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3.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本文对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些事物或爱好的某种活动倾向,是良好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人们一旦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发生兴趣,就会获得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内驱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一、要有饱满的教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此事物和此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一个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满含深情,对教学深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愿意以一种孜孜不倦、忘我投入的献身精神去从事教育工作,去钻研教学艺术,去享受教书乐趣,他才可能去追求、打磨、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要有充沛的学习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要求一个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些  相似文献   

6.
<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都会有一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会指引人的意向,影响人的活动,我们将其称之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表现,是他们不断探究真理的心理催化剂。在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实际的一部分,它会促使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注意,并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种浓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教学活  相似文献   

7.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一旦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勇往直前,排除一切干扰,乐此不彼,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学习就会充满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让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相似文献   

8.
<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情感教育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人总是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情感输出,时时处处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可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促使学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接触和认知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摄取知识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并使学生从自己的已知出发,不断探索未知。恰当的教学情境正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情境就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数学教学情境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处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学得就会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学生如果对哪门课感兴趣,就会在哪门课上花更多的时间,主动地去学习,不停地去探索在这门课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它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思想认识,是人们主动认识事物,探求其中奥秘的一种重要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是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同样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学习真理。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原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也才能学好,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找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推动力量,是学习的润滑剂。可以说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学生会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会产生参与的强烈行为与热情,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与行为。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会认为学习枯燥无味,只能是机械地应付,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繁重的任务,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求知这是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及练习多样化完成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达到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学好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国。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追求其有效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好地理。一、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学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  相似文献   

1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好任何一门功课都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小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要想使小学生学好数学,就一定要使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只有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学习本该是主动地有乐趣地积极参与的一种活动过程,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其独特的学科难度,这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距离感,不喜欢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就很难产生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排除距离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经验,做了以下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美术学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升学、就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是对美术学科重大的贬低。引不起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美术学科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去喜欢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学科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习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了兴趣就能尽心尽力地积极地学习,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看到学生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接触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意识倾向,当人认识到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后,就会热情而耐心地对待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