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威电厂六期扩建工程2002年6月1日开工,2003年12月19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4年6月17日第二台机组投产发电。在建设施工及试生产期间,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末发生火灾事故,未发生施工机械事故,圆满地实现了工程事故零目标,实现了对社会、对全体施工人员及其家庭的承诺。高标准高起点,零事故是目标宣威电厂六期扩建的安全理念是“零意外”、“零事故”、“低风险”和“安全、健康、环保(SHE)”。工程开工伊始,就将工程总体目标定位为“创全国一流安全文明工地,创国优工程、实现工程事故零目标”。建设单位分别与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总工期长达17年,施工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为此,三峡总公司在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首次提出“零安全故事”管理目标,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深溪沟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溪沟在特有的自然恶劣施工环境下,从安全管理实践中提炼形成了特有的“抓重点、抓源头、抓体系、抓思想、抓落实”的“五抓”安全管理模式,阐述了深溪沟工程顺利实现自2006年4月12日正式开工以来至今安全零事故目标的成功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安全为最高利益”,“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安全”。这就是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特色。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以“崇尚安全技术,追求本质安全”为方针,以“零缺陷、零事故、零伤害(零职业病)”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生产的新举措,着力营造“全员崇尚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具有中州特色的安全文化。2003年实现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为零,2∞4年实现轻伤以上事故为零。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理念:以安全为最高利益、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安全目标:零缺陷、零事故、零伤害  相似文献   

5.
云南电力集团公司在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六期工程实施中创一流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宣电六期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项目,计划于2004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法人及参建单位把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国优工程、鲁班奖工程的精品意识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强化“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电建理念,确立人身死亡事故、重大设备损害事故零目标。严格施行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四控制,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潜心打造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实施《宣电六期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按功能划分区域,实行封闭管理;落实安全设施标准化,设立安全标识,完…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是串联棠溪的交通枢纽,承担了白云、越秀、海珠、黄埔和番禺五大区域之间的人流交通,有效缓解广州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是支持广州市总体规划“中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其中,官洲站是十二号线全线首个开工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作为施工单位的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公司)成立专门的第六项目部,创新安全管理方法,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贯彻落实"三基四化十二到位"总要求,建设“平安地铁”,努力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标是“零”(零事故、零伤害、零职业疾病),任何事故都是不可容忍的,这是杜邦旭化成的生产理念,也是对社会的郑重承诺。为了实现“零”目标,杜邦旭化成明文规定: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即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工作安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表现考评首先是HSE表现,如果HSE表现不合格,将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搞好三峡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保障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三峡工程的文明施工、树立三峡工程一流的建设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切实执行国家对工程施工安全与卫生状况的直接监察、加大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安全与卫生状况的监督管理力度与加强三峡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参建人员安全素质相结合,是实现一流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事故损失--一年一个三峡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方 《劳动保护》2003,(1):20-22
著名“安全经济”专家罗云不久前对外公布了他的课题结果:中国2001年因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800多亿人民币。这恰巧相当于我国三峡工程的总预算,也就是说每年事故损失相当于毁掉一个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10.
在新年公司全体员工大会上。总经理动员部署开展安全生产“零事故年”活动,要求各部门、各车间积极创先争优。坚决实现安全生产“零隐患、零故障、零工伤、零事故”的目标。我听后不禁引起深入思考,激发起我对这个“0”的美好遐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我们运用安全目标管理 ,取得了重大事故为零、上报事故(公司及公司以上级)为零、千人负伤率为零、事故总频率为零、装置大检修无火警的历史最好成绩 ,实现了安全生产“13连冠”。落实职责年初 ,我们以落实安全责任制来强化安全管理 ,坚持行政一把手是安全责任人 ;谁主管谁负责 ;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建立厂安全责任目标动态管理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网络。厂长与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签订上报事故“零”指标安全责任目标书 ,职能部门与生产车间签订轻微事故(厂级)分解指标安全责任目标书。安全教育我们以强…  相似文献   

12.
用“三法”强化班组的安全管理本刊讯鞍钢修建公司坚持使用安全检查表管理法、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法和“三标三效”管理法(简称“三法”),不仅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而且使绝大多数班组实现了3—5年以上轻伤事故为零的目标。其中,安全检查表管理法是班...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目的在干减少或遏制各类事故的出现,很多企业也将实现“零事故”“零死亡”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那么,是否可以用事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准?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一起事故的诱因,往往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多种风险要素。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湄洲湾电厂的安健环政策,是实现湄洲湾电厂运行分公司关于“零工时损失,零责任事故,零安全违章(简称‘三零’)”的长远目标和“人、设备、环境和谐统一”的终极目标的根本。经过多年不懈的、持续的努力,到2004年11月30日,湄洲湾电厂(包括在厂区内作业的分包商员工)实现,年度零责任事故,零人身伤亡、零交通事故、零环保事故的目标,年度连续尤损失工时达到1,138,232小时,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1533天、连续无损失工时5,468,449小时、连续安全行车2046天的安全纪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铝广西分公司在“1331”安全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零死亡、零重伤、零火灾和零重大设备事故的良好成绩,而且还被人事部、国资委联合表彰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什邡卷烟厂始建于1918年,是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主要卷烟生产基地之一。2019年,什邡卷烟厂在岗职工999人;年生产50万箱。工厂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所有工作之首,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百年什烟、生命为天”安全生产核心价值观,秉承“管理零缺陷、执行零违章、安全零事故、健康零损害、环境零危害、财产零损失”的安全生产总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福建永安化工厂是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多年来,该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生产事故。一般事故控制在频率范围内,违章率呈下降趋势。其中“零一二三四”安全管理模式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有效运行。“零一二三四”安全管理模式,即“零次事故目标、一项责任承包、两个保  相似文献   

18.
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现有化工新材料生产及配套企业90多家。去年,园区扭住“内部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提升”这一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向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开展了五期“安全沙龙”专题活动,学习欧美化工行业先进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从“风险管理HAZOP”“施工检维修过程管理”“变更管理(MOC)”“根因分析(RCA)”、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维度发力,提升化工企业安全主管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园区企业去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相似文献   

19.
1986年,鞍钢修建公司认真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借鉴宝钢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全面推行了“一图三表”安全管理法,把现场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了一步。 “一图三表”是把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场勘察出的不安全问题或隐患紧密结合起来,经过举一反三、逻辑推理,预测出施工风险(事故),并相应地提出防范措施的图表报告形式。它包括《安全施工组织网络图》、《作业程序表》、《风险(事故)预测表》和《安全对策表》。 《安全施工组织网络图》是显示工程安全管理主要矛盾线,即易发、高发事故工序及有关管理人员岗位安排的网络状示意图;《作业…  相似文献   

20.
由于调整,国营五三机械厂从湘西沅陵搬迁到株洲市七斗冲。在7年基建期间,我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了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确保安全施工,实现了工亡为零、设备事故为零,千人负伤率达到了1。1 施工队必需有安全技术措施 我们选用施工队的条件是:①看三证,即安全合格证,质量合格证,营业执照证。②施工队必须订有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制度;设备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自我保护装置,“安全色”标志等。以上缺一不可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