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的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酱油曲霉发酵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的脱水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酱油曲霉分泌的微生物絮凝剂对浓缩污泥有较好的脱水效果,调理后的污泥比阻可降至8.9×1011m·kg-1,显著地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对照样相比,脱水率提高了7%,含水率降低了6%,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污泥体积的5%、干重质量浓度为5.8mg·l-1时,污泥的脱水效果最佳,污泥脱水率从75.6%提高到82.6%,污泥含水率从82.4%降到76.4%.微生物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复合使用有助于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当10mL116mg·l-1微生物絮凝剂和6mL 1g·l-1PAM复合使用时,污泥的脱水率为82.9%,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为76.1%.  相似文献   

2.
正污水处理厂属于环保工程,项目运行后有利于减少污水中有害物质排放.污水处理厂在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诸如排放尾水、产生恶臭和污泥等污染物.其中恶臭是污水处理厂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污染问题,而其影响预测评价也是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污水处理厂的恶臭主要来自格栅间、进水泵房、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和污泥堆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岑超平  张德见  韩琪 《生态环境》2005,14(5):803-806
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污泥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指出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的方向之一: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减量化、浓缩、脱水、消化、堆肥等;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污泥处理处置应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鼓励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鼓励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与税、费优惠政策,明确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与监督,包括承诺、保障和协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城市发展,污水处理量大幅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使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水泥厂煅烧设备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可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1].在焚烧处置之前,须先将污泥进行干化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焚烧要求.湿污泥干化过程中,由于部分有机物的转化与挥发,干化尾气中存在恶臭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工程是我国首个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处置污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形态、粒径、含水率、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悬浮物固体含量(MLSS)的变化,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材料,进行人工造粒,对造粒颗粒进行好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20 d,颗粒污泥粒径由450.21μm增加到598.60μm,MLSS由5 373.01 mg/L上升到5 576.02 mg/L,颗粒污泥的SV由24.31%下降到19.31%;SVI由45.23 mg/L下降到37.41 mg/L;含水率由96.10%下降到95.19%.说明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对剩余污泥化学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瑛  曹晨旸  李冰 《生态环境》2012,(7):1357-1360
以污泥脱水性能与沉降性能为指标,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化学调理时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CPAM对剩余污泥进行化学调理时的ρ(最佳添加量)为120 mg.L-1,污泥滤饼含水率为81.2%;单独采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时的最佳声能密度为0.04 W.mL-1,此时的滤饼含水率为80.4%。而当在采用CPAM对剩余污泥进行化学调理前先进行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72.2%。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处理方式不仅使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大为改善,并且最佳CPAM投加量降低至60 mg.L-1,最佳超声声能密度降至0.03 W.mL-1,这表明联合处理方法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ICEAS工艺进行瓦房店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研的基础上,成功地应用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ctivated Sludge)工艺进行瓦房店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实践证明,该工艺占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对污水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污泥龄长、污泥沉降性能好,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徐加庆  于瑞莲  郑建山 《环境化学》2011,30(6):1091-1095
以厦门市筼筜污水处理厂的脱水干化污泥作为有机肥种植马尼拉草,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污泥直接施用对马尼拉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重金属在马尼拉草-土壤间的迁移转化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污泥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的标准(GB/T23486—2009);施用适量污泥可促进马...  相似文献   

9.
