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卢喆  王鹏 《环境生态学》2024,(1):9-16+25
建筑业存在高能耗与高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本研究从全生命周期视域出发,借助BIM技术与OpenStudio能耗模拟技术,细化构建了住宅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为今后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研究案例以传统住宅建筑单体与绿色住宅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从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分析两者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与传统住宅建筑相比,绿色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低,在运行阶段拥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但绿色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高于传统住宅建筑。本研究可为中国建筑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不能并行的难题。以欧盟碳排权交易体系为标志的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逐步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改善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长期看也促进了该政策实施地经济的发展。CDM机制下拥有世界上最大碳供应量的中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却一直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辛苦的减排成果却给国外买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国内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研究与交易市场的试点运行早已在前几年展开,目前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运行市场在2014年6月达到了交易的高峰期,交易量达到285.9227万吨,交易额达到了16398.2325万元。另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4年10月,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共完成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然而这样的交易额对蕴含巨大减排潜力的中国而言远远不足,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也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足,导致碳排放配额流动性过低,市场交易量较低,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不够,这对想要在2016年运行全国统一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中国来说是一重大挑战。文章首先分析对比了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现状,其次对目前中国7大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等交易状况基础进行分析,找出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结合碳排放权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为中国在国际排放权市场上赢得话语权以及争取是“十三五”期间构建相对成熟稳定的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部性理论与环境管制工具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外部性理论的发展以及环境管制政策工具的演变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环境管制政策工具演变实际上是随人们对外部性的认识深化而不断演进的.具体表现为:对外部性的认识经由私人、社会成本的背离→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费用过高等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相应地环境政策工具经历府命令-控制→政府征税手段→利用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工具→自愿参与制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改进的项目减排量经济价值评价模型,以云南省思茅松碳汇造林项目为例,从经济学视角对碳汇造林项目的减排量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核算和评估,并就其经济价值的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云南省思茅松碳汇造林项目减排效应明显;其中,单位面积年均和20年累计碳减排量分别为7.0 t?hm~(-2)和140.9t?hm~(-2),而项目面积为55 766 t和1 115 317 t;(2)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碳汇造林项目减排量交易可提高项目业主的经济收益,但单位面积经济价值低;具体而言,项目面积年均和累计碳减排量贴现值分别为42.3万元和846.3万元,而单位面积仅为0.005万元和0.104万元;(3)从不同价值量评价指标看,在较长的运行周期内,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的经济价值不仅对碳减排强度变化反应敏感,而且对碳价格、贴现利率等市场环境变化敏感。为充分发挥林业活动的减排效应,政府部门应引导林地规模有限的林农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探索适合农户参与的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开发模式;而项目业主不仅要加强碳汇造林技术的研究,加强森林经营管理,还要提高对碳市场价格波动及其驱动因素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并预防森林火灾导致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同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前沿领域的碳交易市场也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碳汇交易研究和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福建建立海峡两岸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政策机遇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构建闽台农业碳汇交易中心的规划设想,并结合规划设想提出了要加强碳汇农业理论与节能减排技术、低碳农业发展规划与综合评估体系、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监测及其认证体系等农业碳汇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冬季以散烧煤为主的采暖方式是影响北方区域大气质量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山西省等为代表的地区大规模推进清洁取暖工程。目前,清洁取暖带来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尚不清楚。以忻州市为研究对象,采取遥感和实地调查方法,探究“双碳”背景下农村居民清洁取暖碳排放情况和污染物减排效果,并计算了清洁取暖工程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2016年忻州市农村居民共消耗生活燃煤1.0×106 t,PM10、PM2.5、SO2、NOx的排放量分别为8 820.0、6 860.0、7 400.0、1 600.0 t;改造后PM10、PM2.5、SO2分别削减了29.5%、23.5%和24.8%,NOx增加了32.9%;改造后农村居民每年需支付1.141×109元,较改造前增加了1.17×108元,政府每年补贴3.28×108元,改造后农村居民取暖费用比改造前增加了4.45×108元;改造后...  相似文献   

7.
