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储气库系统易受到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的不良影响,降低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地下储气库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并针对地下储气库泄漏风险进行定量研究十分必要。针对国内某地下储气库泄漏问题,首先辨识出地下储气库泄漏风险因子,并采用事故树分析定性确定了各个风险因子的结构重要度,然后采用层次分析定量确定了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的风险水平,以为地下储气库风险评估及安全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 伊凡-弗兰科夫石油和天然气研究所从事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地下储气库盖层的密封性·检查井的密封性和构造断层;圈定“游离”气的运移道路和聚集区;定量测定地下储气库地区天然气的漏失;检查地下储气库及其附近的居民区的环境状况。灵敏度高的气体生物化学方法能够确定岩石和水中的烃气含量,其精确度可达到百万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烷、其他低碳烃类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的建设要求。根据发改委《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到2025,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目前正有序推进海上油气田开发、可燃冰的开采、国家骨干油气管网、储气库、LNG接收站规划布局。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原油与成品油库、油气接卸码头、LNG接收站、储气库、海洋平台以及油气管网等大量油气储运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等复杂多变,都对储运设施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Aliso Canyon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的背景及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事故发生后,事发企业、政府部门和第三方辅助机构3个层级的应急响应过程。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结合美国应对该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天然气储存设施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春东  王立伟  丁贵生  包军 《环境科技》2007,20(Z2):146-148
大庆市依托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城市,城市建设主要是为石油开采服务的,因而城市建设很难体现其个性特征,缺少现代化城市应有的聚集效应,难以形成城市精神生活氛围的状况,同时也给市政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地下储气库项目验收的一般流程及内容,按照环境保护技术方法、标准要求对验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地下储气库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促进同类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顺利通过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油开采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区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生态环境质量.为探索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综合评价现状的分析,精选指标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值,并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择胜利油田某采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能源的重要过程。本文从石油天然气的清洁生产、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等方面,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进行分析,概括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油井开采时间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胜利油田不同开采时间的油井,研究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的影响.试验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科39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3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5属.食细菌类线虫数量所占比例最大,达56.36%,其次为食植物类、杂食/捕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优势类群为盆咽属(Panagrolaimus)、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石油开采时间影响土壤线虫数量与植食性线虫数量,同时还影响线虫群落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与开采时间显著相关的线虫有13个属.受石油开采干扰土壤的线虫主要是c-p 1和c-p 2类群.油井开采时间与土壤中w(总石油烃)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中w(总石油烃)影响线虫成熟指数(MI),而盘旋属(Rotylenchus)数量受石油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稠油以及高凝稠油开采时,不仅开发难度大,同时能源消耗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为了使后期开采作业能耗得到控制,设备效率运行得以提高,需对石油开采过程实施节能监测。本文探究了石油开采企业节能监测方法,并对其节能潜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小雨  冯江  王静 《环境科学》2009,30(8):2394-2401
为研究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及对土壤的影响,分别在油田开采区不同开采年限的油井周围和自然湿地对照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石油烃、总有机碳、总氮、总磷、pH值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所有油田开采区油井周围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开采5、10和20 a的油井周围土壤总石油烃含量分别是对照区土壤的30、60和111倍.土壤石油污染在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普通存在.开采10 a以上的中长期油井周围土壤是石油烃污染的主要区域,其平均含量在16 885~31 230 mg.kg-1之间.土壤总有机碳与总石油烃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5),土壤中残留的石油烃导致了土壤总氮和总磷下降,下降最大值分别为33%和28%.土壤石油烃污染显著增加了碳氮比、碳磷比和pH值(p<0.05),这种趋势随着油井开采时间增加而增大.土壤石油污染也引起电导率的增加,但是影响并不显著(p>0.05).土壤石油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性质,对土壤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油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资源,是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但在石油开采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技术水平、操作不当或客观原因导致的石油泄漏问题,泄漏石油中包含的饱和烃、多环芳烃、苯类等会对海洋、空气、土壤或水体造成严重危害.文中概述了石油污染的现状,总结了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方法,并且对不同环境下研究者在进行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时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中治理石油污染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阶段环评制度下,开展石油开采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工作对油田的滚动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612-2011)作为石油开采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技术规范,文章从石油开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标准的选取、验收调查的技术要求以及调查主要内容等方面对该标准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关于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检验和石油作业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胜利油田开展发证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海上石油生产设施发证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FPSO作为海洋石油开采的核心设施,为自身和周围钻采平台提供能源,消耗的一次能源为原油或天然气,二次能源为电能和热能。FPSO二次能源设计以最大程度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为主,对一次能源的消耗量考虑较少,这带来了主机和锅炉负载偏低、电能质量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等不利因素。本文以FPSO能源利用现状为基础,对FPSO能源管理系统构成及其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张笠 《环境》2010,(10)
从"地下宝藏"到"黑色灾难" 原油的开采和利用无疑成为了现代文明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它不仅是工业文明最强大的动力来源,也是人类物质生活全面变革的隐形推手.而当我们透过传媒的镜头,看到脏污的原油绵延过漫长的海岸线、难以清理的原油吞噬掉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时候,蓦然发现,长久以来被冠之以"地下宝藏"的石油竟然变成了一场场"黑色灾难",在人类栖居的蓝色星球上肆意攻城掠地,一点点摧毁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小型煤矿集中分布和多年、多煤层重复开采,地下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致使地面出现沉陷变形以至塌陷,造成居民房屋及地面设施不均匀沉降而损坏;矿坑的长期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降落漏斗的形成,并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岩溶地面塌陷。本文以富盛煤矿为素材,针对该地区较为突出的采空地面塌陷及变形、矿坑疏排水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力图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下热水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地下热水资源丰富,但对其径流特征缺乏研究,盲目开采致使许多温泉泉流量减小、水温降低,甚至断流、枯竭。为指导地下热水的科学开采,文章对重庆地下热水的常规化学组分及同位素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热水补给、径流条件,指出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源,补给区在重庆以北大巴山及华莹山背斜华莹山和铜锣峡背斜北端的岩溶露头区,嘉陵江组(T1j)为其储水层,地下热水主要沿背斜T1j地层由北往南流,同一背斜地下热水由北到南为一个统一的热水系统。  相似文献   

20.
铁碳微电解法去除石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石油开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探讨和分析了pH值、Fe/C比、铁碳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试剂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3;铁屑投加量为50 g/L,铁碳质量比为1∶1,微电解反应时间为120 min,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最高可达39%.本实验优化了铁碳微电解法对石油开采废水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大大降低了石油废水预处理的成本和负荷,为石油废水消减化学需氧量的初步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