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一台所设计的DZL1.0-0.7-AⅢ煤无烟燃烧锅炉炉内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床层反应,采用了基于热力学平衡法的“黑箱模型”,而对于床层上方炉膛空间内的气相湍流燃烧则采用了标准κ-ε模型、旋涡消散模型和离散坐标模型。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生成技术处理复杂炉膛几何空间的网格生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炉内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等参数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多孔分层错列撞击流式”二次风的引入对于改变炉内流动和燃烧特性,加强炉内烟气和空气的混合,强化燃烧及实现炉内消烟除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种新型两段式生活垃圾分区气化燃烧装置,提出了基于分区气化模型的垃圾热转化过程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软件预测移动床层垃圾的气化以及炉内气相空间的燃烧过程。通过对组分及热值差异较大的2种生活垃圾在炉内的反应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炉内的气相组分、温度及流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复杂组分的垃圾热转化过程模拟研究。高水分、低热值的生活垃圾气化后再燃炉膛出口温度处于973~1 073 K,不利于二恶英的生成控制。前拱二次风的增加不仅加强了炉内的湍流扰动,而且加强了炉内主反应区的温度。经过对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优化,烟气的停留时间延长,炉膛出口烟气中的可燃气体组分大大降低,而且NO的浓度降低了近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在处理比设计水分高、热值低的垃圾时,容易出现着火位置滞后、垃圾"烧不透"、残炭含量高等问题。采用FLIC软件的床层模型和商业软件FLUENT,对焚烧炉炉排和炉膛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合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存在的燃烧不完全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实验,探索后拱高度和挡板的有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比较了炉拱辐射强度、挥发分质量分数、温度沿炉排长度方向的分布以及炉膛内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降低后拱高度或增加挡板均可使着火位置有不同程度的前移;同时降低炉拱高度和增加挡板可使着火位置前移约1.1 m,提前进入稳定燃烧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在机械炉排炉内焚烧过程,建立了垃圾在炉排炉移动床内燃烧过程中垃圾体积变化、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及燃烧、垃圾颗粒的移动、气-固两相热传递、焦炭燃烧等各个反应阶段的热化学模型,采用一维非稳态模型分别建立了床层内气固两相介质控制方程。通过对炉排上垃圾焚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料层中温度分布、料层高度、炉床机械负荷、气相中反应物组分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某大型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对燃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预测,为垃圾焚烧炉排炉的设计和燃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垃圾焚烧炉床层内垃圾燃烧过程复杂性及影响垃圾燃烧效率因素多的问题,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某垃圾焚烧炉床层垃圾燃烧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垃圾质量流失速率、水分蒸发速率、挥发分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和烟气的温度;并在50~1 000 Nm3/min范围内改变一次风流量,获得了床层质量流失比值、过剩空气系数和烟气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仿真结果显示,一次风流量取值517.47~6`32.09 Nm3/min时燃烧效率较高;炉排两端区域的一次风流量在50~75 Nm3/min时,可以使垃圾床表面平均温度明显提高,而且还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减少供风总量,节约能源与动力资源。本研究对优化设计垃圾焚烧炉,提高床层内垃圾的燃烧效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分级燃烧抑制NOx形成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切圆燃烧煤粉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改造的基本特点,考察了轴向和径向空气分级、炉内空气浓度等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控制适当条件,使脱氮效率达到30%-50%,对煤粉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改造进行了费用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煤粉燃烧过程中矿物质的气化、成核、凝结等过程是炉膛中亚微米颗粒形成的主要途径。本文运用CFD软件针对某100 MW锅炉内NaOH颗粒形成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得到了炉内的温度分布、氧浓度分布和亚微米颗粒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布。结果显示,亚微米颗粒的生成数量与温度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温度较高的区域亚微米颗粒数量浓度较大,温度较低的区域则较小;而在炉膛的高温区内,NaOH颗粒的质量浓度并不是最高,而是最低,同时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NaOH颗粒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计算结果为今后数值研究燃煤过程中亚微米颗粒的形成与演化奠定基础,为研究温度等燃烧条件对亚微米颗粒形成的影响、抑制其排放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CFB)是垃圾焚烧主要炉型之一,中国生活垃圾具有水分高和挥发分高等特性导致现阶段CFB垃圾焚烧炉CO排放偏高,对其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对锅炉实体进行助燃配风改造,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改造前后炉膛流体场进行模拟,并分析第一烟道内的流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助燃配风率为40%时,CO的排放均值可降低至80mg/Nm3,烟气含氧量保持在9.5%(体积分数)左右,炉膛中上部温度的平均增幅达到41.3℃。可视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助燃配风明显提高了烟气旋流和回流,使得烟气轴向速度降幅达37.69%,烟气在第一烟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改造后炉膛中上部局部区域内的颗粒质量浓度均值在2.287kg/m3左右,优化了助燃配风参与炉内燃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排放问题,以重庆市某垃圾焚烧炉为原始模型,在炉膛两侧炉壁的适当位置设置二次配风口,并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炉膛内气体的二次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察对比有无二次配风以及二次配风口位置不同时炉膛内气体的温度场、气体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分布以及炉膛内气体的混合程度和湍动能等,重点分析了二次风在气体燃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2种不同二次配风口位置时抑制二恶英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垃圾焚烧炉二次风的优化数值模拟,获得了适合本焚烧炉的比较合理的二次配风条件,可为焚烧炉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Fluent软件对甲苯在蜂窝陶瓷蓄热体中的蓄热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模拟计算所需的网格精度,并计算分析蓄热体孔道直径、燃烧温度、甲苯入口浓度、人口流速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入口流速条件下,蓄热体孔道直径对甲苯转化率影响较大.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甲苯入口浓度和人口流速的降低,甲苯转化率会增大.当...  相似文献   

11.
