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宁  胡国祥 《环境科技》1992,5(4):36-37
机械加工的设备及部件,往往需要进行切削和钝化处理,而切削和钝化液均含有亚硝酸钠,切削液和钝化液中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2%和5%左右,它们循环使用一段时间便成废液排放。众所周知亚硝酸盐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其排放即污染环境又威胁人类健康。国家规定亚硝酸盐排放标准为25mg/l,而饮用水则要求亚硝酸盐不得检出。人若饮用了含亚硝酸盐0.1%的水,即可引起青紫症而死亡,可见亚硝酸盐危害的严重性。这里介绍三种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大田条件下施用钝化材料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钝化效应及其持续性,以秸秆生物炭、 YH粉、粉煤灰、海泡石和页岩粉(粒径均<0.2 mm,施用量均为2.25kg·m-2)这5种钝化材料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3 a稻-麦轮作模式下原位钝化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土壤Cd污染状况和种植作物籽粒Cd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钝化效应及持续性,为有效控制农田土壤Cd污染、保证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稻-麦轮作模式下,施用5种钝化材料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但均可提高土壤pH,促使土壤Cd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降低土壤Cd有效性,其中秸秆生物炭与YH粉处理下当季土壤有效Cd含量的降幅最大(20.42%~22.53%),是其它钝化处理的1.07~1.84倍.(2)稻-麦轮作模式下,首年施用5种钝化材料后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和小麦籽粒Cd含量,降幅分别达19.88%~48.77%和5.06%~24.00%.施用秸秆生物炭、粉煤灰和YH粉后作物籽粒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钝化材料,该处理条件下的水稻籽粒ω(Cd)(0.195、0.197和0....  相似文献   

3.
四氧化二氮废气处理问题一直是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难题。开展了发泡法吸收四氧化二氮废气的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泡沫剂与吸收剂作用生成的致密泡沫层,实现了对四氧化二氮废气的多层覆盖吸收,并通过筛选吸收剂、泡沫剂和起泡方式,确定了四氧化二氮废气吸收系统的组合液配方,建立了四氧化二氮废气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从而得出四氧化二氮废气吸收系统的吸收率和亚硝酸盐氮的排放量,据此可综合评判四氧化二氮废气吸收系统整体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该新方法应用于实际四氧化二氮废气的吸收,在敞口简易装置下,四氧化二氮废气的吸收率仍可达93%以上,亚硝酸盐氮的排放量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排放标准限值(200μg/L),可切实解决四氧化二氮废气的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4.
TBP萃取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含铬废水的处理较成熟的工艺有电解法、沉淀法(钡盐法和铅盐法)等;最近还有用腐植酸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对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又发展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此法虽然可以回收铬,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回收的铬液中含有Cl~-,回收液只能作钝化液用。 为了使各种工厂中所排放的含铬废水都能回收循环使用,国外有了一些研究,国内只见到简单的报导。为此,我们进行了萃取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镁基膨润土(MB)和水泥(SN)作为钝化剂修复化工厂砷(As)、铅(Pb)复合污染土壤,探索了两种钝化剂对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OC)、阳离子交换量(CEC)、浸出毒性及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结合钝化前后土壤形貌的变化,初步揭示了钝化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钝化剂均可使土壤pH值显著升高,有机碳含量增加,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钝化30 d后,MB-5对As、Pb的钝化率分别达到67.09%和65.93%;SN-5对As、Pb的钝化率分别达到65.76%和65.04%.经两种钝化剂处理后,Pb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更加稳定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MB处理使土壤As由可交换态、可氧化态向无定形铁结合态、结晶性铁结合态转化,SN处理使土壤As向残渣态转化.两种钝化剂均可使土壤的微观形态从片状转变为碎屑状、增加团聚颗粒.与SN相比,MB更能促使土壤As(Ⅲ)向As(V)转化,从而显著降低土壤毒性.  相似文献   

6.
