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大型底栖动物对武汉南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季度性调查武汉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由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组成,密度为4 437个/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刺铗长足摇蚊;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elef多样性指数表明南湖水质为中等污染状态;历年夏季水体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描述了近年来南湖富营养化的加剧进程.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份龙江流域设20个采样点,综合采用硅藻多样指数法、硅藻指数法、硅藻生态类群评价法以及理化指标验证法,结合GIS技术对龙江水质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基于硅藻指数的水质比较评价的DIR法。结果表明,9月份,龙江流域水质总体处于中偏好水质标准;河流水体上游水质好于下游,支流好于干流;其中,下板六水电站、环江水文站、刘三姐乡、下江坝村、安马乡水质很好,而三岔镇、拉浪乡和大湾村水体水质很差。发现多样性指数法不适合龙江水质的评价,各种评价方法各有特点,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各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联合采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浦阳江干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水质分析和河岸带土地利用解译,分析其干流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和底栖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和总磷(TP)与林业用地呈负相关,但与农业用地显著正相关。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与农业用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城镇用地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浦阳江上游浦江段河流生态缓冲带中农业用地对底栖动物影响最大,中下游的诸暨段建设用地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大。这表明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河流生态缓冲带中农业和建设用地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不同。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实践中,增加林地面积和自然岸线比例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原位围隔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鱼类、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鲢鳙鱼比例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当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ix)与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比例为3:1时,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9.26%和66.39%,4:1时,NO3-N的去除率可达73.65%;当鲢鱼与鳙鱼的比例为5:1时,TP和PO43-的去除率可达66.73%;鲴鱼(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对水体中磷元素的去除效果显著,TP和PO43-的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3.89%和7.91%,但不利于氮的去除;150 g·m-2密度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投加对TN的去除率可达72.60%,但对其他营养盐的削减效果不佳;水生植物蕹菜实验组与无植物组相比TN去除率提升6.83%,NH3-N提升6.44%,NO3-N提升12.14%,效果优于菱,但却不利于磷的去除。实验结果可为水生生态系统调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7年对西湖9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采集到3门7纲25种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280.3个/m~2,主要类别为水生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空间分布上,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组成存在不同,在主湖区(少年宫、外湖心)底栖动物主要为水生昆虫,摇蚊幼虫为绝对优势种,而湖西区(西里湖、茅家埠、金沙港、乌龟潭、浴鹄湾)底栖动物主要为软体动物。季节变化上,底栖动物密度分布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寡毛类全年采样出现频次较低,作为耐污染种,这表明西湖水环境质量变好。西湖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27,西湖水质为轻污染,其中茅家埠、金沙港和乌龟潭点位H’较高,与所在湖区生长大量沉水植物,生境更加稳定有关。H’与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在对西湖个别点位水质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鉴于西湖底栖动物生境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群落波动较大,因此认为TLI(∑)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0月-1997年7月对青山水库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6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7种,软件动物2种,蛭类和线虫各1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变化为库出口>库中心>进口。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占优势的各类为:刺夹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指示该水体已属富营养型,但从生物量上分析,目前青山水库应属中营养。  相似文献   

7.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藻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南麂列岛的国胜岙,大沙岙和上马鞍等3条潮间带的底栖藻类监测结果,结合同区域的水质及底质环境质量,初步评价了该3个区栖藻类的生态种群,密度,形状及季节变化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富春江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9、12月,对富春江水库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富春江水库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平均密度为375.10 ind/m2.从群落结构上看,数量上寡毛类占优势,生物量则明显由软体动物占优势.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及早春高,夏季低.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赤水河 (仁怀段) 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内在关联,开展底栖动物组成和水质参数的综合研究。通过采用密度、生物量调查,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性分析等方法,对赤水河 (仁怀段) 地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主要影响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水河 (仁怀段) 地区共采集到48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7纲32科,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分布均呈现上游高于中下游的趋势。其中,昆虫类动物丰度最高,共有33类种属,腹足纲次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s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上游高于中下游,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存在一定差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s Diversity指数整体变化不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TN、DO和浊度是影响赤水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赤水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湖引水治理后的底栖动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西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与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6种,其中寡毛类6种,多毛类1种,水生昆虫9种,蛭类,线虫和无节蠕虫各1种。  相似文献   

11.
京杭运河邳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为了解其水质状况,利用2005年至2009年度例行监测数据对该段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并对造成水质污染内外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下一阶段的防治对策,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如期供水。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南水北调输水明渠的京杭大运河,将成为受水区人民的生命河。因此,对北调的水质如何保证不受其污染,就要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污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水问题及常见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长湖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湖13个点位的采样监测结果表明:(1)长湖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超标,特别是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OC)、总氮(TN)、总磷(TP)等超标严重;(2)从总体上看,长湖水体监测点位的水质是,上游污染情况较重,下游的出水口及大湖湖心水质稍好;(3)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对长湖水质进行评价,水体已达到劣Ⅴ类.  相似文献   

15.
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运用Bran+Luebbe AutoAnalyzer 3流动注射分析仪快速测定地表水中总氰化物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具有自动进样、分析速度快、测定成本低等优点。与经典的分析方法相对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能够满足大批量地表水监测的要求。在测试系统中引入了恒温槽,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电磁辐射环境的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徐州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状况,分析了其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的现状,并对全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体系是实验室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覆盖了监测样品、监测过程、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设施与环境、量值溯源与校准、检验方法和化学试剂等全部质量控制要求。能够准确地反应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测定地表水及饮用水中硫酸盐的两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两种监测分析方法,分析了测定硫酸盐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优点,提出对不同浓度范围的硫酸盐,宜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以减小测定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Bring A  Destouni G 《Ambio》2011,40(4):361-369
Rapid changes to the Arctic hydrological cycle challenge both our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our ability to find appropri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evance and accuracy development of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for assessment of water cycle changes in major Arctic drainage basins. Results show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of climate model projections with observed temperature changes, but high model inaccuracy relative to available observation data for precipitation changes. Direct observations further show systematically larger (smaller) runoff than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decreases). This result is partly attributable to uncertainties and systematic bias in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but still indicates that some of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Arctic river runoff is due to water storage changes, for example melting permafrost and/or groundwater storage changes, within the drainage basins. Such causes of runoff change affect sea level, in addition to ocean salinity, and inland water resources, eco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Process-bas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s, which can resolve chang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groundwater and permafrost storage at and below river basin scal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ccurately interpret and translate climate-driven precipitation changes to changes in freshwater cycling and runoff. In contrast to this ne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y of Arctic runoff monitor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biased and less relevant by decreasing most and being lowest in river basins with the largest expected climatic change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利用现有部分水利、灌溉系统对其截流、蓄水功能,规划构筑区域尾水的回用和导流工程的总体方案,对该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概算进行了测算,分析了该工程建设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