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生物遗传资源迁地保护的国际规则,分析了国际遗传资源迁地保护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探讨了国际生物遗传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趋势,即"依据生物地理区系布局迁地保护设施;重视迁地收集样品的备份保存;共享利用机制越来越健全"。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环境署称,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波恩保护迁徒物种国际公约第六届缔约方会议就进一步保护迁徒物种方面达成共识。 会议决定把7种迁徒物种列入濒危物种名单,其中有6种珍稀鸟类物种和生活在巴拿马及洪都拉斯海域的海牛;对会议代表提出的另外30来个迁徒  相似文献   

3.
苏浙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规划。根据人为保护现状和植物的分布及多度等,将该地区65种国家保护植物分为几组,并提出几种类型的保护规划。在就地保护方面,提出增建6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和40多个自然保护点;在迁地保存方面,提出建立一个由地区迁地保存中心、三个省级保存繁殖基地和若干小型引种园圃组成的多层次迁地保存网。本文还提出“就地-迁地”保存规划,这是一种结合了就地和迁地保存优点的规划方法。此外,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归化自然”的规划,“归化自然”要求将人工繁育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归化到它们原先的生境中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3):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批东部高校陆续搬迁到了重庆继续办学。迁渝高校应对时局所需,调整教育政策和方针,重视开展培养战时所需人才、科研迎战、救亡宣传和现金抗战,以及救济社会和服务农村和社区等高校社会服务工作。迁渝高校战时社会服务对战争作出了及时的响应及应对,不仅处理了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困厄之时局,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抗战大后方,为抗战储备了人才和物资。迁渝高校战时社会服务工作对当代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5,(7):73
正确选址是确保核电安全的第一关 核电站建在什么地点最合适,这不单是建设者们需要反复严格论证、绞尽脑汁去思考的事情,也是社会公众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之所在。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死亡31人,辐射损伤300多人,周围的大片土地受到放射性污染,十多万居民迅速迁散,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全世界有400多座核电站,每天将强大的电力悄悄地送达各家各户,人们坦然享受着它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然而这一事故给人们带来的普谝震惊仍久久长存。  相似文献   

6.
查律师信箱     
城镇居民住宅区内油库不迁反迁民居怎么办?江苏某县读者关云仁等来信 我县县政府最近决定在县城某居民住宅区中的油库四周80米内建立防火区,并强行拆除该范围内的民房且不予安置补偿。 请问这种决定和作法是否合法?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000~100000头,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然而年需求量却高达200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建议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对策,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区,同时积极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加强药用穿山甲代用品的研究,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迁地保护作前期准备。还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穿山甲离体保护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事件     
《环境》2019,(6)
<正>国五车跨市互迁新政即将出台根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此前发布的消息,广州执行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的时间是2019年7月1日,与全省同步,同时设置2个月过渡期(7月~8月),方便市民办理车辆登记上牌手续。在过渡期内,车主可依据有效凭证,为2019年7月1日之前已购买或已从外地转出的国五排放标准车辆办理注册登记和转入登记。9月1日之后,国五车将不能在珠三角区域内互迁。  相似文献   

