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赎妹妹     
<正>一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我就觉得对不起妹妹,因为她被我押给了别人。那天,妈妈上班去了,给了我十元钱,让我和妹妹买零食吃。一拿到钱,我立刻拉着妹妹冲向我最爱的肉丸店。"想吃什么?尽管点!"我冲着妹妹潇洒地挥了挥手。"真的?哥哥真好!"妹妹一听,乐得又蹦又跳。  相似文献   

2.
陈竽秀 《环境》2013,(9):68-70
从炫食到炫食谱到炫攻略,我们寻觅美食的路径大大缩短了,不少生活成本也节约了。"拿着手机对着餐桌上的一道菜研究角度、打光和饱和度,思考着该配上什么妙语",如今,随着"炫食"的流行,吃饭这一简单行为变得有点复杂化。我们都爱炫食物吃个饭都要炫耀自己过得多惬意,这以前是文人的专利,苏东坡、李渔、梁实秋都干过这事。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让众人认可了他是个美食家,醋溜鱼、狮子头在他的妙笔下让人口舌生津。除了大师摆弄文字以诱人口舌之欲外,画家也会用画笔将食物变为"永恒",中国绘画里就有许多与食物有关的,而且惟妙惟肖,像齐白石画中的虾、枇杷和桃子。当  相似文献   

3.
海獭的生活     
海獭吃东西时,仰卧着浮在水面,把食物抱在胸部上面吃.吃贝类时,把捡来的石头放在胸上,用前脚打着贝剖开来吃.吃蟹时,把足一只只拆掉以防蟹逃掉.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0,(10)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4,(6):2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表明,我们将以更新更强硬的姿态应对环境污染这场持久战。环境保护发展至今,取得了众多成就,然而,尽管社会各界一再努力,但天不再蓝,水不再清,食物不再安全。解决"心肺之患",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物,成为等同解决温饱一样的基本需求。向污染宣战,彻底改变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让大自然亮起  相似文献   

6.
伽达 《环境》2012,(3):60-62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疑惑,明明我吃的食物是品质好的、安全的,为什么吃了以后身体还不舒服,严重的还要看医生?为什么我已经注意了食物的营养全面性,吃了不少好东西,检查身体时却被告知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正>奶奶从小就爱吃,全天下的美食都快让她尝了个遍。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吃的她就会不顾形象地大吃特吃。这天,我堂姐出嫁,请奶奶出面主持。奶奶不免打起了"官腔":"要我主持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婚宴上你们不许限制我吃东西。"我心想:奶奶真狡猾,只要有吃的机会绝不放过!妈妈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  相似文献   

8.
创意生活馆     
<正>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在充满热情的暑假里,来一场说吃就吃的旅行吧!暑假里,你去了什么地方?吃了什么好吃的?别忘了将有趣的见闻告诉大嘴喔!拍一张手持《创新作文》或写着"创新作文"字样的纸张的照片,发到微博并@我们,还有机会被推荐到我们的杂志或网站上,成为"最闪创粉",并获得神秘小礼物喔!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人口越来越多,食物生产体系将逐渐无法供应足够的肉类食物。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一系列"科技食品"正在不断研发。"吃"是芸芸众生的头等大事,不少人本着"无肉不欢"的理念,四处搜罗美食。确实,肉能带给人们蔬菜水果不能给予的味觉享受,对于爱肉者来说,晚餐有一两盘肉加几杯啤酒就能吃饱喝足、浑身舒畅了。不过,人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肉食来源要靠畜牧业,而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大量的水资  相似文献   

