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苯二甲酸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对苯二甲酸(TA)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并对相关的毒性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这对研究开发高效处理TA生产废水技术,维护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存在着能导致遗传毒性的物质,在我国许多水厂水质检测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生物毒性指标作为反映有毒物质综合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SOS/Umu生物毒性测试评价了北方某市一自来水厂的A、B、C、D 4套试验工艺在不同的季节(冬春两季)各工艺段出水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冬春两季地表水加氯后遗传毒性效应均显著增加,冬季间接遗传毒性效应高于春季;活性炭吸附对去除遗传毒性物质效果显著,但后期加氯使遗传毒性效应增加;冬春两季比较,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比较,各工艺出水的遗传毒性效应差别很大.通过研究表明,本研究所应用的生物毒性测试SOS/Umu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水厂工艺过程中致突变物质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能对工艺改进提出指导,是自来水质安全性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厌氧消化中硫化氢毒性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时,不但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发生基质竞争的问题,而且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时产生的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作者介绍了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动力学方程,并详细分析了在厌氧消化条件下,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重点阐述了用气体吹脱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除硫法三种控制硫化氢毒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摇瓶试验,研究了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缺氧降解情况、毒性削减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吡啶缺氧降解过程中,有利于废水毒性削减的C/N比为8左右;废水中主要致毒物质为吡啶和亚硝酸盐,且亚硝酸盐的毒性大于吡啶的毒性,两者的联合为毒性相加作用;在整个吡啶降解过程中,废水毒性与吡啶降解和亚硝酸盐的产生有着直接联系,毒性削减时间长短与吡啶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对苯二甲酸 (TA)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 ,并对相关的毒性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这对研究开发高效处理TA生产废水技术 ,维护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日本琵琶湖水污染的成因及治理的措施,同时阐述了污染治理应控制毒性物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某城市4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生物毒性的EROD(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试验、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基因酵母生物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物质的SOS/umu试验.结果表明,4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Ah受体效应物质、类雌激素效应物质和遗传毒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A2/O处理工艺对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最明显;空气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对直接遗传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效果一般,倒置A2/O处理工艺和氧化沟处理工艺也能够较好地去除这3类物质,两种处理工艺效果相当.采用成组生物标记物方法可以对城市污水中的痕量有毒有机物进行毒性筛选或测试,适用于水处理工艺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重金属与药物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选择3种重金属盐CdCl2、K2Cr2O7、CuSO4与土霉素(OTC)为混合物组分,以固定毒性配比法构建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CdCl2-OTC、K2Cr2O7-OTC和CuSO4-OTC。固定的毒性配比分别为4:1、3:2、1:1、2:3和1:4。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单一物质及二元混合物对费氏弧菌(Vibrio.fishceri)的联合毒性,通过比较实验数据与浓度加和模型预测值,分析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方式。结果表明:依据单一物质EC50值,它们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CuSO4 > CdCl2 > K2Cr2O7 > OTC;重金属与OTC二元混合体系均表现出拮抗作用;在选取的毒性配比范围内,CdCl2-OTC和K2Cr2O7-OTC混合物的拮抗作用强弱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并不随毒性配比的变化而变化。然而,CuSO4-OTC混合物中,联合毒性随着OTC比例的增大,作用方式由显著拮抗向加和趋近。这说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组成影响CuSO4-OTC混合物对V.fishceri的联合作用方式,但是CdCl2-OTC和K2Cr2O7-OTC并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不少重金属是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但是当重金属在菌体内浓度过高时,会对菌体产生毒性,微生物可通过细胞的表面富集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减小毒性的破坏,在重金属进一步的诱导下,菌体会产生由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组成的抗性基因,通过多作途径联合作用对重金属的毒性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10.
