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兰州地区典型有机污染物长距离迁移及其总持久性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TaPL3模型研究了兰州半干旱地区典型有机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LRT)及其总持久性(Pov),讨论了LRT和Pov之间的关系. 以2,3,7,8-TCDD为例,分别利用灵敏度和蒙特卡罗方法对模型的关键参数和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2,3,7,8-TCDD,γ-HCH,BaP和HCB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分别为126,934,117和13 307 km,Pov分别为1 421,1 082,1 413和3 949 d;通过水体的CTD分别为6 633,119 000,16 249和16 658 km,Pov分别为1 584,1 551,2 711和4 428 d,且污染物的LRT和Pov没有直接的联系. 同国外的研究相比,兰州地区的2,3,7,8-TCDD通过大气的CTD明显偏低,通过水体的CTD明显偏高,而Pov都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2.
运用TaPL3.0模型对7种PBDEs同系物在广州地区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显示,PBDEs排放至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为296~811km,均值为557km;Pov为19~279d,均值为184d;PBDEs平均约有73.8%分布在土壤中,16.9%分布在沉积物中,9.3%分布在其他三相中.PBDEs排放到水体时,CTD为3090~4291km,均值为3731km;Pov范围为228~854d,均值为731d;平均约92.1%分布在沉积物中,6.8%分布在水相中,1.1%在大气、土壤和植被相中.BDE47迁移潜力最大,BDE209易残留于源区形成点源性污染.PBDEs各同系物主要分布在沉积物和土壤中.随着溴代程度升高,CTD逐渐降低,Pov逐渐升高,与国外研究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4.
兰州地区16种多环芳烃的长距离迁移潜力和总持久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TaPL3模型对兰州地区16种PAHs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BaP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18.9km(BghiP)和734.9km(PYR)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0.41d(ACE)和1304.76d(BaP)之间;通过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511.1km(NAP)和34472.6km(BghiP)之间,PovWater在5.35d(NAP)和4156.59d(BghiP)之间.16种PAHs中,芘在空气中的LRTP最大,苯并[ghi]芘在水中的LRTP最大.中、高环数PAHs的PovAir和PovWater要比低环数PAHs高.此外,CTD和Pov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关系.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BaP在兰州地区的CTDAir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5.
cVMS(挥发性环甲基硅氧烷)的环境和健康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运用TaPL3模型探究了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D6(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3种cVMS在哈尔滨市、天津市和广州市3个城市环境下的长距离迁移性和持久性,并分别用CTD(特征迁移距离)和Pov(总持久性)表征;同时,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①D4~D6的CTDair(大气中CDT)范围为359~998 km,随cVMS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Povwater(水体中Pov)范围为10~34 d,区域和物质差异均不大.CTDwater(水体中CDT)的范围为328~4 383 km且D4 < D5 < D6;Povwater(水体中Pov)的范围为276~44 802 d,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②从区域来看,除CTDair表现为天津市>哈尔滨市>广州市外,其余各值均为哈尔滨市>天津市>广州市,体现出环境参数对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CTD与Pov之间并无直接关系.③对于排放到大气的cVMS而言,对CTDair影响最大的参数是空气中的半衰期和风速,对Povair影响最大的是空气中的半衰期;对于排放到水体的cVMS而言,对CTDwater影响最大的是lg KOW(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而对Povwater(水体中Pov)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温度.④对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中的模拟,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决策时要考虑环境因素.研究显示,cVMS具有中等的长距离迁移潜力,其全球尺度环境风险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它是性质十分稳定,难于通过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第一类有机氯农药,例如滴滴涕(DDT)、狄氏剂、毒杀芬和氯丹等,以及若干工业化学产品或副产品,如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呋喃等。它们往往以卤化物形式在,具有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因而易于通过食物链浓缩,往往在(动物)脂肪内积累,它们还具有半挥发性,能够在大气中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危害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和来源,阐述了POPs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循环模式以及POPs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对目前和将来POPs控制的研究对策和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利用TaPL3模型计算p,p''-DDTDDT在天津地区的长距离传输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TaPL3(Version 3.00)模型计算了天津地区p,p’-DDT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模型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p,p’-DDT通过大气的LRlP为473~762km,均值为579km;通过水体的LRTP为940~10958km,均值为2254km.通过大气的LRTP的结果分布比通过水体的LRTP更集中.与国外同类结果比较,通过大气的LRTP略低,而通过水体的LRTP则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9.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度较高,是陆源输入和藻类、浮游生物等内源产生的混合型,且以陆源输入为主.与碟形湖区相比,通江水域沉积物DOM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浓度更高、 DOM粒径更大且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更高.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个类腐殖质组分(C1、 C2、 C4)和1个类蛋白组分(C3).与碟形湖相比,腐殖质组分均表现为通江水域更高,其中C1组分在两区域的占比均为所有组分中最高,前者为42%,后者为46%.空间分布上,4个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昌和南矶湿地水域附近,分析主要与丰水期水位上涨、大量植物被淹死亡和人类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不同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差异较小,但以碟形湖区沉积物DOM腐殖化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鄱阳湖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别模拟了厌氧和好氧状态下的悬浮物反硝化潜力和过程,结果表明,厌氧和好氧状态下水体悬浮物均能够产生明显的反硝化作用.受乙炔抑制,其反硝化产物N2O的浓度累积随时间呈“慢-快-慢”的节律,浓度累积曲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P<0.01).拟合结果显示:悬浮物浓度为30g/L时,厌氧培养条件下快增期反硝化速率达到(81.76±10.37)μmolN/(L·d),好氧环境下为(14.12±2.31)μmolN/(L·d).CO2浓度累积曲线同样符合逻辑斯谛模型,但好氧条件下CO2浓度累积极值较高,约为厌氧条件下的5倍,表明好氧条件下好氧呼吸占更大的比例.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与悬浮物浓度有关,相同悬浮物浓度下,好氧培养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较厌氧培养弱,且达到累积极值的时间更长,水体溶解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悬浮物反硝化作用.依据好氧培养的试验结果,估算得到鄱阳湖悬浮物全年反硝化导致的氮素净损失为1010t,约占鄱阳湖氮素年输入量的0.74%和鄱阳湖沉积物反硝化氮去除量的14%,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在氮素净去除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流域典型树种夏季气孔导度模型及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气孔是调控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环节,其变化对植物蒸腾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对环境湿度和温度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基于鄱阳湖流域5种典型树种叶片气体交换观测数据,对14种组合的气孔导度模型〔Jarvis模型12种,Ball-Berry-Leuning(BBL)模型2种〕的参数进行了拟合,筛选出5种典型树种夏季最优气孔导度模型;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技术,分析了大气温度(Ta)、叶片与空气间饱和水汽压差(De)、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4种环境因子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最优模型均为BBL-B2模型;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的最优模型为BBL-B1模型;柑桔(Citrus reticulata)的最优模型为Jarvis-J12模型;饱和水汽压差(De)为影响鄱阳湖流域5种典型树种夏季气孔导度的最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