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ENN精粹     
徐芳 《世界环境》2012,(4):93-95
利比亚发出蝗灾爆发预警《金融时报》2012年6月5日联合国科学家日前发布了蝗灾警报。据研究,今年的蝗灾将会横扫北非至尼日尔及马里。报道称,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蝗灾于今年5月中旬集中爆发,首批蝗虫已在尼日尔北部被看到,这个贫穷的国家眼下正经历着粮食危机。大规模蝗灾面临,小农户尤其脆弱,他们的整片作物都被蝗虫吃光。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就已经发布警告称,大  相似文献   

2.
今年入夏以来,蝗虫在中国形成了一场大灾难,蝗灾在河南、山东、河北、新疆、天津、北京等8个省市相继发生。据统计,今年蝗虫发生面积要比往年增加50%,分布范围涉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新疆为重点的西北地区、渤海地区,西南、东北的部分省、区、市也有发生。部分地区如山东垦利、河北海兴、河南长垣等10余个县的飞蝗密度高达每平方米1000至5000只,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每平方米0.5只的防治标准。今夏蝗情在中国发生面积之大、分布范围之广、出现密度之高为历年罕见。蝗虫大面积发生对我国今年的农业生产将构成严重的威胁。蝗灾频频告急 蝗…  相似文献   

3.
蝗灾是近代山东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仅次于水灾和旱灾。民国时期,山东蝗灾频发,且往往与旱灾相连,对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以致灾民无数,饿殍塞途。面对蝗虫的侵袭,人们往往会心生恐惧、焦虑,继而采取各种形式的应对措施,如拜神、演戏、捕蝗、典当、逃荒等等,呈现出了蝗虫肆虐之下的灾民群像,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禳蝗、灭蝗无果时的无奈与辛酸。  相似文献   

4.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环青海湖地区这一蝗灾高频发生的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 ,以 1997~ 1999年观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为基础 ,比较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该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生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防蝗治蝗和进一步建立蝗灾预测模型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贞观二年(公元629年),华夏遭蝗灾。飞蝗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毁于一旦。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到御花园散心解忧,看到可恶的蝗虫就伸手抓了几只,并忧伤地说:“天下万民靠粮食生存,而你却毁坏庄稼。我宁愿你去吃我的五脏六腑”(也不愿你毁坏百姓的庄稼),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将蝗虫送到嘴边就要吞下去。随从连忙劝阻说:“吃了这种令人厌恶的虫一定会生病。”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灾一直受人类关注。对中国历史上的蝗灾,虽然20世纪前期就开始多学科知识结合研究,但往往因时间跨度太长而不细致,直到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具体探讨某个朝代的蝗灾情况。对于唐代蝗灾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了解唐代蝗灾研究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全面蝗灾有很大意义,本文就唐代蝗灾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慧虹 《环境》2004,(2):37
最近从《北京晚报》看到消息,河北省张北县今年草地蝗虫发生面积达2600多公顷。为防治虫灾保护草场,从今年开始,该县实施牧鸡灭蝗项目,引进了专门对付蝗虫的牧鸡3万多只。从所附的新闻图片看,绿油油的草场上。鸡群若画布上的朵朵白云,它们在忙碌地“工作”着。整幅图片,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主要的是思想的触动。  相似文献   

8.
在1941~1947年间,豫东泛区频繁发生的蝗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明显特点。肆虐的蝗灾,不仅给豫东泛区的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为防治蝗灾,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对当今治理蝗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灾一直受人类关注。对中国历史上的蝗灾,虽然20世纪前期就开始多学科知识结合研究,但往往因时间跨度太长而不细致,直到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具体探讨某个朝代的蝗灾情况。对于唐代蝗灾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了解唐代蝗灾研究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全面蝗灾有很大意义,本文就唐代蝗灾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明代277年的山西蝗灾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明代山西蝗灾每4~5年发生一次;在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秋季危害最重,具有明显季节差异;在月份上,主要集中在阴历6月;从地域上看,泽州和平阳府蝗灾分布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是蝗灾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大同府和汾州府蝗灾分布较集中,辽州和汾州府发生蝗灾次数最少,明代山西蝗灾主要沿河分布,主要集中在晋南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沈岩 《世界环境》2011,(6):88-89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它是撒哈拉通向非洲的大门,也是沙漠人心中传奇之城。杰内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土建筑,还有杰内城中的泥土民屋,它们都仿佛来自于梦境。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著称于世的杰内古城,建于公元800年,  相似文献   

