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有毒有机物冲击负荷的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以氯酚配水进行毒物冲击负荷试验,进水COD为1100~1200m g/L,HRT为1d 时,连续2d 投加五氯酚钠16.83~17.72m g/L.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依次经历活性抑制阶段及活性恢复阶段.毒物冲击对反应器前段影响较大,对后段危害甚小.产酸菌比产甲烷菌先恢复,污泥活性恢复期为18~26d,污泥驯化越好,其活性恢复越快.出水挥发酸和碱度变化也可表征系统恢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苟莎  黄钧 《环境科学》2009,30(12):3645-3651
以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异养硝化菌剂作初始接种物,粉末状活性炭对该菌剂进行预固定,批次进水的方式培养出了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进水水质、曝气量和沉降时间都对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模拟废水和猪场废水都可以培养出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在COD负荷4.0 g·(L·d)~(-1),氨氮负荷0.212 g·(L·d)~(-1),曝气量为200 L·h~(-1),沉降时间为2.0~4.0 min条件下可形成颗粒污泥.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的模拟废水培养颗粒污泥容易引起丝状菌的增殖,导致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和脱氮功能减退.采用猪场配水能够将丝状菌有效地淘汰出反应器,恢复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氮功能,并促进颗粒污泥发育成熟.成熟的颗粒污泥性状稳定,当COD负荷为6.6~8.6 g·(L·d)~(-1),总氮负荷为0.409~0.474 g·(L·d)~(-1),氨氮负荷为0.285~0.304 g·(L·d)~(-1)时,颗粒污泥对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的猪场废水的总氮去除率为84.75%~88.33%,氨氮去除率为99.9%以上,COD去除率为97.29%~98.62%.  相似文献   

3.
UASB反应器中加入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培养颗粒污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一个反应体积255L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向接种厌氧污泥中加入膨润土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采用室温下间歇式进料,4周内形成稳定颗粒污泥床.COD负荷6kg/m3·d,COD去除率为90%.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城市污水污泥的肥效及其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昆明市处理城市污水36.5万m^3/d,同时产生污泥130t/d,至2000年,污泥的数量还会增加至220t/d左右,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污泥成分分析,发现污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可用于花卉园林栽培,既满足了日益发展的园林产业的需要,又为污泥的消纳和利用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2种方法,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逐步提高污泥负荷,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脱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辅酶F420含量变化可定性地判断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同时,还从运行良好的反应器中分离到1株优势产甲烷细菌M3菌,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该菌鉴定为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 sp.).  相似文献   

6.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分别采用人工配水、味精废水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人工配水培养的颗粒污泥55 d可培养成功,为黄色,平均粒径为2 mm,SVI约为20 m L/g,ρ(MLSS)为10 g/L,该系统对人工配水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7.5%;味精废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95 d可培养成功,为黄褐色,平均粒径为0.6 mm,SVI约为30 m L/g,ρ(MLSS)可达到8 g/L,该系统对味精废水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5%。  相似文献   

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通过接种絮状污泥研究逐级改变进水组成(配水与实际生活污水的比例)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同时考查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期通过添加营养物质并逐渐增加实际生活污水的比例可以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完全用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相似,且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密实,湿密度为1.046 g/cm3,比重为1.025,平均沉降速度为38.67 m/h,粒径在1 mm左右,颜色为黄褐色;同时培养的颗粒污泥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0%。培养初期在实际生活污水中通过添加营养物质能够诱导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相似文献   

8.
进水浓度对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葡萄糖配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浓度对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00mg/L COD的高浓度进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颗粒污泥,颗粒直径1.0—2.5mm(大多为2.0mm),SVI 16.03 ml/g,沉降性能良好.颗粒化过程在二个多月的试验周期内基本完成。反应器容积负荷达30.8kg COD/m~3·d,COD去除率大于85%.而采用1000mg/L COD的低浓度进水,也能培养出颗粒污泥但过程较慢,颗粒直径较小,约0.5—1.5mm,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为10.2kg COD/m~3·d,COD去除率约75%。本文还就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操作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UA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律  张孟青 《环境科学》1996,17(2):54-56
在中温条件下投加颗粒活性炭可加快UASB反应器颗粒化进程。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投加和不投加活性炭的反应吕处理石化石废水污泥颗粒化时间分别为39d和62d。投加活性炭反应器的颗粒污泥粒径也较大。最大COD去除率在86%以上。并且投加活性炭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不投加的2倍,运行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用生活污水在常温下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D为300mg/L左右的生活污水在常温下(>17·C)启动5L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接种消化污泥5.6keSS/m3,初始有机容积负荷为0.6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8h.稳定后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一个月后即有颗粒污泥出现,50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运行145d后,污泥中大于0.5mm的颗粒污泥占总重量的73.5%,最大粒径可达3mm,比重为1.07SVI在20左右,污泥中产甲烷菌主要是索氏甲烷丝菌.用颗粒化后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时,水力停留时间可短至6~4h,当水温不低于17℃时,出水COD均低于100mg/L,可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由灰黑色变为棕褐色,粒径减小.到第90 d时,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NH+4-N和NO-2-N同时被去除,最大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4.6 g/(m3·d)和6.67 g/(m3·d).从第110 d开始,逐步降低HRT,以提高基质负荷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到目前t=156 d,HRT降到5 d,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和62.5%,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12.污泥也由棕褐色变为红棕色,形成红棕色的具有高厌氧氨氧化活性颗粒污泥,总氮负荷达到34.3 g/(m3·d).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上升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比分析颗粒污泥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接种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经过EGSB和UASB反应器运行384 d后,均能实现颗粒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分别达到1.17 mm和1.21 mm,各范围(0.2、 0.2~1.5、 1.5~3和3 mm)的粒径占比为6.06%、 60.05%、 25.25%和8.64%, 7.40%、 58.90%、 32.04%和1.66%.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污泥菌群均以短杆菌、球型菌为主.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EGSB反应器为7.52高于UASB反应器为7.1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两个反应器各阶段污泥的主要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从接种时的3.30%增到第384d的12.30%(EGSB)和13.30%(UASB).EGSB反应器中的主要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占7.53%,其次为Candidatus Kuenenia属占1.61%;而在UASB反应器中Candidatus Brocadia属和Candidatus Kuenenia属分别占比为3.69%和7.54%,Candidatus Kuenenia是其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属.优势菌群丰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存在联系,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与上升流速(v)、氮容积去除负荷(NRR)呈正相关而与水力停留时间(HRT)呈负相关,Candidatus Kuenenia与氮负荷去除率(NRE)、NRR、HRT呈正相关,而与v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金仁村  阳广凤  马春  郑平 《环境科学》2011,32(1):217-224
采用模拟含氨废水和逆流湍动床(inverse turbulent bed.ITB)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工艺的运行性能及基质抑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预挂膜"和"快速排泥"的联合挂膜方法,以及"低浓度,高负荷"的启动策略,可在20 d将ITB短程硝化反应器NH4+-N负荷升至0.59 kg·(m3·d)-1,实现快...  相似文献   

