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排污权交易正在试点当中,刚刚结束第一个履约期的中国碳市场试点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通过对碳市场运行和履约中的基础数据、配额属性、奖惩机制、能力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归纳了碳市场建设难点,并从强化法规、完善数据、市场主导、能力建设4个方面提出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滕飞  冯相昭 《环境保护》2012,(10):72-74
日本是较早践行碳市场的发达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其国内共设计建立了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碳排放权市场及碳信用抵消市场7个.虽然这些碳市场绝大部分是试验性系统,但日本碳市场的体系较为完备,既有全国性的碳市场,也有城市级的碳市场;既有总量交易市场,也有抵消信用市场,几乎覆盖了目前主要的碳市场类别.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市场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GHG减排方案下碳市场的形成,包括规范市场和自愿市场两种类型,同时研究了目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展现出来的金融化特征,指出国际GHG减排协议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并且依托现代商品市场,碳市场也已经日益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在未来参与全球碳市场的前景,认为自愿市场是一种十分良好的借鉴形式,但是促进碳市场、建立碳交易所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迅羽 《环境》2014,(10)
正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碳排交易试点先后启动,2014年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然而,调查发现,各大交易所交易量小甚至断断续续的现象普遍存在。专家指出,交易体系不完善,碳价得不到真实反映,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碳交易市场仍举步维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2004年起,以各种排放(减排)配额为主的交易与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买卖同时逐渐做大,催生了一个交易规模达1180亿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五年时间增长超过百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首笔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完成近日,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与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6万吨天津首笔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这是天津首家纳入碳交易试点企业(控排企业)通过购买CCER用于抵消下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配额)。此次天津控排企业首次与CCER交易运营商合作,标志着中国碳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17年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启动。2018年4月,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从推动碳交易立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本文梳理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碳排放的削减上。作为一种市场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普遍被认为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因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发展我国碳交易市场是必然趋势,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把握国际碳市场的发展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推动国家统一碳排放市场碳核查工作,中检(天津)能源公司审核组专家参加了湖北省2015年碳排放核查工作,核查组依据《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和报告指南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气候变化正影响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国际碳排放权市场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是,中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参与程度和地位仍然比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先进经验,推进国内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碳金融市场逐步发展,从CDM项目为主导的市场到现在的以碳配额交易为主的市场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与进步。本文在总结回顾过去十余年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国际碳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推动各国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受国际气候制度演变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当前国际碳市场的发展陷入停滞。未来国际碳市场将何去何从?本文立足主要国家国内碳市场发展、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以及德班气候变化会议成果,对国际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走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2012年后的国际碳市场将由联合国气候公约缔约方会议相关决定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两个框架同时驱动,同时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要国家国内政策取向的影响。本文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展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针对环境保护部门在国内碳市场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希  吴怡  董白桦  肖倩 《环境保护》2022,(10):24-27
碳市场机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实现了碳排放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欧盟碳市场是全球最早的碳市场,其实践经验表明,碳市场的定价机制反映了减排目标下的边际减排成本,对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和逐步完善将推动中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建议未来加大力度研究能源行业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提升政策协同能力、建立碳市场科创板、开展内部碳定价、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碳市场,引导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I0011-I0011
随着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中国碳交易由此掀起帷幕,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污染的步伐也显著加快。这一新局面带动了建筑企业积极转型,推动国内绿色、低碳建筑市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德国在2021年正式实施了专门用于供热和运输燃料领域的国家排放交易制度(nEHS),旨在通过市场手段配合德国已经参与的欧盟碳市场,来实现德国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立法层面,德国出台了《燃料排放交易法》,并相继启动了《排放报告条例》和《燃料排放交易条例》的制定,对2021年和202...  相似文献   

16.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的良好途径,更是发电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文章以国内碳市场建设为背景,梳理了碳市场发展概况,对全国统一碳市场第一履约期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发电企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出发,提出碳资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欧盟公布的一系列有关金融监管修订的提案引起了碳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中,新制定的《反市场操作指令》(MAD),  相似文献   

19.
美丽中国愿景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麒敏 《环境保护》2022,50(6):21-25
我国已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迈向碳中和的转型行动正在成为一场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的系统性变革,如何更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策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本文提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使命下,我国有关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可以大致分解为达峰平台期、深度脱碳期、源汇中和期三个阶段。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系统观念,我国高质量、低排放发展应在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之前率先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结合近期我国发电行业碳市场的情况,梳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演进过程,总结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情况,剖析发电行业碳市场的主要特点、实施基础和影响。从法律法规、配额分配方法、配套制度等方面讨论当前和未来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为中国碳市场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