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的钝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汤帆  胡红青  苏小娟  付庆灵  朱俊 《环境科学》2015,36(8):3062-3067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矿粉和草酸活化磷矿粉与腐熟水稻秸秆配施及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基本性质和铅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钝化材料都能提高土壤p H值、有效磷、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其中活化磷矿粉效果最佳;与保持70%田间持水量相比,淹水处理增加p H、提高交换性钙效果更好,但有效磷较低.施用3种钝化材料能使可交换态铅减少,促进其向生物难利用态转变,活化磷矿粉对铅的钝化效果优于未活化的磷矿粉,两者最高分别可使交换态与对照相比降低40.3%和24.2%,且钝化效果与施用量呈正相关;腐熟水稻秸秆能增加土壤有机结合态铅;淹水处理可促使交换态铅向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20,他引:28  
利用腐殖质、硫酸铵、石灰、过磷酸钙及其复配组合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钝化处理,根据稳定效率和钝化剂的钝化能力Cap值对钝化材料进行筛选,并采用BCR形态分级实验(European Communities Bureau of Referent,欧共体标准测量与检测局提取法)研究钝化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单一钝化材料实验中,2%石灰稳定效果最好;在复配实验中,以2%腐殖质+2%石灰稳定效果最好,Pb、Cu、Cd、Zn稳定效率分别达98.49%、99.40%、95.86%、99.21%.2钝化能力Cap值顺序:石灰腐殖质+石灰硫酸铵+石灰磷肥硫酸铵+磷肥腐殖质+磷肥腐殖质硫酸铵.3BCR形态分级实验表明,腐殖质+石灰复合钝化剂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优于单一石灰处理.此外,当2%腐殖质先添加时Cd被活化,使Cd在随后加入的2%石灰处理下更容易转换为了稳定性较高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相似文献   

8.
郝凌 《环境保护》1989,(10):7-8
在许多机械设备及其部件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钝化处理。钝化液通常是2%左右的重铬酸  相似文献   

9.
稻田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及磷积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苏南某镉(Cd)污染稻田,研究钙镁磷肥和钙铝水滑石2种钝化修复材料对Cd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效果,并且探讨含磷钝化剂的使用对水土环境磷累积与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种钝化剂后均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含量,且随着钝化时间的推移,有效态Cd含量均呈现稳定缓慢降低的趋势,在施加钝化剂16周后达到最低,不同处理的钝化效果依次为:1500kg/hm2钙镁磷肥>6000kg/hm2钙铝水滑石>750kg/hm2钙镁磷肥,各处理有效态Cd比施加前分别降低了54.5%、50.3%以及46.9%.各处理在不同阶段的土壤pH值与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施用钙镁磷肥作为钝化剂会加快土壤中磷的累积,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60~90cm深度渗漏水中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含量有明显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C/N比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怡  黄勇  邓慧萍  盛学敏  潘杨  李祥 《环境科学》2013,34(4):1416-1420
在SBR反应器中利用乙酸钠为底物,研究C/N(COD/NO3--N)比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在SBR连续运行过程中(HRT为6 h),C/N比为3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可达45%.批式处理研究表明,C/N比为2.5和3.0时亚硝酸盐的积累率较高,分别为47.50%±1.005%和45.28%±5.469%.C/N比为2.5时获得的亚硝酸盐比积累速率为(30.17±1.70)mg.(g.h)-1,C/N比为3时获得的亚硝酸盐比积累速率为(29.92±1.90)mg.(g.h)-1.C/N比在2.5~4范围内时,C/N比对硝酸盐的还原速率基本无影响,但对亚硝酸盐的积累速率影响显著,C/N比为2.5和3.0时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C/N比≥3.5时,亚硝酸盐积累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中氯离子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处理的实验研究,先通过加入氢氧化钙(Ca(OH)_2)、偏铝酸钠(NaAlO_2)初步去除水洗液中的Cl~-,再利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探究了浓淡比、操作压力、pH、Cl~-浓度对Cl~-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初步处理能去除水洗液中约50%的Cl~-,膜分离对经初步处理水洗液中Cl~-的去除率高达93.5%.