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生物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洁 《电力环境保护》2005,21(1):37-39,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问题也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日益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技术在近几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环境生物处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为迅速。详细介绍了环境生物处理工程技术在近几十年内各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钢铁工业发展的核心哲学观念——钢铁循环的概念及意义,指出生态文明是钢铁循环哲学理念的核心,钢铁循环将是我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强调,通过科技的带动、政策的引导、法律的保护、社会的认同和全民的行动,钢铁循环必将会推动我国废钢回收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在推进我国和全球工业化进程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互联网+"是新常态下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使再生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再生资源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再生资源产业以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和再利用.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及减轻环境承载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后工业化社会”应该是“循环型经济社会”   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撰写的《第三次浪潮》曾引起普遍关注。他在其中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预言继农耕社会和工业化社会之后到来的将是信息化社会。其实,真正的“后工业化社会”应该是“循环型经济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正在到来。   农耕社会就物质生产和消费而言,是一个循环型的社会,但属于低级形态的循环。以产业革命为起点的当代工业化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中断了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循环链。一方面产品生产过程中及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自然资源和能源因开发速度日益加快而趋于枯竭。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所遭到的严重破坏,已危及到了地球和全人类的安全与生存。日本文明学会会长伊东俊太郎认为,现在是人类200万年历史中,“第一次面临地球达到极限的时代”。在发展了二三百年之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负面影响和弊端暴露无遗,已到了非改弦更张不可的地步。人类开始摸索走向更进步、更合理的“后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在欧美兴起。随着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低碳经济已日趋风靡世界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中国因处于工业化中期及城镇化高速发展期,气温上升的幅度更加显著。诚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瓶颈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由之路。以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为对象,探讨了十堰市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溶解法、吸附法、化学法和鳌合法等4种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从机理上分析了烟气脱汞技术的工艺过程,对脱汞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生态与保护的关系问题中,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深入、系统地梳理历史选择进程与理论创新成果,有助于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将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重大不利影响,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的热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控制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_2)的排放,将直接制约各国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各国的切身经济利益,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