不同深度脱水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利于深度脱水的复合调理剂(FeCl3/CaO、FeCl3/CaO/煤粉、芬顿试剂(Fe2+和H2O2组成体系)/CaO、芬顿试剂CaO/煤粉)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所得泥饼的含水率为43.7%—56.1%,满足深度脱水的要求.CaO和煤粉的添加能改变污泥的灰分和挥发分含量.与传统聚丙烯酰胺(PAM)脱水污泥的热重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复合调理剂对EPS的破坏溶解作用,因此对污泥热解性质有较大影响,不仅能前移水分失重峰,还使得热重主要反应阶段峰个数变少.热解动力学计算表明,反应级数在1—2范围内.表观活化能差异表明4种复合调理剂处理后脱水污泥更容易发生热解反应.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采集法获得北京市4家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标记为Ⅰ、Ⅱ、Ⅲ和Ⅳ),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了Zn、Cu、Pb、Cr、Cd、Ni、As、Hg的含量,利用BCR连续提取分析法分析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并采用不同污染指数评价了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为研究北京市污泥污染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北京市4家污水处理厂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P0.05),Cu、Ni、As平均含量分别超过全国城市污泥均值的7.2%、71.9%、7.4%。(2)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Zn、Cd以可提取态为主,分别为56.8%~63.7%和81.3%~85.7%;Cu、Pb以可还原态为主,分别为54.6%~70.2%和63.9%~79.1%;Cr、Ni、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分别为53.4%~71.8%、33.4%~51.3%和49.3%~67.4%。(3)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为ZnCuNiCdPbAsCr,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内梅罗综合指数依次为ⅣⅡⅠⅢ,分别达到中、中、轻、重污染水平。(4)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CuCdNiZnPbAsCr,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为ⅣⅡⅢⅠ,均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包括絮体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包裹于微生物细胞壁外,其理化性质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EP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以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认为EPS组成与结构特性改变污泥表面电位、疏水性等,进而影响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膜污染程度;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典型的生物聚集体代表,总结了EPS组分含量与分布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EPS提取方法标准化、现代理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生物絮凝体形成过程EPS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HPLC-MS/MS测定3类污水处理厂污泥及污水中的8种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一类典型的新型痕量有机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带来风险.本文发展优化了以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污泥及污水中的8种药物,包括罗红霉素、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磺胺噻唑、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的分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对污泥回收率可达74.80%—127.96%,水样回收率除低浓度加标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回收率较低为39.45%外,其余物质回收率可达81.36%—120.18%,污水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5.155 ng·L~(-1),污泥方法检出限为0.004—1.031 ng·kg~(-1).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天津市三个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医院、养猪场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及进出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污水中目标物浓度范围为(0.14—2157.03 ng·L~(-1)),污泥中目标物浓度范围为(0.12—9.84 ng·kg~(-1)).大多目标物在医院分布浓度较高,养猪场次之,城市污水厂相对较低.其中,美托洛尔、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等3个物质的浓度较高,进出水浓度可达16.69—2157.03 ng·L~(-1),而其余5种物质浓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生物沥浸促进下的类Fenton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采用序批式恒温培养法,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过滤时间(TTF)和上清液中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含量等指标,比较生物沥浸、Fenton氧化以及生物沥浸联合类Fenton氧化3种调理方法对污泥脱水速率和脱水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调理机制.结果表明,污泥经过生物沥浸联合类Fenton氧化调理后,比阻和毛细吸水时间分别从14.0×10~(12) m/kg和24 s下降到0.178×10~(12) m/kg和7.7 s,脱水性能较单独生物沥浸提高80.0%,与单独Fenton相比提高90.6%.此外,H_2O_2投加量对污泥的脱水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本研究条件下最佳H_2O_2投加量是20 mg/g DS(干物质).因此,生物沥浸联合类Fenton作用可显著改善污泥脱水性能,EPS释放、Fe~(3+)絮凝和大量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是促进污泥脱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污泥中4类12种抗生素的方法.采用SAX串联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污泥样品中的抗生素,选定p H 3、洗脱体积8 m L作为最佳前处理条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抗生素样品,以0.3%的甲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进行分离,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进行测定.经测定,污泥样品中磺胺类抗生素、脱水红霉素和罗红霉素平均回收率为50%—80%,其余抗生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2%—119%,12种抗生素在污泥中的定量限为0.001—0.008μg·kg~(-1)dw.并用该法对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进行检测,证明该方法可满足实际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焦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各工艺单元的进出物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了甲基汞在污水处理厂物料中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过程.结果发现,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含量分别在6.73—49.53 ng·L-1和0.55—8.14 ng·L-1之间,日均值分别为21.34±13.88 ng·L-1和2.55±2.36 ng·L-1.污水厂外排水中甲基汞含量在0.42—1.15 ng·L-1之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规定的烷基汞含量限值(10 ng·L-1)要求.污水厂对原污水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3%和85.1%,甲基汞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艺单元(氧化沟+二沉池).与污水厂进水相比,出水中溶解态甲基汞所占甲基汞的比率显著升高(15.4%±11.4%升至48.3%±17.9%)(P<0.001),甲基汞占总汞的比率也有显著升高(1.9%±1.2%升至3.9%±1.2%)(P<0.001).沉砂池、二沉池、浓缩池和压滤机房污泥中甲基汞含量分别为7.65±4.35、13.53±6.54、10.48±8.17、8.80±6.48 ng·g-1,占总汞的比率分别为0.9%±0.5%、0.3%±0.1%、0.2%±0.2%、0.2%±0.1%.各处理单元污泥中甲基汞含量均不稳定,日变异系数均达到了45%以上.污水处理厂进出物料中甲基汞的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每天离开污水处理厂的甲基汞比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甲基汞减少了1889 mg,占进水中甲基汞质量的88.5%.甲基汞的损失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艺单元,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甲基汞在氧化沟和二沉池中的吸附和沉积,二是甲基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16.
