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然不同地区和领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有所区别,但其主要内容一般都要包括明确生态保护对象与目标、落实生态保护任务、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等五个方面。《环境经济》第八期封面系列文章“生态补偿浙江的前行模式调查”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以“中华水塔”不断流、生态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来”为主要目标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5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纪念五四青年节生态环保青年铁军汇报会。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主持,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刘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吴海英,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国泰,总工程师张波均出席了会议。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部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团(青年)组织负责同志和青年干部代表在主会场或视频分会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2016年,要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何转变?今后改善生态环境应如何着手?生态安全屏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其主要归宿是沉积物。文中对国内外各地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的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处于低一中等水平,就而部分区域如黄河流域的沉积物达到高生态风险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23,(4):18-20
<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焦化场地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分布情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耀锋  何连生  姜登岭  曹莹  李强  宫健 《环境科学》2021,42(12):5938-5948
焦化是我国的重工行业,其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收集我国各个地区焦化行业场地的最新污染数据,试图从全国范围展开分析,反映我国焦化行业场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运用质量基准法和毒性当量法对焦化土壤16种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8种重金属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以环滇池生态廊道为例论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廊道总体规划思路。以环滇池区域良好生态本底为基础,从滇池生态保护与治理需求出发,科学评估区域现状问题与发展潜力,通过湖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和环湖慢行系统实施,贯通环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形成一条依附于滇池沿岸并向城市内部渗透的生态绿脉,在进一步巩固夯实滇池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塑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多元功能于一身的环滇池生态保护屏障,推进滇池保护治理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滇池自然生态系统与昆明城市生态系统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8.
1985年3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京的新闻单位记者、文艺及环境科研等单位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柴文歧同志主持,局长曲格平同志就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状况及刚刚结束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内容,向与会代表作了全而介绍.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4,自引:5,他引:9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Hak■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并用该法对环渤海湾诸河口采集的19处底泥样品分析了汞、砷、铜、锌和铅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海河口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外,环渤海湾其他河口重金属及砷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环渤海湾诸河口总的污染程度看,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As>Cu>Pb>Zn.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7,(9)
正8月22日,以匠心齐聚,华南独秀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环保展,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吸引了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等单位以及众多环保企业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将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结合起来,以保证政策的持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路,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更是保证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切实可行的生态奖惩机制,不断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真正落实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正>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经济研究会于四月十三日——十五日在武昌召开了首次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生态经济各条战线上的实际工作者四十余人。湖北省社联副主席柳佑同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李军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的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万里副总理在这个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生态经济问题是我国重大问题之一,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晚了一步,解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天津地区46个水样中8种多环芳烃的监测浓度及其对6至38种水生生物的LC50为基础资料,用重叠面积和联合概率曲线两种概率风险评价的方法分析这些多环芳烃的相对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中蒽的风险最大.进一步,基于"等效系数"概念,计算各样点多环芳烃的等效总浓度,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8种多环芳烃联合作用的总生态风险,并与风险商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总生态风险显著高于任一多环芳烃的单独作用.计算采用的两种剂量 效应关系的不同假设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依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和什么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并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方法途径及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17.
周振球 《环境》2013,(Z1):20-21
随着全球人地矛盾的日趋尖锐,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恶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在我国,这些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面临的生态安全危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需要从技术层面,更要从制度建设完善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去解决生态问题;摒弃以奢侈消费和高消费为特征的异化消费行为,树立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殖民主义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秉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和绿色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内关于生态安全预警的含义、理论基础、评价方法、模型及预警系统构建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查阅和网上搜索国内最新资料,比较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的区别,从理论与实际工作需要上提出生态监测新的定义和监测内容。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应用到生态监测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