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苯并[a]芘和的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在水/颗粒物混合体系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二者的生物降解,并且中沙(7~25μm)的促进作用最大,细沙(<7μm)次之,粗沙(>25μm)最小.在中沙、细沙和粗沙体系中,苯并[a]芘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4 8d-1、0.021 2d-1、0.019 2d-1,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8 8d-1、0.026 1d-1、0.021 8d-1.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①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体系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增长,且中沙和细沙体系中微生物增长快于粗沙体系.②多环芳烃(PAHs)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其解吸作用使得颗粒物附近PAHs的浓度相对较高,且由于微生物也主要生长于水/颗粒物界面,这样使得微生物和PAHs接触的机会增大.由于中沙和细沙体系中颗粒物对微生物和PAHs的吸附作用均远大于粗沙体系,因此使得中沙和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大于粗沙体系.另外,与中沙相比,细沙对PAHs的吸附作用更强,解吸相对困难,从而使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低于中沙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3种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加;3种多环芳烃的光降解速率与分子的吸收光谱相关.②黄土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和其中所含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影响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这2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浓度黄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黄土浓度为0.1g/L或5g/L时促进了和苯并(a)芘的光降解;黄土浓度为5g/L时促进了苯并(ghi)的降解.当水体含有黄土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③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黄土中存在的溶解性腐殖质,非溶解性腐殖质的作用不大.④由于黄河泥沙在河水中长期存在,泥沙中的溶解性腐殖质都已溶于水中,泥沙主要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影响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使光降解速率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水体颗粒物的存在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颗粒物的存在影响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且固液两相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规律不同,颗粒物影响石油类污染物在固液两相的分配,两相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不同,液相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固相的降解符合3/4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5.
在大气悬浮颗粒物中,含有多种微量的,与致癌性有关的物质。其中,苯并(a)芘(Bap)的致癌性较强,含量也较高。由此,本文提出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的HPLC测定法。一、实验部分(一)试剂1.标准物质 NBS-SRM 1649(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标准样品)、NBS-SRM1647(16种多环芳烃的标准混合液);2.流动相及抽提剂乙腈(色谱纯。大阪岸田化学株式会社);3.碱性氧化铝(色谱纯。西德沃尔蒙公司);4.聚四氟乙烯滤膜 0.2μm。(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高压泵(日本分光880PU)、UV检测器(日本分光875UV)、荧光检测器(日本分光FP-110)、色谱柱(Polymeric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1)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环境中PAHs污染的加剧,湖泊沉积物中PAHs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湖泊环境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生物降解在PAHs的迁移转化、自然分解甚至最终从环境中消失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沉积物中PAHs去除最主要的途径。在介绍国内外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分布与污染程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影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溶解氧、温度、电子受体、电子供体以及降解PAHs的微生物,并探讨了不同因素下PAHs的降解特征及其强化生物降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鞍山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鞍山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降尘中的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掌握了鞍山市环境空气颗粒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规律,为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口近岸水体悬浮颗粒物多环芳烃分布与来源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江口近岸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PAHs总量为2 278.79~14 293.98 ng/g,排污口附近浓度最高,远离排污口浓度降低;就其组成特征而言,以4~6环PAHs为主,2~3环PAHs相对较少.聚类分析表明.除了城市排污外,河口水动力条件也对近岸PAHs分布特征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机碳、炭黑含量也是控制近岸PAHs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和PAHs特征参数分析发现,近岸水环境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此外还有少量石油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PAH化合物均超过ER-L值和ISQV-L值,表明长江口近岸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PAHs已具有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黄河包头段冻融过程中PAHs(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别于2012—2014年流凌期、封河期及融冰期采集黄河包头段干流水相及冰相样品,分析该河段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污染物的来源. 结果表明,水相中共检测出11种PAHs,ρ(∑11PAHs)的范围为6.58~222.37 ng/L,平均值为61.48 ng/L,其中Fla(荧蒽)为最主要的污染物,部分组分在个别采样点超出了EPA882-Z-99-001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冰相中共检测出8种PAHs,ρ(∑8PAHs)的范围为4.91~59.39 ng/L,平均值为27.17 ng/L,ρ(4环PAHs)所占比例最大. ρ(PAHs)在水相与冰相中沿程分布规律一致,S2、S5采样点较高,S4、S7采样点相对较低. 水相冻融过程中,大部分采样点的ρ(PAHs)均在稳定封河时较高. 水相冻融过程中原有7种PAHs反应的信息可由3个因子来代替,分别代表生活污水及工业污废水排放源、煤燃烧排放源及交通源的污染,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00%.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特征,重点探讨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吸附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总吸附量在增加,而单位颗粒物的吸附量却在减少;且泥沙含量不同时,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方程也不同;②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分配复合模式拟合较好;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实验值与吸附-分配模式中的理论值比较吻合;③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黄河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如当颗粒物含量为3、8和15g/L,液相平衡浓度分别为2.84、2.35和3.4μg/L时,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分别为67.85%、65.6%和62.69%;且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可以用泥沙含量表示为:3g/L>8g/L>15g/L,即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表面吸附的贡献有减小的趋势;④单一多环芳烃在颗粒物上的单位吸附量大于3种多环芳烃共存时的单位吸附量,这从另一角度证实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向泥沙含量为0g/L或0.5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11.64mg/L,温度为20℃时,泥沙含量为0.5g/L的黄河水样中大约85%的石油类污染物在63d内能得到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泥沙的含量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均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不一;水体中泥沙的存在亦影响到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 from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Yangtze River Estuary,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enty-one sites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for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by isotope dilution GC-MS method. The total PAH contents varied
from 10.8 to 252 ng/g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sediment, and from 84.6 to 620 ng/g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The mean
total PAH content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approximately two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 erence may be the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igh population along Yangtze River and high silt content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The evaluation of PAH sources suggested that PAHs in two estuaries sediments estuaries were derived primarily from
combustion sources, but minor amounts of PAHs were derived from petroleum source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PAHs may be primary
introduced to Yellow River Estuary via dry/wet deposition, wastewater e uents, and accidental oil spills, and 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more prone to be a ected by wastewater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中氨基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五种氨基酸对黄河水中铅 ( )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 E( % )— p H关系曲线的影响 ,结果表明 :( 1)水体中五种氨基酸浓度分别为 2μmol· L- 1 时提高 E( % )的顺序是 :组氨酸 >脯氨酸 >丙氨酸 >天门冬氨酸 >赖氨酸 ;( 2 )与未加有机物相比“S型曲线”左移 0 .4~ 1.3个 p H单位 ,Δ p H左移值顺序为 :组氨酸 >天门冬氨酸 >丙氨酸 >赖氨酸 >脯氨酸 ;( 3 )随着脯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胱氨酸浓度增加 ,离子交换率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