg/L和783 mg/L.模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柱稳定后期改为按准好氧方式运行,能加快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的衰减速率,而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更能强化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16.
赤水河流域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初步探究贵州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的抗生素浓度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对地表水样品中21种抗生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地表水共检出12种抗生素,总浓度水平为ND~1 166.97 ng·L-1,氧氟沙星、甲氧苄啶和磺胺嘧啶的检出率均为100%.平均检出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大连地区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抗生素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建立了大体积直接进样/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中6类22种抗生素的赋存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中19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检出浓度在2~2590 ng/L;2)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抗生素的分布特征为河流水>水塘水>地下水,抗生素浓度枯水期>丰水期,不同类型抗生素空间分布规律差异明显;3)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中,罗红霉素、脱水红霉素、诺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存在高生态风险,其余种类呈现中低风险。研究显示,大连地区畜禽养殖区周边水体中抗生素含量水平中等偏高,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抗生素是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海口市城区主要地表水系(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河段、东湖、西湖、红城湖、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以及美舍河)水体中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磺胺二甲基嘧啶)2类共6种抗生素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1)在海口市地表水系中6种抗生素皆有检出,检出浓度在3.4~1 385.8 ng/L之间,其中,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在水系每个检测断面中均有检出,磺胺甲唑的检出浓度最大,且含量明显高于欧美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港和珠江广州河段的抗生素药物残留量;(2)在海口市城区的地表水系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金牛岭公园人工湖>红城湖>东湖>西湖>龙昆沟>美舍河>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西湖>鸭尾溪>海甸五西路河段>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东湖>龙昆沟>红城湖>美舍河;(3)影响海口市城区地表水系中抗生素残留量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居住人口密度、污水排放量和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LC/MS/MS方法对渭河关中段(咸阳至西安)表层水体中的抗生素进行了检测分析.水样中共检测出5类15种抗生素,检出率在12.5%~100%,检出浓度nd~270.60n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渭河关中段表层水体中抗生素检出浓度处于中等水平.检测出的所有抗生素中,磺胺类(包含磺胺增效剂)7种,平均浓度113.68ng/L;大环内酯类3种,平均浓度111.79ng/L;喹诺酮类3种,平均浓度20.55ng/L;林可酰胺类和四环素类各1种,平均浓度分别为23.81和25.66ng/L.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为渭河关中段水体中的主要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的分布呈现上游中游下游,大环内酯类呈现中游下游上游.来源分析表明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是大环内酯类中游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而磺胺类残留则在于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排放及禽类养殖.抗生素浓度与渭河同步水污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水体中ρ(ETM)(红霉素)与ρ(TN)、ρ(CFX)(环丙沙星)和ρ(CTM)(克拉霉素)与ρ(NH3-N)呈显著相关,其他抗生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风险商值RQs对渭河关中段的抗生素残留进行评价,环丙沙星(CFX)、氧氟沙星(OFX)和磺胺甲噁唑(SMX)的RQs≥1,对相应物种表现为高风险;诺氟沙星(NFX)、土霉素(OTC)、罗红霉素(RTM)的0.1≤RQS1,对相应物种则表现为中等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阳市比例坝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对该填埋场产生的渗滤原液及周边水样中的重金属Fe、Mn、Zn、Pb、Cr、Cd、Ni、Cu、As、Hg等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渗滤原液中除Fe、Mn含量较高外,其余重金属含量较低或未检出,经过现场渗滤液处理站的处理,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相关排放标准或未检出;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Fe和Mn,对周边地表水的重金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