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表征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能力。目前对土壤环境质量定义尚无统一的意见,陈怀满教授给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参考定义,指出土壤环境质量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和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本文从土壤污染、环境容量、污染物迁移转化、生态安全以及修复技术等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内容。对今后土壤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土壤环境质量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薄弱,在土壤持续污染物防治、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等方面急需加强。随着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土壤环境污染机理及其防治也提上议事日程,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的农业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与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土壤污染物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并阐述了各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绍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即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最后,本文还对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严重,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巨大。采用热解吸方法处理土壤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重要的土壤修复技术,该方法通常采用工业化成熟的回转窑作为处理设备。论述了回转窑技术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对回转窑的结构与形式、土壤参数、处理温度、停留时间、尾气净化等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土壤对污染物的缓冲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仕槐  郑仁宏  王应军  吴晓斌 《四川环境》2006,25(4):113-117,126
本文阐述了土壤对污染物的缓冲特性的概念,研究土壤对污染物缓冲性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现状和前景,为土壤污染与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精准快速地测定土壤含水率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土壤含水率测定的传统方法存在着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时效性差、且无法实现测定区域的全覆盖等缺点,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空间插值计算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可以将离散点的实测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表面。本研究基于GIS空间插值功能,运用不同插值方法对有限的实测点进行空间插值计算,获得连续的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并将插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该方法可实现研究区域土壤含水率的全覆盖,是较为便捷、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法治理大庆油田地表油污土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采油作业中常发生各种漏油事件,导致油井周围土壤污染严重,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庆油田将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处理等生物方法用于土壤原油污染的治理。微生物处理法利用存在能够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微生物等条件,处理原油污染物。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收、转化,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大庆油田比较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地表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离散插值、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有限差分法等方法,建立了一种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的数学模型,模型包含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源的查证。采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拟合建立其数学空间理论模型,结合实际物理扩散方式,得到污染物的传播特征模型;再通过离散插值得到污染物浓度峰值的仿真点位置坐标,进而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仿真点附近区域内的采集数据实现拟合,定位各个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对于土壤监管越来越严格。企业土壤自行监测、场地调查和风险筛查均需要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分析测试。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重金属进行快速检测是场地调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某地块土壤进行现场检测,有效筛查土壤污染状况,识别了污染范围,为类似土壤管控和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四川环境》2022,(2):281-288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相似文献   

10.
土壤污染     
《四川环境》2008,27(2):14-14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多种有机物对土壤的复合污染。当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环境内分泌物质,作为农用塑料地膜中的增塑剂被大量使用,易从塑料地膜中释放而造成土壤污染。我国农田土壤普遍存在农药、PAEs等有机物复合污染,生物降解是削减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试验研究了降解菌DNEH-S1在土壤中对DEHP降解特性及土壤中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典型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煤化工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原辅材料、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现状,对该领域可能危害环境的物质和危害途径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土壤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为防治煤化工企业的土壤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场地和土壤污染勘查评价与修复逐渐发展成为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场地和土壤修复业务随之愈来愈多。但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需要。实践中,在场地和土壤污染勘查与评价的现行标准中,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仅考虑了土壤中某物质成分的人为超标问题,而忽视了土壤中自然异常而导致土壤中某物质成分超标问题的评价,且误将土壤中某物质成分的超标等级定为土壤污染程度等级的全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在深入分析各领域土壤污染评价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评价的一般过程、方法和标准,供标准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土壤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治民 《青海环境》1996,6(2):68-71
本文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对无毒污染物的分解净化作用,对有毒污染物通过其矿化作用和共代谢作用可以改变毒性谱和部分或全部降解毒性。同时提出防治土壤污染措施,保护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5.
油污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因石油开采、运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对大庆地区油污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对芦苇和香蒲根际土壤的石油类污染物总含量、石油烃类组分浓度、非烃组分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使被污染土壤中的某些油污成分逐渐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还可看出,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降解能力高于非正构烃。总体看,芦苇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强于香蒲,但芦苇对非正构烃的降解能力略逊于香蒲。  相似文献   

16.
油泥处理场站主要用于处理油田产生的罐底泥、浮选渣和含油泥沙等,是油田污染物最集中的处理场所之一。文章选取某油田具有代表性的5个油泥处理场站,对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监测指标均未超标,且监测结果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及管制值限值要求;同时采用内梅罗方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开展评价,最后提出了油田油泥处理场站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行动计划》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中的缺失问题,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研究发展成果,按照土壤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分别进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管理实践的总结与评述.文章着重指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在生态系统水平及区域流域尺度上缺失,评价方法未能与污染物存在形态完全匹配,评价指标还不能覆盖大部分重金属和有机物,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还没有实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三门峡市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选取卢氏县、渑池县和灵宝市三个不同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监测,采集15个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的3项理化指标、14项重金属和6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个蔬菜种植基地土壤p H值范围在6.59~7.27之间,均为中性土壤;各监测因子单项污染指数(Pi)≤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均为Ⅰ级,无污染;综合评价土壤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某油区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油开采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对新疆某油区内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发现,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废水、原油脱出水、井下作业废水、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污水处理厂污泥、罐底油泥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该油区土壤受油田开发活动的影响,石油类、铬、总盐的含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趋于弱酸性。油气田开发项目应加强对污染物的管理,及时完善环保措施,并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将油气田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