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水源涵养重要性和土壤保持重要性3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综合评价了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极重要区面积为19 244.00 km2>/sup>,占区域总面积的9.25%,主要为生物核心栖息地、极重要水源涵养区以及土壤保持极重要区;重要区面积为46 814.76 km2>/sup>,占区域总面积的22.56%;一般重要区面积为141 344.08 km2>/sup>,占区域总面积的68.19%.   相似文献   

2.
云贵地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方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基于区域生态系统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重点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考虑矿产资源开发、林业开发、农业生产、特色旅游等产业的生态环境风险,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形成生态控制分区方案,提出基于生态控制分区的管理对策,为区域重点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5,43(3)
近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四山”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金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巴重要区)和都市区“四山”生态屏障重要区(下称“四山”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三峡重要区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增强趋势. ②秦巴重要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总体较好,并且持续增强;固碳功能有所减弱,该时段内固碳功能高等级面积减少了931.90 km2. ③“四山”重要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功能略有减弱. ④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以中和较高等级分布为主,空间差异较大,异质性明显. 生态系统服务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秦巴山区以及中西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市域中部长寿、垫江、涪陵等区县生态系统服务相对较弱. 10 a间,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变好趋势,但局部地区有所减弱,主要表现为秦巴和“四山”重要区固碳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四方面进行包头市生态重要性评价,得出包头市生态重要性等级变化趋势,以期为划分包头市生态功能区划以及城市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从保证能源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满足低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将风电项目作为新能源项目重点推进.广西陆上风电场大部分位于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敏感区,通过分析目前风电规划、建设在选址、生态环境破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广西陆上风电场开发建设、环境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建议对广西风能资源开发所取得环境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推进广西陆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立内蒙古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建立是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和保持良好生存环境的必然途径,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天然植被分布面积最广地区之一,天然植被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地区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原因,长期困绕我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衰退,水土流失的加剧、沙地活化;草场退化等级愈来愈高;湿地面积缩小,河道断流问题依然存在。近年随着矿业经济的兴起,又出现了矿山用水与农业生产争水、污染地下水等问题。因此,继矿产资源开发热潮之后,迅速做出制度安排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建立背景、重点、难点若干的探讨,旨在提出一些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补偿措施建议和意见,为制定内蒙古生态恢复补偿管理办法提供参考、并为该领域制度的完善提出技术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铁岭莲花湖湿地对减少铁岭市城市污水对辽河的污染、涵养水源、候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铁岭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任务非常紧迫。在对该湿地生境概况的描述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地震重灾.区涉及到四川嘉陵江、岷江、沱江之发源地的多个生态亚区,这一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农、林产品提供和人居保障功能。特别是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嘉陵江流域,其生态环境及其水环境形势就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结合外部性理论,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演替理论模型量化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时的生态承载力关系,通过对湖南湘西州钒矿开采区进行实证研究,推导出湘西州钒矿开发外部性最优条件下的生态承载力平衡等式以及开矿条件,即同时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最优化的条件。该研究可为探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的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3类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土地沙化、水土流失2类典型生态问题,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定量揭示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明确的地块边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68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9%,主要分布在北部燕山山地、西部太行山山地和冀北坝上高原等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森林、草地二者面积比例比红线外高55.7%,红线范围内的植被NPP平均值比红线外高23.5%,划定结果符合“以较小面积获取较大服务”原则,适于作为京津冀地区最重要、最需要严格管控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系统性、大尺度的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路径,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构建山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山体生态功能评价,划分山体生态功能分区,制定山体生态修复与提升方案,建立了以“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区域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法。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山体面积占比约37.26%,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山体生态功能高度和中度重要区占比达85%,是山体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区域;研究区可划分为山体生态保育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游憩协调区等8类分区,分别执行相应的管控措施;统筹保护与发展需求,制定了速生桉种植调整、山体群落结构优化、生态游憩带构建、受损山体生态修复等山体修复提升规划方案。