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规划后,宁东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将加大,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路网建设对宁东地区生态环境和与规划区毗邻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生态破坏风险将增加.据此提出了调整工业布局,把生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等建议和防治措施,以期控制规划将产生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产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宁东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产业布局进行了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布 局与该区生态环境不相适宜.在规划的12座煤矿、7个电厂和3个煤化工园区中,有3座煤矿、2个电厂和1个化工园区位于土壤侵蚀的高度敏感区内;有2座煤矿、3个电厂和1个化工园区位于土壤侵蚀的中度敏感区内.为更好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固废产生量快速攀升,预计2015年将超过2000×104t。这种现状给宁东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严重阻碍宁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宁东基地五年来工业固废产生和利用情况的调查,本文剖析了工业固废在综合利用、贮存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有效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涛  陈爽  张童  徐丽婷  马丽雅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2980-2994
从中微观尺度对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流失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尤其将政策规划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可为生态用地开发与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综合考虑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的邻域因子、自然因子和政策规划因子,以良好的图形描述方法较为清晰地展示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之间的过程关系。以南京滨江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区,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南京滨江地区约11.0%的生态用地发生流失,维持稳定的生态用地占比89.0%;(2)政策规划保护力是影响南京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城镇扩张惯性力次之,二者对生态用地流失的敏感性分别为9.37%和2.53%,而开发阻力的敏感性仅为0.21%;(3)在政策规划因子中,沿江岸线规划对维持生态用地稳定性的作用效果高于土地利用规划,表明要使生态空间得以长期存在,应制定基于生态用地功能目标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营口港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目前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港口总体规划属于交通运输规划的范畴,涉及多种生态环境要素,对其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营口港总体规划对大气和水环境影响及其对近海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为例,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平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港区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实例研究表明,营口港规划实施将对陆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体育盛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有效载体,尤其是对目的地城市的环境竞争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理念视角出发,探讨了当今世界体育盛会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原则,以及体育盛会对城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体育场馆规划与建设、建材使用及处理、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实现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理念下体育盛会承办中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铜陵县某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铜陵县某矿山的植被覆盖度、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量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从景观生态、水土流失、土壤理化性状、地下水降落漏斗情况等进行影响评价.综合分析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异质化程度和阻抗能力逐渐降低,水土流失量加大,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等影响植被的恢复,井下涌出水对林业生态有着一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今后将要研究的方向,为铜陵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以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态恢复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营口港为例,基于GIS的港口总体规划景观结构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了港口地区景观结构在规划实施前后的特征及其变化,并探讨了港区景观结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口港规划的实施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景观特性,但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工类型斑块面积及其所占比例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工类型斑块的破碎度指数略有下降,其分布将更趋于一体化.研究还表明,在GIS的支持下,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的景观结构分析完全可行,有助于分析港口建设所可能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按网格布点法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采集了146个代表性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优控PAHs均检出,表层土壤中ΣPAHs含量介于ND~123.12mg·kg-1之间,平均值为10.19mg·kg-1;空间上存在3个PAHs高含量区,为研究区的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部,且不同PAHs区域分异性显著;源解析表明宁东基地PAHs污染为混合源,石油污染、燃煤、交通污染及汽油源对ΣPAHs的贡献分别为39.4%、33.3%、19.2%和8.1%;质量基准与质量标准法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该区域PAHs产生的生态影响较小,出现负面生态效应的可能性较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PAHs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主要的暴露途径是皮肤接触 > 误食 > 呼吸吸入.  相似文献   

10.
近20 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期农田净初级生产力下降了41.90%。研究对于评估陕北地区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导报》2003,(10):27-27
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整改合格实施两年试点地区政府向省环保厅提初审申请省环保厅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该地区进行国家验收国家环保总局将该地区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不合格,整改省环保厅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对该地区进行国家验收的申请合格不合格,整改修改通过未通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省环保厅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省环保厅向总局申请将该申请单位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局审核批准试点单位组织编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省环保厅组织对规划大纲及规划进行专家讨论规划报请当地人大审议组织实…  相似文献   

12.
邓一德  林静 《环保科技》2001,7(3):33-35
黔中喀斯特地区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频繁、剧烈,给该地区生态资产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压力,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其影响因素所导致生态资产的变化与演变趋势提出看法。为减缓生态资产的流失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并对黔中珍稀生物种群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以及将来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产生源,因此做好宁东能源基地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就相当于解决了宁夏地区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问题。通过对基地在工业固体废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旨在为减少宁东基地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做好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保证基地的高水平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以及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可持续发菜规划,为绿洲地区生态恢复,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分布有25个少数民族,其传统的绿色文化、梯田文化、传统信仰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均对当地的生态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传统文化的丢失和贫困已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保护区的建立也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存产生矛盾。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力度,发掘和宏扬传统绿色文化,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6.
黔中喀斯特地区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频繁、剧烈,给该地区生态资产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压力,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其影响因素所导致生态资产的变化与演变趋势提出看法,为减缓生态资产的流失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并对黔中珍稀生物种群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成为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及生态承载力,将一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的过程,是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基础,分析探讨了市(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功能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以福清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实际应用方法,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生态规划是在调查分析区域内各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异和承载力,分析人为活动对该区域的影响以及调控方向,为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区域内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制定张承地区的生态规划,是建设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张家口市生态规划存在专门研究文献非常少、缺乏对微地形的考虑和分析、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做好张家口市生态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必须落脚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政方针,注重京津冀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必须要紧密结合张家口市当前面临的建成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等多个发展节点.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土地规划利用会引起土地结构的变化,而土地结构变化又会引起土地面积和空间位置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结构发生改变。它还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和景观中的物质循环的规律以及改变能的分布状况。对周围的水质、水量及其土壤都有着影响。这些影响是从服务生态服务质量中体现出来的,因为生态服务质量与土地利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东西部协调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严格大气污染防治的环保形势下,"西电东送"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煤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越发重要。本文以宁东煤电基地2013年规划为例,探讨我国"西电东送"煤电基地的环境保护策略,包括实施国家战略环评、跨区三总量联合控制、建设绿色煤电基地、跨区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