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于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来说,2005年春天注定是难忘的,针对春节后农民工集中进城就业的特点,新春伊始,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了旨在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春风行动”。随着“春风”劲吹,各地相继清理农民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突出落实免费就业服务,并开展针对农村劳动者的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2.
2006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围绕统筹城乡劳动力管理、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年初下达《落实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年中实施监督检查,年末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3.
盘点2003年就业,发现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相当困难,资源型城市就业困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面临了非典的考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并对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800万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地区,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和城市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收入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另一  相似文献   

4.
2003年,湖北省荆门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发[2002]12号、鄂发[2003]7号文件精神,想实招、重实效,五措并举,全面落实有关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全市净增就业岗位1.89万个;城镇就业安置3.1万人,其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110人.  相似文献   

5.
扩大就业的关键在于扩大就业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也需要构筑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理顺扩大就业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价值,能够正确引导就业形态良性发展。因此,研究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作用是扩大就业问题的基本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就业平台,建立民生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需要考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这也是衡量社会就业水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8,(2):58-6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服务,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到2003年末,有27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占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的90%。我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湖州市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列为“三个一”(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为民办的第一件实事)工程来抓。2003年全市净增就业岗位3497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帮扶2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43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主要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变市民准备不足。社会管理沿袭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以户籍定身份和权利不同等。农民工的就业、经济、社会权利受到严重损害。进入新世纪,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大幅度调整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服务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发生重大转变。但是,改革进展不平衡,城乡二元体制对管理仍然影响较大。农民工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其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权益受损害的状况形成反差,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5,(4):i006-i0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的要求,经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密切,外国人来华就业已经渗透到我国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对国内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外国人就业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政/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依据的最高行政法规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29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本文旨在分析《管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04,(C00):29-31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就业服务要实现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以下简称“新三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现就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上杭县劳动保障局采取六条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推进非公企业和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乡镇企业和农民工的工伤保险。二是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业服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发挥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功能,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劳动力市场透明度,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因此,各国都建立有比较先进的就业服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张小建副部长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会上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在2007年工作中,要明确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出实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目标责任制管理,狠抓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0.4%、89%;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1%,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5%,确保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成为现代社会提高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向。在我国,特别是以生产服务和部分生活服务为主的服务性行业,不但具有直接拉动就业的优势,而且还具有扩大就业的乘数效应、波及效应,具有改善劳动力供需配对效应和改善民生效应等方面的间接作用。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对经济增速趋缓,要大力挖掘各类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尤其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行业、鼓励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释放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各种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即使是对就业困难群体.也应当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和开发合适的岗位,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通过政府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政策扶持,实现尽可能接近双方需求的合理配置。一个称职的劳动就业工作者应当具有高超的资源配置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并且最大可能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功效,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国实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为了解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状况,我们开展了对辽宁省公共就业服务实践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样本涵盖沈阳、抚顺、辽阳三市,调查对象包括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等其他失业人员在内的390名求职者,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居民就业法》(1996年4月20日通过,2003年1月10日第8次修改)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旨在促进居民实现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权利的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1)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2)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实现自愿劳动和自由选择就业权利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