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不断增加,海洋成为所有污染物最终的“汇”.多环芳烃因其种类繁多、毒性强、难降解、分布广泛而备受关注.它们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是海洋中常见的污染物.本文对国内外海洋水体、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内母体多环芳烃、烷基多环芳烃、卤代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和杂环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毒性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体中5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即使在水体中的污染水平处于规定“安全标准”之下,其联合暴露产生的风险仍有可能威胁水生生态安全。采用基于浓度加和模型与生物敏感度分布曲线的混合物风险商法,评价了太湖水体中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乐果5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产生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03~2004年期间3个不同时期太湖水体中5种有机磷农药的混合物生态风险商(RQm )均大于1,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在2003~2004年期间对太湖水生生物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3.
水体有机污染是水质污染的主要问题。衡量有机污染的程度,最好进行有机污染的全分析,但十分困难。除规定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外,一般只测定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来定量地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程度。 有机污染综合指标主要有:生化需氧量(BOD) 是间接表示水体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是表征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含量的参数。总有机碳(TOC) 是以水样中的含碳量来表示有机物含量的,总需氧量(TOD)表示水中含C、N、H、S、P、M(金属) 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生成稳定无机氧化态的需氧量。紫外吸收(UVA或UV)是利用芳香族和一些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对220—250nm波段的紫外光有强烈吸收的特性来测定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此外尚有碳-氯仿提取物(CCE)和碳-醇提取物 (CAE),它们是先用活性碳吸附,再用氯仿或乙醇提取,脱去溶剂,恒重残渣即得结果。此法对含有杀虫剂的水样测定有明显的优点。主要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测定方法的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5月埒子口海域17个站位的环境监测资料,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As、Hg、Cu、Pb、Zn、Cr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规定的1类标准,质量总体较好。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重金属含量偏高,靠近外海一侧海域偏低,西北-东南向相关性较好;西墅河口和灌河口入海污染物是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重金属综合污染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总体处于低~中等水平。Cd既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说明排放入海的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潮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密云水库两大入库河流一潮河和白河的常规监测数据,引用平均浓度法,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73%COD、71%COD、94%NH3—N、75%T—N及94%T—P来自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污染的主要原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CODmn、BOD5等有机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这可能与白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有关。而NH3—N、T—N及T—P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000—2004年广州市国控测点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二级标准为依据计算广州市2000—2004年的各大气污染物的指数及污染负荷率,阐明广州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CO的地域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由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而形成的酸雨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研究对策。结果表明: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除SO2春夏秋季污染最严重,其余几项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近5年来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不显著上升且夏秋季污染大于春冬两季。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与风向频率以北和东北偏北方向较大,东和东南方向次之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是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九五”环保目标制定的,是确保这一目标的有力措施.以往,我国采取的是依照污染物排放标准来控制污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就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而言,既使所有污染源普遍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仍将继续增加,污染加剧的趋势仍不可避免.实行总量控制,采取排放浓度标准与排放总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就能有效地遏制环境问题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受污染土地的管理:事实与数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污染土地的管理:事实与数字土地污染有两种类型:“点”污染和“扩散”污染.第一种是污染物从点源直接引进土壤的结果.点污染可能是制造地点或贮存地点化学品的事故性溢出或泄漏造成的,也可能是故意将化学品如农药施用于土壤中造成的.第二种类型是由于污染物间接转...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水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选取的2个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汇水小流域为代表,在2008—2009年共进行了4场降雨过程的雨水管网出口和下游受纳水体水质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制雨水管网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其中悬浮物浓度高于城市污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略低于城市污水,但明显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木樨园小流域由于绿地面积比例小,道路面积比例大,城乡结合部地带环境卫生相对较差,雨水管网降雨径流各污染物的EMC浓度比西蒲小流域高21.4%—246.5%.雨水管网降雨径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初期冲刷效应;雨水管网降雨径流中COD和总磷与悬浮物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管网降雨径流使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升高16.9%—541.7%,其中悬浮物、COD和氨氮升高幅度最大.增加城市绿地可明显降低降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及其携带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短链氯化石蜡及其环境污染现状与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短链氯化石蜡是碳链长度为10至13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经氯化衍生而成的复杂混合物.作为《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中的一类化合物,2008年10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OPs审查委员会的第  相似文献   

11.
