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由来与发展建国以来 ,国有、大集体企业的一些苦脏累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使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工人们在常年的生产劳动中 ,受有毒有害等因素的伤害 ,到一定年龄后 ,身体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为此 ,党和政府制定政策规定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下称特殊工种)实行提前退休(下称提前退休工种)”。这项劳动保护政策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 ,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务院1951年2月26日公布 ,并于1953年修正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 相似文献
3.
有毒有害工种实行提前退休制度是一项劳动保护政策。本文分析了确认有毒有害工种的依据和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中的问题,提出了以“岗位劳动条件”替代“工种”,以国家标准和科学技术检测数据确定有毒有害程度;建立“有害有害岗位作业证”制度等改革思路,使有害提前退休制度更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以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深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在工业生产中,经常有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发生,请问:清除有毒有害气体的方式有哪些?株洲何启明何启明先生:一般情况下,有毒有害气体可通过以下方式清除:1.过滤净化。适用于有毒的尘和雾,主要消除装置是过滤器。其原理是通过重力作用、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正>主持人:我们是生产有毒化学品的生产企业,请问有毒作业危害的范围及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规定?浙江金瑞森金瑞森先生:来函收悉。国务院于2002年公布并施行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对有毒作业危害的范围及主要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规定: 相似文献
8.
9.
10.
主持人,你好:
请问冶金企业内的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 相似文献
11.
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测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井下作业点空气中CO、SO2、H2S、NO2和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测定,将测定结果与进行比较,发现澜沧铅矿井下部分作业地点空气中CO、NO2和CO2浓度超过规定标准.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结合该矿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的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以及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浓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第1条第2项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当办理退休手续。据此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自1978年以来,负责全国提前退休工种的审批工作。1985年3月4日,为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发出《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劳人护[1985]6号),将提前退休工种的审批工作交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送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此后,虽然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对5个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162种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在各种污染物中,酚类、酞酸酯、类固醇激素和金属类物质被检出。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为0.01~148 n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三氯生、双酚A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酞酸酯类物质的质量浓度为0.1~0.45μ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固醇激素的质量浓度为0.5~30 ng/L,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需优先控制;金属类物质的质量浓度为1~27μg/L,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时而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力普及事故现场的急救知识和各种防范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火灾和材料燃烧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选取低浓度的CO、CO2、NO、NO2、SO2、HCl、HBr、HCN八种典型气体同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设计可靠实验系统和实验过程控制,准确得到气体的光谱数据。通过合理去除干扰光谱区间、筛选样本、选择模型参数等,建立BP-PLS回归模型,并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各组分的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达到4×10-6以下,预测可决系数R2均达到0.95以上。通过将PLS-BP模型与经典的线性模型经典最小二乘(CLS)和偏最小二乘(PLS)进行比较,PLS-BP模型在非线性拟合能力和预测性能两方面明显高于经典线性模型CLS和PLS。 相似文献
19.
20.
有毒有害化学品信息卡的推广和应用,正在全国范围内从点到面,逐步深入开展。各级工会精心组织、发动群众、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同时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培训形式,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统筹规划、认真落实的推广和应用活动中,使全员上下的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安全素质普遍提高,安全措施合理到位,安全形势有所好转。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弘扬和普及企业安全文化、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成功举措,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