9.
为吃到美食、躲避寒冷、找到最中意的情侣、发现最好的地点生儿育女,动物们总要非常奇特地"动、动、动".惊心动魄的大迁徙,使动物变得越来越神秘.在科学家的眼中,史诗般的动物迁徒,甚至充满了对征战地球的眷恋与至死不悔的探险情缘……这种迁徙,不仅影响了动物的生活,而且奏响了它们的心灵.大迁徙,塑造了一种执拗的性格,独特而统一的性格,虽辗转千万里却连贯一致的性格.山水漫漫隔断,但动物迁徙印迹却连绵不绝.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技》2009,22(2):42-42
摘要是构成科技论文结构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对论文基本内容的浓缩,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国际GB7713-1978《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长沙市地理基础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水文、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敏感性三个角度出发,对长沙市洪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与1994年相比,2010年长沙市洪灾敏感性有所增加,暴露性上升,洪灾风险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长沙市区及望城区由于地势平坦,湘江干流贯穿其中,加之经济发达,因而洪灾风险较高;而西部的宁乡县和东部的浏阳市洪灾风险较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洪措施.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洪灾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泊是集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抵御洪涝灾害、改善微小气候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水域,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武汉市湖泊侵占与洪涝灾害现状发现,武汉市湖泊侵占现状严重,面积锐减,从而影响了湖泊在防洪排涝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造成了武汉市历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之一。2016年的洪涝灾害应该进一步敲醒警钟,保护武汉市湖泊资源迫在眉睫。为政府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科研机构保护武汉市湖泊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伟  赵杨  杨正  车伍  闫攀 《环境工程》2020,38(4):16-20
1968年美国开始推行洪涝保险计划,不断完善对洪涝风险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洪泛区管理体系,而洪涝风险分析在洪涝保险、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应急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纽约市在经历了多次飓风侵害,尤其是2012年飓风桑迪(Sandy)之后,意识到城市绿地在极端暴雨事件时对雨洪调蓄的重要作用,经过持续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基于洪涝风险分析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基于总结美国纽约市在飓风桑迪影响下对洪涝风险图的调整,及其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相关要求,提出其对我国洪涝风险管控及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洪水威胁着长江流域人民的生命安全,根治水患已是当务之急。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水灾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探讨生态恶化与水灾的关系之后,提出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战胜水患的观点,而保护生态环境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水灾防治和生态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湖、控制污染物排放、发展生态旅游、西水北调、控制人口与移民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文调节服务,通过对降水截留、过滤、吸收等手段,能够起到削峰补枯、缓和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的作用.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评估了2015年厦门市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以土地利用为驱动变量,对2010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进行了评估,分析近年来厦门市加快城市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量为5.43×108 m3,时空差异较为明显.从各辖区来看,位于北部山区的同安区调节量(2.91×108 m3)最高,单位面积生态水文调节量(44.61×104 m3/km2)亦最高;建成区内的湖里区调节量和单位面积调节量均最低.从年内分布来看,5—9月生态水文调节量占全年的84.96%,生态系统有效减缓了径流输出,起到削峰的作用;10—11月,生态系统通过拦蓄降水,将其转换为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使得该时期的实际径流大于潜在径流,起到补充枯期径流的作用.在相同气象条件下,2010年和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能力的空间分布整体一致,相比于2010年,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能力有明显提高,各辖区调节量和单位面积调节量均有所增加.研究显示,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受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降水量越大,生态水文调节量越大,并且北部高植被覆盖区的生态水文调节能力高于南部建成区.   相似文献   

16.
依据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廊坊市1949—2007年主要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等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8.4%的灾害性天气不会出现灾情;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发生灾害性天气的站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来出现气象灾害灾情的站次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在气象灾情普查中发现,目前廊坊市气象灾情的收集比较混乱,部门之间缺乏灾情信息共享、灾情调查渠道不畅、灾情损失计算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气象灾情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楚雄市1961~2009年的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检验、五点三次滤波法并计算了楚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了楚雄市旬、侯、月﹑季、年际降水量变化特征及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出楚雄市49年平均降雨量为867.77 mm,2000~2009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为935.57 mm,比49年均值偏高67.8 mm,呈上升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干湿明显,楚雄市冬春干旱年年都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初夏干旱如遇大气环流异常发生的机率较大,干旱发生连续性较强,洪涝灾害偶有发生。并对旱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旱涝灾害防治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的产流规律和污染状况,为水稻灌区的农田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常州市金坛和溧阳两地的野外水稻田开展非点源污染源试验,分别采用深水淹灌和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在水稻生长季内,通过安装水位计和雨量计采集田面水水位和降雨信息,针对两种灌溉模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径流量和氮磷流失负荷.结果表明,深水淹灌模式下,27场次降雨下有5场产生出流,还有1次人工排水造成了非点源污染,该灌溉模式下水稻田TN输出系数为49.4 kg·hm~(-2),TP输出系数为1.0 kg·hm~(-2);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下,最大降雨量达到95.1 mm时仍未发生产流.水稻田产流受到水稻需水量和灌排措施的影响,与田面水水位、降雨量和最低田埂高度直接相关;相较于传统的淹灌模式,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模式能明显减低由于降雨或者人工排水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市外环路生态保护带以内的598km2中心城区的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上,对其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确定了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对规划区内河道水体的环境容量进行核算,提出各规划期限内需削减的城区水体污染源污染量。  相似文献   

20.
城市铁路的次生环境影响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了城市铁路次生环境对城市生态成分与环境要素的影响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