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能源供应安全视角下中印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806-1812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如何满足众多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提供安全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和印度都在考虑并试图解决的紧迫问题,分析印度的生物能源利用政策对我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4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仅为290×104t,进口依赖度为1.9%。到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1 888.5×104t,进口原油的依赖度上升到了52.5%。我国日益增加的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构成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原料来源和成本不稳定、缺乏统筹规划、发电上网制度不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完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积极支持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包括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大量开发的生物质能CDM项目,这类项目大约占印度全部注册CDM项目的三分之一左右。印度从能源多元化供应的角度和扶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项目的实践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能源挑战 我们知道,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恶劣的影响,人类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时兼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等因素.从2000年到2050年,随着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90亿,加上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可能会翻一番.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即使全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能效,我们预计到2050年以前,全球还是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能源缺口,其规模大概相当于2000年全球能源行业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左右,保持了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与GDP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4.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5.7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8.8%。长期以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改革能源消费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已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5.
于青 《山东环境》2001,(5):9-10
枣庄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特殊的产业结构 ,决定了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建国 5 0年来 ,枣庄市的城市大气环境始终处于经济高速增长 ,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大规模建设 ,资源、能源需求较快增长的压力下 ,经历了一个由前 30年不断恶化 ,80年代中期达到污染高峰 ,近 2 0年强化治理和综合防治 ,环境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的发展过程。1 枣庄市环境空气污染状况1.1 市区环境空气仍属煤烟型污染尽管总体上枣庄市大气环境质量是一个好转的趋势 ,但这是在多年来烟气治理力度不…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地攀升。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达30.66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7.5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与消耗直接导致了巨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例如,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其次,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耗强度(以标准煤计)仍是发达国家的5~7倍,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  相似文献   

7.
能源严重短缺的亚洲大国印度,在最近政府公布的五年经济建设计划中,投入近10亿美元用来推动发展多种能源。五年计划特别提到,要注意利用多种能源方式,以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需要。印度非常规能源国务部不久前宣称,力争在2000年使本国非常规能源的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0万千瓦增至200万千瓦。政府重申对发展非常规能源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低息信贷、免征所得税,以及政府部门将优惠或免费向农村提供成套技术等。政府方面的指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拥有面积1.65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和面积7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拥有33亿人口和世界上三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里的土地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23%。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8%。亚太地区的经济原本很落后,但目前已变成全球经济最有生气的地区,经济年增长率多年来一直高过全球其它地区。当然,反差也很  相似文献   

9.
全球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收集全球能源储量和流通状况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各地区能源消费量和各国人均能源水平,汇总了全球CO2排放总量及各大洲对全球CO2排放量的贡献率,到2100年,全球C矿量预计将从目前60亿t/a增加到360亿t/a,同时,旨出1996年中世界人口18.8%的北美、欧洲、日本、CO2排放31.6亿t(碳),占全球当年CO2排放总量的52.4%。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振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38-40,61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考察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为代表的人口因素和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经济因素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决定因子。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年,全国商品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其中:煤炭产量16.67亿吨、原油产量1.7亿吨、天然气产量345亿立方米,2003年,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长15.5%,2003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3.85亿  相似文献   

12.
陈学俊 《环境》1999,(8):6-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虽然1992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但在另一方面,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为印度的2.2倍,为发达国家的4倍~6倍;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又造成能源的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再者,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一年总耗煤量约12亿吨,年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核工业每况愈下,核工业刊物上的文章也日渐稀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核能署副主任斯卡耐辛在60年代曾预测: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3万亿W。但在1980年,此预测数字却减到7500亿W,而到了1990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则预测,到220年全球控能发电量只能达至05000亿W,然而目前最现实的估计是,在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降到3800亿W。核电发电量的逐渐减少是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淘汰污染环境的核电站,虽然亚洲地区的核电站仍在增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核电萎缩趋势已不可阻…  相似文献   

14.
《环境》1997,(8)
《求是》1997年第11期,刊登了李鹏撰写的长篇文章《中国的能源政策》,现节录如下: 建国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有很大发展,1996年生产的一次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不包括家用的薪柴、沼气、风力等类能源,折合标准煤12.6亿吨,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为1.14吨,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这份报告题为《重要迹象1999:决定我们未来的环境趋势》,报告指出1998年是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地球表面大气层平均温度为14.57℃。高温导致降雨量增加,形成破坏性的暴风雨,暴风雨和洪灾使3亿多人受害,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发生多年不遇的大洪水,强大的飓风几乎将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洗劫一空。1998年全世界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达920亿美元,比1996年创纪录的600亿美元增加了53%。气候异常现象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相关,使大气层的CO2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全球气温上升,灾害增加的同时,1998年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慢了速度。由…  相似文献   

16.
应春豹 《环境》2002,(12):38-38
60年后煤将退出能源舞台由于石油资源行将枯竭,煤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将会逐渐增大。据1983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12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公元2000年,煤和石油在世界能源中各占28%左右;而到2020年时,石油占的比例将下降到25%,煤则上升到34%,再次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要支柱。称为第一次能源革命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第二次能源革命的前夜。据专家估计,全球约有煤10万亿吨(标准煤,下同)的地质储量,已探明的储量约3万亿吨,其中有开采经济价值的约6600亿吨。到2020年,世界煤耗量将达66-85亿吨;而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内陆高山小国,面积为14.7181万(公里)~2。它拥有多样的地质生态环境,目前人口为1760万,1988年时人口年增长率为2.66%。人口增长正在向森林储量施加日益增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和山区,薪柴林的日渐短缺和相关的土壤侵蚀已成为严重的问题,急需寻求迅速的对策,以维持森林和农业的生产力,以及丘陵、山区和特赖平原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退化问题是复杂的,有时可按范围和时间这两方面分类。退化可能会集中于一个点源上,如在城市地区,或分散在广大区域之间,如毁林那种情况。在时间上,它可能会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60亿人口日”,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的警钟。朱镕基总理在致“世界60亿人口日”大会的信中指出:“面对人口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致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政府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育龄人群的生育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但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很大。到下世纪中叶……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的召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与其说大家关心会议的选举,不如说更关注中国这列高速行驶近30年的列车能否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奔驰下去。因为,这不仅关乎着中国13亿人民的未来,更与世界另外五分之四的人口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975年世界的人口比1925年增长了一倍,但人均能源消耗却是1925年的2.7倍。1983年世界能源总消耗量比1975年又增加了45%,达到104亿吨标准煤。自从1882年美国爱迪生建成世界首座发电厂(约200~300千瓦)以后,电力工业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整个能源工业的增长速度。从1900年至1979年,全世界总能源消耗只增加了10倍,电能消耗却增加了490倍。1983年全世界总发电量达到8.723万亿千瓦时,比1979年又增加了9.5%。我国近十年的电力工业发展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