区域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应协调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统筹山体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分区、分类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定量分析研究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受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区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联系,促进区域生态公平,实现区域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利用降水储量法、水量平衡法及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体区与受体区划分方法,分析2000-2010年京津冀净水源涵养量空间格局,划分研究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体区和受体区范围.结果表明:①冀北燕山山区净水源涵养量最高,年均值为65.24~81.35 mm,其次是冀西太行山山区,年均值为46.47~61.28 mm;净水源涵养量负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大中小城市,年均值为-130.46~-152.39 mm.②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体区占研究区面积的41.42%,单位面积(m2,下同)平均净供水量为0.03~0.07 m3;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平衡区面积占25.01%;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受体区面积占33.57%,单位面积平均净需水量为0.18~0.41 m3,是供体区供水能力的6倍左右.③从流域来看,滦河流域的承德市为天津市、秦皇岛市及唐山市供应水资源,年均供水总量为23.7×108 m3;永定河流域的张家口市为北京市供应水资源,年均供水总量为5.3×108 m3;大清河流域的保定市为北京市及天津市西南部供应水资源,年均供水总量为8.2×108 m3;但子牙河流域和漳卫河流域供水能力严重不足.研究显示,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山区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体区,东部沿海和大中小城市为主要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受体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供体区净水源涵养能力不能满足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受体区需水量,整个研究区供受关系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量大,然而,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矿山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是提升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研究在了解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体系,明确了补偿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形式,并提出治理责任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等保障机制,期望为环境管理部门推进矿山生态补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方针为导向,基于栅格尺度评价生态安全状态,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实施精准修复、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以及增加生态修复效益。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从环境基底和人类干扰的视角遴选评价因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基于栅格尺度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将宏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现实约束条件与栅格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相结合,实现精准的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偏低,中度安全水平及以下的面积为1391.6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35%,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肃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出5个类型区,其中生态恢复区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17%。生态控制、生态保育、生态提升和生态整治四个类型区在乡村分布最多,说明肃州区乡村生态修复的复杂度、难度和重要程度更高。本文运用新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研究单元,在评估2000年与2014年的食物供给、NPP、产水量及土壤保持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基础上,引入OWA模型,模拟出研究区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优先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与缓冲区,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2000-2014年,瓦房店市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显著,除产水量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所增强。(2)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效率(Ei>1)与权衡度(0.68),选取情景5下的优先保护区作为瓦房店的生态源地。(3)瓦房店生态源地面积为564.92 km2;生态廊道总长度为642.62 km,一级廊道(220.76 km)纵贯南北,次级廊道(421.86 km)呈网状连通分布离散的生态源地。研究结果可为瓦房店市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和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定量研究与分析成都-德阳-绵阳城市带(成德绵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及其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协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SV当量法分析2010—2018 年成德绵城市带ESV的时空变化;提取区域内99%、95%、90%置信水平ESV热点区域,识别生态保护核心“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选用高程、土地利用等8 项重要阻力因子得到阻力面,构建区域生态廊道,识别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对跨行政区生态网络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10—2018 年,研究区ESV总量从1 372.91 亿元升至1 519.93 亿元,其中原材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EVS增长速率高于10%。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高安全及次高安全区面积占比为49.8%,集中在西北部、中南部等区域;中安全及低安全区面积占比为50.2%,主要集中在南部建设用地较多的低海拔城镇地区。识别生态“源”地24 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3%,且呈带状分布;生态廊道53 条,生态节点41 个,整体呈现多中心环状,网络连通水平较好。基于研究结果,构建了西北密东南疏的“两轴、三带、四节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生态屏障区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了滦河和潮河流域水源涵养、面源污染、干旱特征和生境质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面源污染、生境质量和土地利用特征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研究区生态安全,分析了各层指标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5年研究区总体生态安全状态等级均为敏感级,生态安全评分综合指数分别为0.50和0.48.研究区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空间上各子流域之间生态安全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面源污染和城镇扩张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较大.林地和草地评分较低,可能与种植结构和景观格局有关.水源涵养量值增加和生境稀缺性值下降,说明加大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和降低生境稀缺性是提高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