污水污泥在富氧环境下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空气气氛和富氧气氛下污水污泥和煤的燃烧曲线,分析比较氧浓度对污泥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并计算得到各工况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增加,污泥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均降低,综合燃烧指数大大提高,污泥燃烧特性得到改善。可用两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来较好的描述污泥的主要燃烧过...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层燃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矸石层燃与工艺流程及其燃用特性,利用成型燃烧理论和助燃技术解决了煤矸石在层燃炉内难燃和烟尘污染严重等技术难题,为煤矸石废弃物的洁净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燃烧过程颗粒物的形成及我国燃烧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城镇污泥掺烧利用组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元素分析、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和热重分析,探讨污泥掺烧应用特性,为广西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结果表明,污泥的元素组成与煤差别较大,如污泥中的氮元素含量为4.627%,高于煤的1.628%;污泥焚烧灰含有高达15%的Si O2;污泥的挥发分为34.6377%比煤的25.089%略高;污泥的焚烧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分析出阶段(室温~160℃)、挥发分析出燃烧阶段(160~500℃)、固定碳及剩余可燃物燃烧阶段(510~950℃),升温速率升高,挥发分析出阶段提前了约50℃,粒径对析出温度影响不大,但粒径小更利于干污泥燃烧。因此,广西污泥是一种低热值,燃烧剧烈的燃料,可以用于掺烧,焚烧灰分具有较高的建材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MSW)产量的与日俱增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逐渐在MSW的回收和利用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简要分析了国内外采用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卫生填埋、堆肥和一般焚烧方法处理MSW的不足之处以及采用CFB燃烧技术的优越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采用CFB燃烧装置焚烧MSW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采用CFB燃烧装置焚烧MSW关于SO2、NOx、CO排放的实验研究和运行结果令人满意,但对HCl、二恶英及重金属排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试验及实际运行结果都表明,采用CFB燃烧装置对MSW进行焚烧处理是切实可行的,它将是未来解决MSW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MSW)产量的与日俱增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逐渐在MSW的回收和利用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简要分析了国内外采用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卫生填埋、堆肥和一般焚烧方法处理MSW的不足之处以及采用CFB燃烧技术的优越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采用CFB燃烧装置焚烧MSW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采用CFB燃烧装置焚烧MSW关于SO2、NOx、CO排放的实验研究和运行结果令人满意,但对HCl、二恶英及重金属排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试验及实际运行结果都表明,采用CFB燃烧装置对MSW进行焚烧处理是切实可行的,它将是未来解决MSW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耿曼  石林  陈定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047-2051
选取CaCO3、Ca(OH)2质量配比=3∶2作为主固硫剂,用钙基固硫剂质量的2%的Na2CO3对其改性,利用蛭石作为固硫添加剂。在Ca/S=2.25的情况下,通过固硫实验考察了主固硫剂以及添加剂的加入对固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粉掺入该固硫剂在950℃下燃烧0.5 h,固硫率可以达到85%。还对添加不同固硫剂的煤粉进行热重实验,分析其对煤粉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硫添加剂的加入不但能提高固硫率,还有利于煤的燃烧,减少灰渣的处理量。  相似文献   

19.
Anhydrosugars, such as levoglucosan and its isomers (mannosan, galactosan), as well as the solvent-extractable lignin phenols (methoxylated phenols) are thermal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respectively. These two groups of biomarkers are often used as unique tracers of combusted biomass inputs in diverse environmental media. However,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and signa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in highly heterogeneous plant-derived chars are still scarce. Here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yields of solvent-extractable anhydrosugars and lignin phenols in 25 lab-made chars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plant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combustion conditions. Solvent-extractable anhydrosugars and lignin phenols were only observed in chars formed below 350 °C and yields were variable across different combustion temperatures. The yields of mannosan (M) and galactosan (G) decreased more rapidly than those of levoglucosan (L) under increasing combustion severity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resulting in variable L/M and L/(M + G) ratios, two diagnostic ratios often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mbustion sources (e.g. hardwoods vs. softwoods vs. grasses). Our observations thus may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wide ranges of valu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se two ratio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ratios of the major solvent-extractable lignin phenols (vanillyls (V), syringyls (S), cinnamyls (C)) provide additional source reconstruction potential despite observed variations with combustion temperature. We thus propose using a property-property plot (L/M vs. S/V) as an improved means for source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ass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L/M-S/V plot h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soil organic matter, atmospheric aerosols) receiving substantial inputs of biomass combustion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