程凌云  孟棒棒  岳波  张颖  林晔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11):3670-3680
为了评价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主要重金属经口摄入的潜在健康风险,选取了5类典型进口再生塑料颗粒,基于美国环保署(US 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框架,通过检测其在食物模拟液中Hg、Pb、Cr、Cd、Mn和Cu的浸出浓度,对其饮食摄入途径下的致癌/非致癌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并采用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对非致癌风险指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参照我国饮用水标准,Hg、Pb、Cr、Cd和Mn浸出浓度超标倍数分别高达1 243.04、50.06、38.27、3.27和2.96倍,而Cu未超标,总体上存在严重健康风险。致癌风险结果显示,在所有模拟场景下,5种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致癌风险指数平均超过可能致癌水平上限70.28倍。非致癌风险结果显示,在所有模拟场景下,5种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传统非致癌风险指数和靶器官毒性剂量修正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平均超过最高上限15.26倍和23.71倍,其中肠胃道、血液、肾脏和神经系统存在不可接受非致癌风险,睾丸、心血管和肝脏不存在非致癌风险。这表明进口再生塑料颗粒所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铅和镉的来源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中有毒或潜在有毒化学物,特别是重金属,种类和数量增加,对人和动物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些重金属中,铅和镉尤为突出,毒性最大。本文阐述了它们的主要来源,慢性毒性,长期容许量或安全标准,略述了这二种金属与其他元素或养分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些作用显著影响了它们的毒性,特别讨论了这些作用对二种金属的容许量或最小长期安全摄入量的影响及其复杂性,最后建议继续研究以找出显示铅和镉对人体亚临床反应的早期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实验利用铁碳微电解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COD从120 mg/L降至60 mg/L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活性氧物质(ROS)产生水平等检测手段,对比深度处理前后废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明显减弱;进水导致大肠杆菌的LDH释放量和ROS产生水平分别为空白的2.4和28.9倍,深度处理后分别下降至1.8和6.9倍;另外,毒性较大的双酚A和2,4-二氨基甲苯在深度处理过程被降解。可知,铁碳微电解具有毒性削减作用。然而,出水中含有的某些污染物使其仍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小麦、发光菌毒性测试技术研究了模拟丙烯腈废水以及几种处理工艺出水对小麦芽伸长、根伸长、发芽率和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丙烯腈对小麦芽伸长的毒性影响最大;各类物质对小麦根伸长和发芽率并未造成毒性影响;其他物质对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最大。模拟废水对小麦芽伸长、根伸长、发芽率和发光菌发光度的毒性效应分别为:部分相加、部分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几种处理工艺出水对上述指标的毒性影响顺序依次是: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Fenton法出水;Fenton法出水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Fenton法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模拟废水加成出水;活性炭吸附出水加成出水Fenton法出水模拟废水。比较几种处理工艺出水的毒性发现,几乎每种废水的毒性都有所降低,这说明几种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模拟废水的毒性,具有深刻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的毒性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与致突变等特性的环境优先污染物。文中概括介绍了PAHs的来源、毒性及毒理,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污染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等。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浸提液对Daphnia magna的24h急性毒性为指标,研究了污泥放置时间与其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对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随旋转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在旋转两个月后毒性趋于稳定。对放置3d和84d的污泥,利用TIE(毒性鉴别评价)方法对其浸提液进行了毒物特性鉴别,结果表明,放置3d的污泥,浸提液毒性主要由酸性条件下易挥发的物质引起,放置84d的污泥浸提液中的毒物主要为金属离子和易与酸碱反应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石油炼化废水中COD和毒性物质对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细菌混培物的影响,利用已具有高效脱氮性能的细菌混培物建立生物脱氮反应器进行连续驯化实验,实现进水COD和毒性物质比例的增加,并结合MPN-PCR技术对驯化前后两类菌群数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驯化前后厌氧氨氧化细菌数目由7.549×1014个·g-1减为8.212×108个·g-1,脱氮生化活性仍保持在40.2%左右;反硝化细菌数目由3.523×106个·g-1增为4.693×1016个·g-1,脱氮生化活性增加了5.76倍左右。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培脱氮体系的脱氮生化活性未与细菌数目呈正相关性变化,COD和毒性物质对体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厌氧氨氧化细菌比反硝化细菌对石油炼化废水毒性的作用更敏感;混培脱氮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抵抗石油炼化废水高浓度COD、高毒性物质对厌氧氨氧化生理生化脱氮过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苯酚及其氯代物对大型[氵蚤]的毒性效应和微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氵蚤]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对实验测得的毒性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氵蚤]的幼溪接触不同化合物的不同浓度,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苯酚、4-氯酚、2,4-二氯酚、2,3,4-三氯酚和五氯酚的48hEC50分别为9.15、4.64、4.40、1.92、0.37mg/L;根据化学物质对[氵蚤]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5种化合物都属高毒物质,其中五氯酚具有极高毒性。另外,五氯酚对大型[氵蚤]的致毒关键步骤不仅包括传输分配过程还有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庄媛  张堯  于影  潘霖霖  石宝友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0):3455-3462
自来水变色问题通常被视为感官问题,而导致自来水变色的管网疏松沉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潜在危害尚不明确。采集了我国北方某城市频繁发生自来水“黄水”的7个小区管网中的疏松沉积物,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疏松沉积物样品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都是铁元素、主要晶体成分是铁氧化物,样品颗粒微观形貌大多具有锋利的针刺状结构;样品zeta电位范围为−15~20 mV、平均粒径范围为500~4 000 nm、粗糙度范围为0.25~7.81 nm。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沉积物可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样品浓度100 mg·L−1时人体健康肝脏细胞存活率为86.61%~99.71%)。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疏松沉积物毒性与粗糙度的相关性比与粒度的高,表明形貌对样品毒性的影响比粒径更大;γ-FeOOH是与疏松沉积物毒性相关性最显著的晶体组分,其对毒性的贡献可能是通过增加颗粒表面锋利程度造成的,余氯不足时可能会因铁释放加剧和γ-FeOOH含量增大造成更高的毒性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认识给水管网疏松沉积物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城市污水对泥鳅的生理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鱼体外周血细胞微核技术研究新乡市城市污水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实验各组(A组、B组、C组、D组)中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泥鳅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变化,以赖氏法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力变化,研究该污水对泥鳅的生理毒性.结果表明,实验各组肝组织中SOD、GOT和GPT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随城市污水浓度升高而减小;血清中的SOD、GOT和GPT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城市污水浓度升高而增强.由此可知,直接排放的城市污水对泥鳅有显著的遗传毒性与生理毒性,水样中有致突变酶活力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对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毒性单位法(M)、相加指数法(AI)、混合毒性指数法(MTI)、相似性参数法(λ)和等效线图法评价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混合毒性指数法中M0的计算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