10.
环球扫描     
正《科学》2019年12月12日红薯可以警告邻居有虫害红薯没有刺或毒物来保护自己,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些生物进化出了一种聪明的方式,让饥饿的食草动物知道它们可不是可以随便吃的自助餐。当红薯的一片叶子受伤时,它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提醒其他的植物,也就是它的邻居,不要成为虫子的食物。红薯育种员也许能培育出一种植物来生产这种化学物质,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2月22日,丹麦第一家Wefood食品店在哥本哈根开张。Wefood与普通超市不同,其食品大多临近"截止期"或因包装被挤压,价钱一般要比普通超市低30%至50%。丹麦的两家大型超市支持这项活动,定期向Wefood送"作废"食品。Wefood由一家宗教慈善组织管理,工作人员均为志愿者,收入纳入慈善事业。它一开张便大获成功,头两个月内就有1万多人次在那里购物,收入25万丹麦克朗。Wefood今年秋天将在哥本哈根再开一家,2017年初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也开一家。Wefood是近几年来丹麦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12.
菜菜 《环境》2012,(12):56-58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爱美食更爱天然的“生吃”达人,他们推崇食物生吃所带来的新鲜原味和丰富营养,可是达人们,你们都吃好,吃对了吗甲  相似文献   

13.
钟奇振 《环境》2008,(6):34-35
两个月前,在北京某外企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张小姐从公司拿到一笔30万的奖金,她踌躇满志准备加入"有车一族".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张小姐逛了不下十五家汽车4S店,却买不到心仪的小车.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晨,当你愉悦地享用面包和火腿做成的三明治,再来一瓶酸奶时,你可曾想到,同时也有可能吃下原本不该吃的东西—比如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甚至包括你并不知道的润滑油,它们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食品的机器或零件中的润滑油渗漏并残留在食物上的.  相似文献   

15.
速读     
<正>昆虫将成为人类食物目前新的研究已经开始把目光放在昆虫和食物的关系上,一些商家试图在食物中加入昆虫蛋白质,也许很快,这些"虫食"就要风靡起来了!以色列正在尝试制作以昆虫幼虫为原料的蛋白质粉,这种产品的好处是比其他动物蛋白的生产成本更低。人类有意识的生产昆虫和蠕虫类食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并用来解决世界人口膨胀与合理利用自然资  相似文献   

16.
保护环境说到底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生态移民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好手段,但如果移民把生活质量越移越低,老百姓不喜反怨,可就与生态移民的目的背道而驰。只有保障好移民的生活,让人们"移得出,稳得住",才能切中科学发展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宋建民 《环境保护》2007,(10):47-49
在环境保护工作愈来愈受到国人重视的今天,社会各界对土壤污染的问题亦倍加关注.近年来,反映土壤污染的问题频频送到各级领导的案头.中央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一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任务,但土壤污染防治,则是三大任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强化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贯彻中央总体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文茂 《环境》2005,(2):12-17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劣质奶粉、工业甲醇白酒、头发酱油、劣质大米等等,国际上流行的“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被食品的安全恐惧代替”的说法,在中国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就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吃东西时也挺担心安全。”  相似文献   

19.
赵光 《环境》2002,(8):32-33
秋天一到,各种鸟儿都飞来飞去,忙着寻找植物的种子.它们把一粒粒种子仔细地藏好,以备严冬缺少食物时取出来食用.有的鸟贮藏食物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待春天喂养小鸟,备食物不足时用.据一些鸟类学家观察,一只星鸦在冬天来临时,往往设置几千个食物"贮藏点",它埋藏的松粒总数可以多达3万颗.  相似文献   

20.
四碟菜     
<正>看着妈妈出差前做好的四碟菜,我感受到了她浓浓的关爱。有一次,妈妈要去北京学习几天,怕爸爸厨艺不好,害我"减肥",于是临走前做了四碟菜。从此,那"四碟菜"就成了我和爸爸在妈妈出差时的口粮。妈妈做的第一碟菜是按照我的喜好改良过的柠檬鸭。我喜欢在吃柠檬鸭的时候配上酸辣椒,于是,妈妈在做柠檬鸭时就会放上几个酸辣椒。刚入口时先是鸭肉香,过一会儿就有柠檬的酸味,嚼一嚼,一股辣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