经过两级处理后,飞灰水洗液中Cl~-的去除率高达96.74%,Cl~-的含量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剖析不同淋洗液作用下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淋洗效应,探究重金属活性钝化与总量消减调控技术,本文采用土柱模拟自然淋洗结合形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EDTA和秸秆粉3种淋洗液对土壤Cd、Pb和Cr全量、形态分布及洗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环境下,柠檬酸和秸秆粉对土壤重金属的淋洗率不足1%,而EDTA对Pb和Cd的淋洗率分别达到24.62%和80.56%.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土壤Cd、Pb和Cr形态组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秸秆粉 > EDTA > 柠檬酸,EDTA和柠檬酸可增加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含量进而促进重金属洗脱,但同时也提高了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并增加安全风险.秸秆粉对Cd和Pb的钝化效果最显著,促进其由其他形态向残渣态转化,但秸秆粉对Cr形态分布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田间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菜地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氨单加氧酶(amo A)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 S、nir K)、氧化亚氮还原酶(nos Z)基因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功能基因丰度对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对照)、N(尿素)、N+BC(尿素和生物炭)、N+M(尿素和有机肥)和N+BC+M(尿素、生物炭和有机肥).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增加了nir K、nir S和nos Z基因丰度,并提高了培养期间N_2O累积排放量.与N处理相比,N+BC处理的土壤p H值提高了11.1%,并增加了AOB、AOA、nir S、nir K和nos Z基因丰度,增幅分别为105.8%、57.3%、22.0%、176.2%和204.9%,同时显著降低了培养期间N_2O累积排放量,降幅为58.1%;N+M处理增加了nir K和nir S基因丰度,增幅分别为58.8%和7.1%,对N_2O排放的影响不显著;N+BC+M处理增加了AOB、nir K、nir S和nos Z基因丰度,增幅分别为30.7%、68.7%、6.5%和84.5%,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降幅为14.4%.生物炭通过增加amo A、nir S和nir K基因丰度间接增加N_2O排放,同时通过增加nos Z基因丰度促进N_2O还原,综合效应表现为降低了菜地土壤N_2O排放.因此,通过施用生物炭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功能基因丰度,降低土壤N_2O排放,是一种较好的N_2O减排措施.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反硝化作用功能基因丰度,但对N_2O减排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典型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玲  孙赟  张水清  岳克  曹红亮  林杉 《环境科学》2019,40(11):5173-5181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在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生物质炭对冬小麦苗期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以华北平原的4种典型土壤(水稻土、砂姜黑土、褐土和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生物质炭(BC)和化肥与生物质炭配施(NPK+BC).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显著增加了4种土壤N_2O排放,与对照相比,水稻土、砂姜黑土、褐土和潮土N_2O排放分别增加了314%、116%、240%和282%.添加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土壤N_2O排放影响存在差异,与CK相比,单施生物质炭水稻土、褐土N_2O排放显著增加了72. 4%和50. 9%,而砂姜黑土和潮土BC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与NPK相比,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显著降低了4种土壤N_2O排放.添加生物质炭提高了4种土壤pH,其中,初始pH最低的水稻土,受生物质炭影响较显著,施肥则降低了4种土壤pH.砂姜黑土、褐土和潮土施肥处理N_2O排放通量均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土和砂姜黑土单施生物质炭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硫酸亚铁-石灰法;电解法;钡盐法;二氧化硫法;离子交换法等。 结合我厂情况,在1000升镀铬槽上采用离子交换技术进行了含铬废水的处理试验。我们采用复床二塔逆交换体外再生离子交换处理镀铬废水工艺,经过一年来的生产运转,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我厂镀铬清洗废水,六价铬最高含量达350毫克/升,远远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经过净化后,废水可直接回用于镀铬零件清洗及树脂清洗水。