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基于POM的近海三维水质模型,考虑到基本方程的选用、边界条件的确定及动边界的引入等。以理想水槽中连续源排放的浓度场预测为例,分别采用中心差分格式、迎风格式与Smolarkiewicz迎风格式分析水质模型的精度。三种格式的计算误差均小于20%,其中Smolarkiewicz迎风格式离散对流项,能有效降低计算中的数值耗散,同时避免中心差分格式产生的物质反向传播等失真现象,更适合于近海水域的水环境模拟及污染物浓度预测。  相似文献   

2.
河口潮流和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口与海岸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是环境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城市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采用沿水深积分的平面二维非定常流动数学模型,来计算污染物质降解影响的溶解物质输运扩散过程,并以长江口水域为例,对潮汐水流中溶解物质的稀释扩散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潮型,排放量,污染物质的降解等,对污水排放口的远场水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计算了氯接触池内水流运动和溶质输移扩散,其中由亚格子尺度涡运动引起的亚格子应力通过Smagorinsky-Lilly亚网格模型模拟,计算溶质涡扩散系数的施密特数(Sc)取值0.5。溶质输运方程中对流项的差分格式为QUICK格式。模拟结果与物模实验结果以及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呈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在氯接触池水流和溶质输运模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近地面大气污染模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以往把整个混合层作为大气扩散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了近地面大气污染带概念,建立了大气污染模拟模型。又考虑到目前大气污染模型仅注重研究铅直面上的二维扩散变化,而较少研究平面二维扩散问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近地面大气污染带的平面二维数值模型。通过应用证实,该大气污染模拟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近地面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预测和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幸鸿  徐伟嘉  蔡铭  刘永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02-2108
耦合微观交通仿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分别对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和不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街道峡谷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并以此为排放源,采用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对风向与街道垂直时的污染扩散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向与街道垂直时三维街道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峡...  相似文献   

6.
基于COHERENS模型的污染物质输运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HEREN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三维水流及污染物质输运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σ坐标变换,使整个水域垂直方向可采用相同的分层。基于模态分裂法,将三维流动分成表面重力波(外模式)和内重力波(内模式);模型求解技术上采用算子分裂法,使用了superbee限制器TVD格式,减小非物理的数值虚拟震荡。选取长江常熟段为例,模型较好的模拟了感潮河段三维流场及污染带分布特征。该成果对感潮地区污染物输运规律及水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二维化输运扩散方程,模拟了北海港湾的油类扩散规律,并预测了北海炼油厂投产后对港内的水体影响。由计算结果与调查结果的比较可知,本项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由于拦沙堤的建成及港池附近河道变窄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在取得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沿深度平均的二维浅水潮波方程,对该水体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重现出潮流场在一个潮周期中的变化过程,分析潮流对污染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哑铃湾电厂温排水扩散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跳点差分方法来研究二维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该格式将时空点分为奇偶两组.并相应配置显、隐轮流进行的算法,因此在计算的推进过程中,呈现出奇偶显隐交错循环的特点。对格式的稳定性及相容性也作了证明。上述方法被应用于哑铃湾熊猫电厂温排水影响的环境评价中,实例计算表明:该差分方法具有程序实现简单,能方便地用于有复杂地形海域的温(浓)度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了潮流和余流场分布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排放源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水域污染扩散条件及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由于拦沙堤的建成及港池附近河道变窄而发生了一结变化。本文在取得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沿深度平均的二维浅水潮波方程,对该水体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重现出潮流场在一个潮周期中的变化过程,分析潮流对污染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圳湾游艇项目填海和港池清淤产生泥沙上浮可能对附近水域造成的环境影响,对填海和清淤形成的悬移质泥沙源强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根据作者研制的垂直平均二维潮流边界通用模型进行了潮流模拟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悬移质泥沙迁移模,对填海和清淤过程中伴随潮流涨落的泥沙增量分布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3.
二维高阶Boussinesq数值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似到O(μ2)阶完全非线性的Boussinesq方程,在非交错网格下,建立了有限差分的波浪数学模型.针对该数学模型,利用混合四阶Adams-Bashforth-Moulton预报-校正格式对该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了几组地形下的波浪传播变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波浪数值模型.同时给出了弱非线性方程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了潮流和余流场分布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排放源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水域污染扩散条件及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15.
献对汕头港湾附近水域的潮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潮流和余流场分布信息。本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排放源的数值模拟,研究该水域承污染扩散及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城市浅水湖泊雨水溢流总磷输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春生  毛献忠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9,30(4):1016-1022
从三维对流-扩散-反应方程出发,根据雨水箱涵溢流入湖总磷形态特性,推导雨水溢流进入城市浅水湖泊后二维总磷的输运方程,并与浅水流动方程结合,建立城市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总磷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深圳荔枝湖实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较好.用此模型计算设计降雨强度28 mm/h历时1 h情况下,雨水径流通过箱涵溢流进入荔枝湖和湖水混合后总磷输运情况,分析了入湖雨水总磷归趋.结果表明,溢流入湖TP通量为15.385 kg,其中62.3%掺混在水体中,28.1%沉积到表层底泥;污染后的湖水通过水污染治理工程连续运行3.0 d可将荔枝湖TP恢复到雨前初始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ArcGIS、VF与VB等软件,进行湄洲湾二维潮流和污染扩散数值模型的计算边界获取、网格生成、水深数据提取及污染浓度可视化等应用,实现一种GIS与数值模型的嵌入式紧密集成模式,并进行易溶液化品溢漏污染扩散模拟的时空分析,探讨污染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GIS可为具有空间特性的数值建模提供有效支持,二者嵌入式紧密集成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屋顶形状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二维连续性方程,Navier-Stokes方程及污染物输运方程,模拟了具有不同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的流场及交通污染物浓度场.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总体趋势一致.由于屋顶形状的不同,峡谷内的流场会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涡,从而影响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在各种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中,壁面污染物浓度的相对大小与其附近的速度分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街道峡谷建筑屋顶高度处垂直方向污染物通量的计算和比较,说明了不同屋顶形状的街道峡谷平均流扩散和湍流扩散的强弱,污染物湍流扩散通量值有可能为正或为负;同时,峡谷内剩余污染物浓度的大小表明了屋顶形状对污染物扩散出街道峡谷难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的 Preismann 隐式差分格式,具有计算精度高,稳定性条件限制少,可为后续的河网水质模型提供完整的水力参数等特点。用这一隐式差分格式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数值离散,采用双扫除法(追赶法)可推导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各种追赶方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程度较高。最后,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浦东开发区河网流场的基本特点,指出了该地区水环境容量较小的水动力学方面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水环境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X169 200501312 街道峡谷中汽车排放的CO气体扩散特性的数值模拟/陈朗…(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2004,4(4).-70-73 环图X-142 为了研究平行街道中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扩散特性,本文采用RaNG k-ε湍流模型和污染气体扩散方程对几种不同结构的平行街道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得到厂峡谷内的流场和质量浓度场分布。结果表明,与单个街道峡谷相比,平行街道内污染气体扩散特性有很大不同,通过增加街道单侧建筑物的高度,可使污染气体容易扩散,减少污染气体在峡谷巾的聚集。图9参8 X169 200501313 基于高斯线源模式的主要尾气扩散模型综述/王文…(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