滴滴涕(DDTs)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已被禁止30多年,但仍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有检出.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交汇区,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重要的汇.为全面了解近百年来大辽河口潮间带中DDTs的沉积特征,本研究通过在大辽河口潮间带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结合定年结果,揭示了近百年来大辽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DDT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潜在风险、源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辽河口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DDTs浓度范围为0.313—4.116 ng·g~(-1)(中值:2.061 ng·g~(-1)),以p,p′-DDTs为主要污染物.1988—1996年为沉积物中DDTs污染高峰期(3.436—4.116 ng·g~(-1)),与1971—1981年农药生产高峰期相对应,且存在约15年的延迟.2000年以后,辽宁省可能存在工业DDT的使用,且与疾病防控有关.经风险评估发现,DDT和DDE在0—110 cm范围内均极少(25%)对底栖生物产生负效应,而DDD和总DDTs在0—44 cm范围内偶尔(25%—50%)对底栖生物产生负效应.DDTs的特征比值分析表明,大辽河口潮间带沉积柱中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的历史污染而非三氯杀螨醇的使用.DDT降解产物在深层(62—110 cm)以DDE为主,而在浅层(0—62 cm)以DDD为主.1971年后人为活动导致TOC含量的增加是促使大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由好氧环境转变为厌氧环境的重要因素.此外,大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DDTs浓度与沉积物性质(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且与辽宁省GDP、城市化率和农业总产值等人为活动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综上,由潮间带沉积柱中DDTs的浓度和组成反映出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潮间带中污染物的存在和归趋.  相似文献   

12.
沿海经济活动的发展与海洋/沿海环境之间的关系异常脆弱,但凡工业扩张的地方,海洋/沿海的生态系统就总体恶化,土地污染引发大量危害,对于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岛屿地区,环境的危害必然会削弱这个产业“全球从陆地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计划”谋求改变这种关系,它提出一个有效掌控陆地污染物的计划,未来的落实倚重合作伙伴,特别是私人部门发起或参与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电子废物含有大量的金属、塑料和阻燃剂等物质,如果处理不当,电子废物将向环境排放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废物处理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已经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几个电子废物处理处置典型地区。本文对近5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涉及电子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物,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活动所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活动对动植物和人体的污染风险等,并提出将来关于电子废物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气重金属引发交叉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沉降于水体或土壤,也可和其它污染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交叉污染.交叉污染不但改变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性,而且有可能增强其毒性,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对象.本文综述分析了影响大气中重金属污染引起交叉污染的因素及其形式特点等问题,并对相关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费用低、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而被视为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然而,一些强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很差,严重阻碍了其生物降解效率。电动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电动-微生物修复),在顽固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电场的施加可向土壤中分散外源物质、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或通过增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与降解菌的传质过程,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还可诱使土壤中的污染物产生电化学反应,增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文章对有机污染土壤的电动-微生物修复过程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综述。文章认为,影响电动-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电场强度、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结构和性质、微生物种群以及环境因素(如土壤pH值、土壤类型、营养物质、含水量等)。因此,在实施修复的过程中应根据污染场址的电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电流或电压梯度;另外,可通过施加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或螯合剂,构建微生物群落,以及优化土壤环境条件,如调整土壤pH、提供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共代谢基质等方式优化有机污染土壤电动-微生物修复的过程。