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0×104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设计采用多模式AAO+混合絮凝+活性砂过滤工艺,尾水采用紫外线消毒.运行结果显示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在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工程总投资为4900万元,直接... 相似文献
2.
某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0×104m3/d,采用"A2/O+高密度沉淀池+微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废水.运行结果显示,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0mg/L、0.40mg/L、6.6mg/L和0.15mg/L,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天津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NPR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通过对污水厂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NPR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异性,它能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使系统COD和SS的去除率进一步降低,出水能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有利于污水的再生利用;低温影响NPR系统的硝化及反硝化率,低温下有机物的去除更易受到有机负荷的影响;温度对生物去除SS,COD和TP的效果影响不大,对NH3-N及TN的去除效果影响比较明显。低温下污水处理厂COD、SS、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94.9%、67.5%、55.1%、66.5%。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福清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BOT的方式进行承建.该污水处理厂选用悬挂链移动曝气工艺,其工艺投资省,处理成本低、运行稳定、维修、管理方便、氧利用率高、结构紧凑,而且能够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在遭到多种来源的污染。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作为生物体重要营养元素的氮磷,随污水进入水体以后产生种种严重危害,而目前更普遍的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措。工艺要求宁国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5/COD=0.51、BOD5/TN>3~5、BOD5/TP=60,可以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常年运行费用,保证出厂水水质。要求提高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程度,对NH3-N、TP去除率要求分别达到68%和50%以上,因此,对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十分慎重。本工程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改工艺选择充分考虑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优先选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低能耗、低投入、少占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处理工艺。工艺方案比较(一)A/A/O法A/A/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本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他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二)UCT工艺为了解决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产生了UCT工艺。与A2/O法相比,UC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再将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从而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但是UCT工艺增加了一次回流,多一次提升,运行费用将增加。(三)氧化沟法氧化沟工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变形。传统的Carrousel氧化沟不具备除磷功能,但在沟前增设厌氧池,便具备生物脱氮除磷功能。Orbal氧化沟的特点是对三个沟道的溶解氧浓度进行控制,使其在不同的阶段下运行,对外沟要求的低溶解氧很难控制,脱氮效果不理想。(四)AB法AB法是一种生物吸附-降解两段活性污泥法,A段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仅0.5h左右,污泥负荷高达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负荷较低,为0.15~0.30kg-BOD5/kgMLSS.d。该法对有机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进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显的优势。本工程设计进水BOD5为180mg/L,采用AB法显然不太合适。(五)传统SBR法其反应是在同一容器中进行。在同一容器中进水时形成厌氧(此时不曝气)、缺氧,而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充氧,完成脱氮除磷过程,并在同一容器中沉淀,再通过撇水器出水,完成一个程序。这种方法,总容积利用率低,一般小于50%,因此适用于较小污水量场合。(六)CAST法CAST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为:除磷是靠厌氧捕捉选择区(预反应区)和曝气反应区(主反应区)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在主反应区完成。(七)Unitank法Unitank工艺,又称单池系统,是SBR法的另一种形式,由三个矩形池组成,三个池水力相通,每个池内均设有供氧设备,在外边两侧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和剩余污泥排放口。连续分池进水,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其优点是不需回流、无二沉池、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但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其总的容积利用率为67%。 相似文献
6.
8.
对两个采用不同T型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除磷脱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T型氧化沟工艺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氧化沟工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氧化沟的构筑形式、曝气设备、处理深度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其发展情况,并就氧化沟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普遍面临着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已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有效方法,也是保护城市水环境的重要防线。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污水处理厂技术革新,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加快城市污水回用产业化和完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模式等解决办法,以保证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对污水处理厂部分单元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从PLC的控制角度对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研究中几个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目前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控制技术,本文以已投入运营的珠海拱北污水处理厂为例,论述了SCADA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漳州市东区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目标,分析了AB法工艺的局限性,结合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程的现有设施,从技术上探讨了5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到了适合于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