不同阳离子影响下小麦根吸收镉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基于稳定态假设的一个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于预测重金属的毒性及其生物有效性.根据BLM模型的假设条件模拟土壤溶液,研究了Ca2+、Mg2+、Cu2+和Ni2+对小麦根吸收Cd2+动力学的影响,阐述了BLM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在8h内的短期动力学吸收实验中,小麦根对Cd的吸收及吸附量呈线性增加,但未达到稳定值,这说明Cd2+在根-液界面未达到稳定平衡;并且小麦根对Cd的吸收是受溶液中Cd2+扩散速率影响的.小麦根对Cd的吸收通量与Cd2+浓度[Cd2+]和Cd与小麦根表上的配体结合浓度{Cd-Rcel}l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随着Cd2+浓度的增加稳定常数KM-Rcell、渗透常数p和同化速率常数kint均呈降低趋势.Ca2+、Mg2+和Cu2+降低了小麦根对Cd2+的吸收通量,而Ni2+对Cd2+的竞争作用不显著.由于Cd与Ca、Ni有共同的吸收通道,Ca通道吸收达到饱和后可降低小麦根对Cd的吸收,但是Ca2+、Mg2+和Cu2+通过降低内化速率常数也可使小麦根对Cd的内化通量减少,因此不能完全用竞争效应解释其结果.另外,阳离子的存在会改变小麦根表的性质,Ca2+、Mg2+的存在会增加亨利系数KCd,即生物配体浓度{Rcel}l和(或)离子与生物配体结合稳定常数KCd-Rcell会增加,同时这些离子的存在还会降低渗透常数p和kint;Cu2+、Ni2+的存在会降低KCd;且p和k在低浓度Cd(0.01~0.05μM)条件下增加,在高浓度Cd条件下降低.  相似文献   

8.
认为提倡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建立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第一,生活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终点,最终消费而不是生产才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根本原因;第二,生产虽然为生活消费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生活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并具有决定意义;第三,全球已有70亿人口,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巨大,在发达国家已占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领域;第四,从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碳排放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生活消费的碳排放比重将呈上升的趋势。可见,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低碳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为此,首先要科学地界定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低碳生活方式尚无公允的定义,研究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作者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一个复合系统,为此,突破单一角度的研究方法,探索性地运用系统论整体的综合分析方法,指出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生产方式紧密关联,同属于低碳经济大系统,并以生态环境为载体具有开放性。其本质属性是低碳排放。其内部结构具有价值层面、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在价值层面,它体现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在目标层面,它将环境质量纳入生活质量之中,以可持续性为终极目标;在操作层面,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这种多属性的内涵,使其具有较宽的外延域。正确认识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有利于把握宣传和推行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树立生态价值观,建立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控制气候升温。这些见解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砷(As)和锑(Sb)作为有毒元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由于缺乏对共存体系下砷锑表面化学性质的研究以及高效的吸附材料,砷、锑的共去除是环境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高指数晶面{201}二氧化钛(HTi O_2)为吸附剂,研究砷锑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Langmuir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As(Ⅲ)、Sb(Ⅲ)、As(Ⅴ)、Sb(Ⅴ)在HTi O_2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407、0.861、0.197、0.181 mmol·g~(-1).砷、锑在HTi O_2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化学吸附是控制吸附速率的关键因素.p H边共吸附实验表明,HTi O_2对As(Ⅲ)的吸附基本不受p H的影响;对Sb(Ⅲ)的吸附随p H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对As(Ⅴ)和Sb(Ⅴ)的吸附随p H的升高逐渐降低.Zeta电位结果表明,砷锑吸附后HTi O_2表面带负电,说明砷、锑在HTi O_2表面形成带负电的稳定内层配合物.本研究为水体中砷锑的共吸附去除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
精子竞争进化稳定策略中"角色模型"预测在交配前竞争中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雄性在精子竞争中存在不同的精子投资策略,而"稀释假说"提出了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精子投资具有数量或质量的偏向.大多数有尾类两栖动物因体内受精、精子储存和多次交配等特点成为验证上述模型假说的最佳类群.基于雄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交配前竞争的研究,运用全子集回归分析,探究精子数量和质量的相关特征与身体特征、身体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凉螈交配后精子竞争情况.结果显示头体长(snout-vent length,SVL)更长的雄性倾向于拥有更大的睾丸质量(testis mass,TM)和体积(testis volume,TV),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P_(TM-SVL)=0.095;P_(TV-SVL)=0.058);精子全长(相关系数CC=-0.939,P 0.001)和尾长(CC=-0.865,P 0.001)与雄性头体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雄性比例质量指数(精子全长:CC=1.322,P 0.001;精子尾长:CC=1.745,P 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说明处于交配前竞争劣势的小个体大凉螈采取补偿策略,产生更大、尾部更长的精子从而增加其在交配后精子竞争中的优势,无论是劣势个体还是身体状况更好的个体,均表现出对增加精子质量的投入偏向,而没有选择增加精子数量.本研究在有尾两栖类中验证了精子竞争的"角色"模型,同时发现在大凉螈的交配系统中对精子质量表现出了相对于精子数量更强的选择性,此发现支持在具有储精腺体结构的小空间交配系统中,精子置换可能在精子竞争中起到更为关键作用的假说.(图2表2参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