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可以大大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南北方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缩小两地差距。但是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需要在不影响南方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水给北方。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是国家一项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一直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警惕。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实施至今,在治污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最终实现水质达标,保障南水北调沿线省市的环境安全,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水,水质安全保障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供水及发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北方干旱缺水、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遏制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生态工程。有水自南方来,泽惠生灵无数。这句话生动描述了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初衷和目的。南水北调之于中国的意义是"水利"的,也是"环保"的。中线工程引水渠与沿线同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绿色长廊;自汉江发源地秦岭地区,直到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库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是保障江苏省南水北调出省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的关键性工程.徐州市尾水导流信息化监测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集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监测、历史数据分析、视频监控、预警预报于一体,对工程现场的各种类型的监测数据和工况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展示应用,是南水北调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为东线水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十堰水资源和水环境开发利用现状的比较分析,以及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提出了加强十堰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从而确保十堰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21,39(1)
<正>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问题,应该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图1为中国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很好地缓解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完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为水资源长久稳定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并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①积极鼓励将符合标准的中水用于城市杂用、景观用水、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安全主要是指水资源的利用能够保障公众健康、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状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用水效率低下、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用水被严重挤占等。本文提出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基本思路,即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略,坚持节水优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筹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保护,按照"优农业、稳工业、保生活、增生态"的水资源保障总体思路,构建完善高效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水安全持续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湖泊湿地水资源的评价,提出防御调蓄湖泊湿地水生态恶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湖泊湿地水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对汉江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影响,本文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供给量、需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实际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54.81×108m3;全流域将缺水10.41×108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甚至整个流域产生缺水性影响.从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距离指数法对汉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受调水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汉江流域水资源已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不同后备水资源对比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缓解天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保证程度、调水协调难度、可供水量、工程成本、供水管网改造成本、水质、水处理成本、污水处理难度、生态环境风险等角度对天津市主要后备水源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海水淡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下咸水开发、海水直接利用可以作为天津市理想的后备水资源开发方案;上游水库调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引黄调水可以作为应急后备水源方案;污水处理后主要用作灌溉、生态、景观用水。  相似文献   

12.
调水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人工改造工程,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是通过人类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使水资源按照人的意志实现重现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促进人类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从而是人类或得最大的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调水工程的实施伴随着生态安全隐患,从而要人类对此慎重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本文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案例分析,分析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评价调水工程的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是重庆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4.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而兴建的令全球瞩目的南水北调旷世工程,凝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众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无数的智慧和心血。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恩泽子嗣、顺意民生的独特魅力也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丹江口水库水域跨湖北、河南两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沿途20多座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丹江口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加重之势,部分区域水质呈有恶化趋势。通过分析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的现状,建议通过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调控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网箱养殖规模、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手段来减少水质污染,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相似文献   

16.
章玲 《环境保护》2001,(4):40-41
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因此,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随着水源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南水北调工程本身对水源地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水质要求,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丹江口市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这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调水数量和质量,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生态水资源保护措施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使用现状,结合国家工程,遵守"引大济湖"方针,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将金沙江、澜沧江之水引入黄河,经过青海湖蓄积后,解决干旱沙化问题,优化空间用水配置。通过防治工业污染和面源污染,加大污染源控制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来协调水源分布平衡,使木林与水源相适应。通过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河源生态系统、修复河岸生态来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由此实现青海省生态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实验对比结果可知,该措施最高保护效果可达到92%,为中国生态水资源保护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共同就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出明确要求。围绕两个意见提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国的生态学学科建设应该如何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关系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张家口为例,采用洛伦兹基尼系数和不均衡指数模型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张家口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分布处于“匹配比较合理”和“相对匹配”状态,水资源与经济布局匹配呈现出由“完全不匹配”状态逐渐转变为“相对不匹配”状态。在空间匹配演化方面,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的匹配度变化不大。水资源与经济匹配结果表明在水资源禀赋越差的地区,经济增速越快,水资源与经济的空间匹配状况越差。张家口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时空匹配特征研究,对于指导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讯扫描     
南水北调不会把污水“调入”华北权威人土称南水北调工程不会把污染水源引入华北,包括北京居民在内的中国北方人喝到的将绝对是“洁净的长江水”。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对于以解决北方严重干旱缺水为目的的南水北调工程,保证水质已成为其成败关键之一。”中科院院士刘昌明对记者表示:“国家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于南水北调这个项目上,我们当然不能容忍被调到北方的水是污水。所以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