12.
在1941~1947年间,豫东泛区频繁发生的蝗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明显特点.肆虐的蝗灾,不仅给豫东泛区的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为防治蝗灾,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对当今治理蝗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宋蝗灾的频率仅次于水、旱灾,蝗灾常引发饥荒和人口的流徙死亡,影响社会稳定。采用历史学、灾害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统计法、图表分析法研究今陕西省区域在北宋时的蝗灾状况。北宋时陕西发生蝗灾的区域主要是关中地区,时间上大多是夏秋之际。其治蝗措施主要以中央政府诏令为主导,因此陕西地区所采取的措施在其他地区多有施行。虽然北宋陕西在治蝗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但因其不断完善治蝗中的不足,使熙宁九年后少有蝗灾。北宋陕西所施行的这些措施也为其后世应对蝗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信息     
《环境》1994,(9)
新疆的引鸟治蝗生物工程蝗虫是新疆草牧区的大敌,长期以来,灭蝗主要靠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因此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长期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二是害虫的天敌同时被毒死,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草场也遭受严重污染。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新疆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生物防治蝗虫的探索,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选择了专以蝗虫为食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针对1615—1619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蝗、涝等群发灾害,以蝗灾为主线,复原蝗灾事件的时空演化过程,解析其发生的气候背景和社会响应。结果表明:(1)蝗灾事件呈现五年的发生发展衰亡周期,县次波动明显,1616和1617年为峰值年份;(2)蝗灾以中、高等级发生为主,核心区域为黄淮海平原,热点地区为山东、河南、安徽等;空间上呈现“北密南疏”、“北方主导”的分布格局;(3)蝗与旱、涝的空间叠加显示,旱-蝗组合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涝-蝗组合则呈零星分布,旱蝗并发的频次高于涝蝗,旱蝗关系更紧密;(4)蝗灾频发与大发伴生饥荒、疫灾,体现了灾异的时空传递与承继,且次生灾害的出现存在滞后效应;(5)在寒冷期,蝗灾与温度呈现正相关,与降水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86年冬天的豪雨,给东非埃塞俄比亚、苏丹境内的蝗虫造就了适宜产卵的环境。两国正在内战,妨碍了有效的灭蝗行动,虽有10多架飞机在大范围内喷洒药剂,但仍有上百个小蝗群未被消灭。1987年6月22日、23日,蝗虫落满埃塞俄比亚阿斯马拉机场,  相似文献   

17.
富含石油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位于4°~6°N,5°~9°E,估计面积为70 000km2左右.尼日尔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河流三角洲,始于尼日尔河沿岸城市奥尼查(Onitsha),延伸约266km到大西洋.构成尼日尔三角洲的主要支流包括邦尼(Bonny)、努恩(Nun)、埃斯克拉沃斯(Escravos)以及新卡拉巴尔(New Calabar)等河流.  相似文献   

18.
燕鸻:一窝燕鸻(3~4只雏鸟)育雏过程中,每窝要吃掉六万五千只蝗虫,若把这些蝗虫头尾相接排列起来,可长达六华里。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位于尼日利亚沉积盆地南部的尼日尔三角洲约占地64,000平方公里,其所在的几内亚湾东隅正处于三联脊构造的交点,在白垩纪中期,南美开始从这里同非洲裂离。继后沿裂谷带的不稳定性和沉降作用导致了一次海侵,这次海侵终止于白垩纪晚期。原始的尼日尔三角洲最初形成于晚白垩纪,以古新世的一次大规模海侵而告结束。从始新世起发生了一次海退,并形成河流-三角  相似文献   

20.
追蝗手记     
今夏飞蝗再度大发生,面积与去年相当,爆发的程度则猛于去年。华北、东北等各蝗区紧张动员起来,进入大面积防治。笔者深入到津、冀、鲁蝗区,亲历中央及蝗区各级政府努力把蝗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蝗虫不起飞成灾的种种行动……一架国产“运五”灭蝗飞机静静停在跑道待命,治蝗人员正在紧张调配灭蝗药剂。只能容纳正副驾驶两人的机舱闷热难耐,这架老飞机已使用多年,但仍在为灭蝗努力工作着。天津是历史上有名的滨海老蝗区,今年需要治蝗的面积为53万亩,这种“运五”飞机将起主力军作用,一架次可以喷洒农药5000亩。195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