深入研究有机污染土壤电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有望为电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场地修复及过程调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频发的污染事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群健康,事故的源解析和修复成为了关键问题。而传统的靶向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因此,本研究建立了1)有毒有害物质清单;2)一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鉴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场地污染事件,成功筛查鉴定出30种环境高关注度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进一步鉴定了6种危废物质,通过购买标准样品成功验证了4种物质。同时,还通过文献查阅与标样比对确认了另外2种有毒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筛查方法为实际环境中的污染物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问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非科学家他 们认为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们可能会说是“溢油”。至少在富裕的 石油消费世界,像“托雷峡谷号”和“埃 克森·瓦尔德兹号”这些名字已成为一 般环境退化的公开象征。然而,同它们 一样严重的这类货运事故也只是海洋 污染问题的一小部分。 从科学依据上说,所有海洋污染— 确实是所有进入海洋的物质,不管是 否产生污染,都来源于陆地。而且自然 通量巨大。在过去的地质年代中,河流 每年向海洋输送数百亿吨悬浮物质和 溶解物质。的确,多数人赖以生存的沉 积岩就是大量“陆地”已冲刷入海的证 据,只是还要上升并再次变成陆地。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丹寨金汞矿区尾渣和水土中汞砷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丹寨金汞矿在开采期间,将大量的废渣露天堆放在环境中,这些尾渣不仅含有金,还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汞和砷。本文研究丹寨尾渣中汞和砷的淋出特征以及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和地表水汞砷分布特征,并通过尾渣中金含量来评估利用植物提取技术来回收金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0.1mol·L-1Na H2PO4和0.1 mol·L-1Na2HPO4(3:2 V/V)的混合溶液淋洗尾渣,淋滤出的砷含量达到9 929.8μg·L-1;利用0.1 mol·L-1CH3COONH4溶液淋洗尾渣,淋滤液汞含量达到12.12μg·L-1。矿区周边土壤总汞含量和总砷含量分别为11.5~79.7 mg·kg-1和23.7~356.5 mg·kg-1,利用污染程度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发对其Hg和As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土壤汞污染严重,污染因子高达10.5~78.7;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62.97;同时该土壤还受到严重的As污染,除了其中一个样点的As污染程度小于0属于未超标,其它样点As污染程度均大于0;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3.41。农作物中总汞含量和总砷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中所允许最大总汞和最大总砷的10~1 150倍和1.6~7.4倍。位于尾渣堆放点上游的地表水中总汞和总砷浓度分别为102.4 ng·L-1和2 262.1 ng·L-1,流经尾渣堆后,浓度大幅度增加,分别为160.3 ng·L-1和11 571.8 ng·L-1,说明丹寨尾渣可能是潜在的汞和砷污染源。尾渣中金含量为0.54 g·t-1,可以探索利用植物提取技术来回收尾渣中的金。  相似文献   

19.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盐(LAS)是合成洗涤剂中含有的重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一.LAS进入水体后,与其它污染物结合形成分散胶体颗粒,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特性都有很大影响,并产生潜在的危险.GB 8978—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LAS一级排放限量为5 mg.L-1[1].  相似文献   

20.
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是采用农村废弃建筑垃圾和秸秆为填料的一种新型"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波动大,污染负荷变化大,为了摸清在不同污染负荷变化情况下,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如何,以常规石灰石人工湿地为对照,选择不同污染负荷的农村生活污水为供试污水,研究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污染负荷下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污染负荷下,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污染负荷1 [ρ(TN)=10 mg·L~(-1),ρ(TP)=1 mg·L~(-1),ρ(COD_(Cr))=10 mg·L~(-1)]和污染负荷2 [ρ(TN)=20 mg·L~(-1),ρ(TP)=3 mg·L~(-1),ρ(COD_(Cr))=200mg·L~(-1)]情况下,系统显示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出水TN和NH_4~+-N质量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水质标准。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石灰石人工湿地。废砖人工湿地的TP去除率在4个不同污染负荷下分别可达到86%、74%、64%、61%;在污染负荷为3[ρ(TN)=40mg·L~(-1),ρ(TP)=7mg·L~(-1),ρ(COD_(Cr))=300 mg·L~(-1)]情况下,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COD_(Cr)的去除率可达到83%。污染负荷变化,会影响系统微环境指标的变化。不同污染负荷的变化对系统的净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实际运行和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