树脂的再生液,可回收重铬酸钾、硫酸钠,用于镀锌钝化及镀镍上。含铬废水不再排放,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原料和大量用水。达到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些城市污泥中重金属镉、锌、砷超过污泥排放A级标准的问题,以高温改性凹凸棒土为钝化材料,考察了煅烧温度、掺杂比对凹凸棒土钝化重金属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钝化机理。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700℃、掺杂比为15%时,凹凸棒土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最佳,对镉、锌、砷的钝化率最高分别可达99.6%、92.7%和87.6%;凹凸棒土经700℃煅烧后,晶体结构发生断键,同时分解生成CaO和MgO等碱性氧化物,使污泥碱性升高,其中的镉、锌因赋存形态被改变而得到钝化。砷的钝化可能是凹凸棒土上的Al—OH键断裂后,Al与亚砷酸根形成络合物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质木醋液作为添加剂,研究牛粪堆肥前后重金属Cu和Zn的变化。共6个处理,分别为添加0.2%、0.35%、0.5%、0.65%和0.8%的木醋液及对照组,将其标记为CL1、CL2、CL3、CL4、CL5和CK。Cu的钝化效果依次为CL5>CK>CL4>CL3>CL1>CL2,其中添加0.80%木醋液处理下Cu的钝化效果最佳,为18.78%;Zn的钝化效果依次为CL2>CL5>CL4>CL1>CL3>CK,其中添加0.35%木醋液处理下的Zn的钝化效果最佳为8.25%。同时在堆肥处理过程中Cu的钝化效果波动较小,而Zn的钝化效果波动较大,表现为不稳定,同时为了以后进一步的研究,防止堆肥过程中"浓缩效应"、"螯合作用"、"稀释作用"和环境变化共同作用导致波动变化的进一步发生。要保证钝化效果的稳定并达到干扰最小化,应尽量增大堆体,扩大木醋液的处理梯度,延长堆肥期,防止次要因素大于木醋液处理后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钝化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技术,同时探讨不同钝化剂对土壤生态安全性的影响,选取钙镁磷肥、石灰、牛粪和赤泥4种常用的钝化材料,开展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试验.通过浸出试验评估其钝化修复效果,并从农田土壤功能角度出发,探讨不同钝化材料对土壤w(有机质)、w(碱解氮)、w(有效磷)、w(速效钾)和土壤脲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钝化剂处理污染土壤后,Cd的浸出浓度明显下降,钙镁磷肥、石灰、牛粪和赤泥对Cd的钝化率达85.0%以上,钙镁磷肥和石灰在为期1 a的养护时间中持续保持较好的钝化效果.不同钝化处理后,土壤pH均有所增加,增幅在2.36~7.51之间,其中石灰的影响最大.与钝化处理前相比,添加牛粪后土壤w(有机质)增加了71.0%,添加其他钝化剂后w(有机质)无明显变化,另外,添加牛粪后,w(碱解氮)、w(有效磷)、w(速效钾)等肥力指标和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因此,有机材料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指标等级,而无机材料对土壤养分等级影响不大.研究显示,钙镁磷肥、牛粪和赤泥既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提升了土壤的种植功能,满足了农田土壤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农田土壤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循环水高盐分和波动的低碳氮比造成水处理困难和亚硝酸盐累积,影响循环水处理利用,其排放造成受纳海域生态环境破坏.本研究采用混合营养型钝顶螺旋藻结合膜光合反应器(MPBR)考察碳氮比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碳、氮、磷一体化去除效率及藻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碳氮比为5时,钝顶螺旋藻可实现碳、氮、磷高效一体化去除,出水COD低于20 mg·L-1,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一级标准,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二级标准.提高碳氮比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油脂累积和氮磷的去除,碳氮比为1~10时藻体内油脂含量由14.9%增到19.3%.钝顶螺旋藻膜光合反应器(MPBR)运行数据表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无纺布生物膜均可高效稳定地截留微藻,稳定运行期出水COD、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二级标准,且均无亚硝酸盐累积.无纺布生物膜光合反应器COD去除效率(93.2%)和藻体的多糖含量(98.1 mg·g-1)显著高于PVDF膜反应器(85.2%和70.4 mg·g-1),膜通量也较低,膜污染较轻.本研究中钝顶螺旋藻结合无纺布动态生物MPBR不仅实现了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的碳、氮、磷同步去除,无亚硝酸盐累积,并可稳定收获生物质资源,为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镀行业采用了镀锌层低铬钝化、镀锌层钛盐无铬钝化、低铬镀铬、低铬酸快速套铬等新工艺后,产生的六价铬废水浓度显著降低,排放量减少,但Cr~(6+)浓度一般仍在20~100mg/l左右,比我国规定的排放标准0.5mg/l还高40~200倍,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