15.
在CSTR中控制稳定的进水氨氮负荷,基于对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颗粒污泥形态、氮转化效能和微生物动力学活性的影响,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HRT从4 h逐渐缩短至1 h,反应器中氨氮去除率从80%逐渐提高至95%,亚硝酸盐累积率始终大于85%.缩短HRT可显著改变颗粒污泥粒径分布,0.3~0.8 mm的颗粒逐渐占主导,约达50%,粒径小于0.3 mm和大于1.6 mm的颗粒逐渐减少.HRT对功能微生物活性影响与颗粒大小有关.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mas)为代表的AOB富集度高达56%以上,缩短HRT有利于AOB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水力旋流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带有旋流装置的新型序批式反应器(R1)和其对比反应器(R2、R3)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粒径、比耗氧速率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剪切力能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速率和粒径增长速率,但无法有效控制粒径范围.与R2有相同气体表面上升流速的R1,由于其旋流器提供的特殊旋流剪切力和摩擦力能延缓其污泥颗粒化进程,从而有效控制了颗粒粒径的增长;R1、R2、R3的SOUR分别0.80、0.48和0.32 mg·h-1·mg-1,表明新型反应器R1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活性较高;通过对动力学参数分析,R1中的维持系数m和非生长基质消耗比例Smin/CODinfluent分别为0.13 h-1和9%,均大于R2(0.077 h-1,9%)和R3 (0.084 h-1,1%),表明水力旋流条件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颗粒的粒径而且提高了颗粒污泥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研究了流体流速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特性的影响机制.由于反应器构型的差异,造成水力剪切力与流体特性的不同,从而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在圆筒式SBR反应器中接种厌氧活性污泥,在36d时培养得到了成熟的颗粒,与挡板式反应器相比提前了4d左右,且MLSS提高了16.2%,达到5023mg/L;颗粒也更加致密,SVI达到45mL/g,远好于挡板式SBR反应器(序批式反应器)的SVI 63mL/g.原因是与挡板式SBR反应器相比,圆筒式SBR反应器的平均液相流速更高,气泡分布更均匀,水力剪切力更强.因此圆筒式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时间较短,污泥颗粒化的速度提高,得到的颗粒污泥更加紧凑密实.  相似文献   

18.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在较高的COD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固液分离,而固液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的最小断面上的向上流速。通过小型装置的试验表明,污泥的沉降速度与污泥的性状和浓度有关,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能改善污泥沉降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器能在相当高的COD容积负荷(20—30kgCOD/m~3·d)和水力负荷(0.8m~3/m~2·h)下稳定运行。本文叙述了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简要地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处理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中实现部分亚硝化,然后进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考察其对高含氮、低C/N污泥脱水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在15~29℃、DO 6~9mg/L条件下,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水力停留时间(HRT)等运行参数,可以调节出水(NO2--N)/(NH4+-N)的比率,能够较好地实现部分亚硝化反应以完成厌氧氨氧化.当进水ALR为1.16kg/(m3·d),进水碱度/氨氮为5.1时,出水(NO2--N)/(NH4+-N)在1.2左右,(NO2--N)/(NOx--N)大于90%,进入ANAMMOX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83.8%.  相似文献   

20.
基质暴露水平对ANAMMOX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基质暴露水平对ANAMMOX污泥长期富集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少有报道.采用两个连续流搅拌反应器,在逐步提升进水负荷的过程中,研究了高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R1:出水NH_4~+-N和NO_2--N浓度均为40~60 mg·L~(-1))与低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R~2:出水NH_4~+-N和NO_2--N浓度均为0~20 mg·L~(-1))对ANAMMOX微生物生长量和生物活性,以及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高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更有利于ANAMMOX反应器脱氮性能的提升.相比之下,高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下获得的NLR [0. 69 kg·(m~3·d)~(-1)]和NRR [0. 41 kg·(m~3·d)~(-1)]分别是低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的2倍;高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下,ANAMMOX污泥浓度(以VSS计)和总基因拷贝数分别达到1805 mg·L~(-1)和4. 81×1012copies,更有利于ANAMMOX微生物的快速富集培养;低基质暴露水平培养方式下,ANAMMOX污泥的活性更强[以N/VSS计,0. 27 g·(g·d)~(-1)],有利于富集生物活性更高的ANAMMOX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