以热水解后高含固污泥及其脱水后固、液分离产物为对象进行厌氧消化试验,通过生物化学甲烷势(BMP)及脱水性能测定,研究其产气量、有机物分布、污泥脱水性能及生物质能转化特性,评估高含固污泥热水解-脱水-脱水液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热水解预处理的高含固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后,其毛细吸收时间(CST)及脱水泥饼含水率由247.5±0.9 s和71.1%±1.3%上升至568.0±1.6 s和80.7%±1.0%,即厌氧消化会导致热水解后污泥脱水性能下降.污泥中74.0%的有机物在水热预处理之后被转移至液相,是厌氧消化所产沼气的主要来源.物质能量衡算结果表明,高含固污泥采用热水解-脱水-脱水液厌氧消化工艺可以有效地将消化装置容积大大减少;沼气燃烧所产能量实现该工艺能量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耦合污泥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NaOH)耦合预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挥发性悬浮物(VSS)、总悬浮物(TSS)和有机酸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NaOH耦合作用时能有效地加速VSS和TSS的溶解,提高污泥水解相SCOD的浓度,当SDBS和NaOH的投加量分别为0.02g·g-1污泥(污泥干基,下同)和0.1g·g-1污泥时,VSS溶解效率高达64.0%,此时TSS含量最低,仅为23.2mg·l-1;另外,当SDBS和NaOH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25g·g-1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良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到72%左右,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其含水率高达84%。  相似文献   

18.
三氯生(triclosan,TCS)因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中,已成为全球性的新型环境污染物。该研究建立了结合态TCS的定量表征方法,完善了不同赋存形态TCS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定量分析广东省7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TCS和甲氧基三氯生(methyl triclosan,MTC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特征;并通过表征结合态TCS在城市污泥中的含量水平,初步探讨了TCS在污泥中的赋存状态和转化。结果显示,城市污泥中普遍存在TCS和MTCS,同时可检测到结合态TCS,其含量水平范围分别为374.4~27 978.1、26.2~150.3和nd~129.1 ng·g~(-1),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TCS或MTCS的含量可能受污水来源、日处理污水量、处理工艺等因素影响而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污泥有机质可影响TCS的赋存形态。通过对不同污水源污泥中MTCS/TCS(0.3%~27.6%)和结合态-TCS/自由态-TCS(0.0%~8.6%)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活污水源污泥中MTCS较多,结合态TCS较少,而混合污水源(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泥则相反,表明TCS转化生成MTCS与TCS形成结合态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加深对TCS环境转化与归宿的认识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污泥施用对林地土壤基本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艮梅  杨丽 《生态环境》2010,19(8):1988-1993
以无锡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土壤基本性质的变化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污泥施用量和占土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不施污泥的对照处理,CK),30(3%),60(6%),120(12%)和240(24%)g·kg^-1。结果表明,污泥使用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黄棕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平均比潮土中的高5.2%,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潮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而黄棕壤中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在两种土壤上分别增加55.6%~122%(黄棕壤)和46.2%~67.5%(潮土),且与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黄棕壤)和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潮土)呈正相关;结果还显示污泥使用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但不同污泥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将无机混凝剂直接投加到SBR反应器中,组成SBR/混凝协同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混凝剂的种类、投药时间等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复合混凝剂(PISC)对污泥膨胀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相比,当采用新型复合混凝剂与SBR组成的协同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仅污水中的CODCr、TP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3.5%、47.6%和11.5%,水力停留时间缩短1/3左右,而且该协同工艺可明显抑制污泥膨胀,并改善高膨胀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