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风险的定量评价问题,对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论述。借助"信息熵"模型,提出了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的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危险性分级。从承灾体自身抗灾能力和区域抗灾能力两方面,建立了承灾体自身易损性和区域易损性分级,结合承灾体的暴露性分级,提出了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及易损性分级。根据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并对风险进行了分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山区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风险的定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或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因此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抗灾减灾的主要和有效途径.选择湖南省鼎城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灾前期-灾中期旱灾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承灾体脆弱性的关系,分别针对轻度干旱和中重度干旱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对水田-水稻农业生产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的承灾体脆弱性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脆弱度由高至低排序为西北岗地区、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平原/岗地区、东北湖/平原区,这一分析结果与实际灾情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分析脆弱性分布规律和变化原因,发现地形和灌溉分别是影响灾前期和灾中期承灾体脆弱性的最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减灾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灾害荷载作用下,如果小城镇工程结构的重要功能丧失,结构出现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引入抗灾指标,从抗震、抗风、抗火和抗洪四方面研究了小城镇工程结构的抗灾指标体系(包括广义抗力指标和广义荷载效应指标)。并基于抗灾指标的小城镇工程结构体系失效模式的相关性特点,简化了小城镇工程结构体系抗灾可靠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工程可靠度理论出发,探讨了油田生命线工程系统随着时域的变化控制抗灾防灾能力的问题。提出了界线控制,保证油田生命线工程系统抗灾防灾能力的方法。指出了油田生命线工程系统抗灾防灾进行可靠度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阐述了计算机仿真应用于油田生命线工程系统抗灾防灾研究的可行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地区冬季寒害风险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灾害风险辨识的原理出发,对广东地区冬季寒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和抗灾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季风气候显著、南岭山脉和特定的环流形势,是孕育广东地区寒害的温床.降温幅度、低温强度、低温持续日数和有害积寒等致灾因子呈现出明显的北强南弱、北多南少的纬向差异.果树、粮食作物、蔬菜等承灾体不同,同一承灾体的品种、树龄、发育期、长势不同,耐低温的能力也不同.20世纪90年代的4次寒害,给广东造成了213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寒害已成为继台风、暴雨之后广东的第三大灾种.开展寒害监测与预警,进行适地适时种植,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防御寒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系统论方法在防汛抗灾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概括地分析了防汛抗灾系统的组成、特征以及系统论方法对防汛抗灾工作的作用,并结合防汛抗灾工作的实际,应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防汛抗灾系统整体与要素的组织管理方法,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防汛抗灾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最佳运行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政  孙昭民 《灾害学》1998,13(1):88-91
在分析影响灾害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具体灾害实例着重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的影响,指出社会因素影响灾害主要通过影响灾害源,承灾体的防、抗灾能力,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损失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确定和提高对于矿山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在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评价中,指标体系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矿井火灾、救灾、防灾的具体情况及相关文献,从防火措施、防火管理、指挥救灾和井下工人救火素质4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指标分级界定值,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提出了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农业灾情与抗灾能力的定量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留科 《灾害学》1992,7(1):6-9
本文就农业灾情及抗灾能力定量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度量农业灾情及抗灾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首次提出了灾害损失阈值的概念。灾害损失阈值的定义和确定,有可能成为灾害预防、灾害损失评估的关键性指标。灾害损失阈值可采用承灾体遭受灾害损失破坏程度的阶跃函数予以描述,还可从承灾体的内在特征(如暴露程度、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等)和所在区域的外在条件(如未来灾害可能达到的强度与频度)来揭示标的物承受灾损程度上下极限的临界值。灾害损失阈值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对揭示灾害孕育机制和制定灾害预防、应急对策等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