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全息QSAR方法预测苯衍生物对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宏  杨红  樊伟  王连生 《环境科学》2005,26(3):25-28
采用半静态培养法测定了一系列苯衍生物对蝌蚪的12h致死毒性.应用分子全息QSAR方法构建了化合物的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定量模型,探讨了分子全息长度、碎片尺寸以及区分常数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研究的51种苯衍生物的半致死毒性(12h log1 /LC50,mol/L)分布在2.07~4.56之间.最优HQSAR模型以6~7为碎片尺寸,83为全息长度,6个主成分,Leave-One-Out交叉验证的r2cv是0.849,最终的非交叉验证的拟合模型r2 为0.942 ,表明模型稳健性能良好,可用于预测苯衍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周慧  史海滨  张文聪  王维刚  苏永德  闫妍 《环境科学》2021,42(10):5010-502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盐渍土S1(EC=0.62 dS·m-1)及中度盐渍土S2(EC=1.17 dS·m-1)为对象,研究硝化和反硝化进程对盐渍化程度和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无机氮(U1)以及用有机氮(U3O1、U1O1、U1O3和O1)替代25%、50%、75%和100%的无机氮.结果表明,盐度升高会降低土壤硝化势而提高土壤反硝化能力,同一处理S1土壤硝化潜势较S2土壤高出28.81%~69.67%,而反硝化能力降低17.16%~88.91%.盐度升高会降低AOB丰度及硝化贡献率,但会增加AOA丰度和硝化贡献率;盐度增加会提高土壤nirKnirS型菌丰度,同时会增加N2O/(N2O+N2)产物比,但会抑制nosZ丰度.S1土壤,以U1O1处理硝化势和反硝化能力最大,较单施化肥增幅分别达到18.59%和15.87%;S2土壤,各施肥处理之间土壤硝化势差异不显著,反硝化能力以O1处理最大,较单施化肥提高88.26%.S1和S2盐渍土分别以U1O1及O1处理获得较高的AOB基因丰度及硝化贡献率,且增大了nirSnosZ基因丰度,并显著降低N2O/(N2O+N2)产物比.综上,相比单施无机氮,轻度盐渍土以有机无机氮各半配施,中度盐渍土以单施有机氮更加利于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3.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是由多种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产生,但是它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N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阐述了国内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N2O的δ15N和δ18O双同位素法、N2O的δ15Nα14N15N16O)和δ15Nβ15N14N16O)、SP值同位素异构体法以及多种同位素法相结合研究N2O的产生机制及微生物过程,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尤其重点阐述了近些年来兴起的N2O同位素异构体计算各过程贡献比例及其判别源与汇的理论及其应用。15N同位素富集因子法和SP值法也分别应用于产生N2O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活性变化的研究,以从根本上达到控制N2O排放量的目的。同时指出同位素方法研究N2O产生机制的困难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硝基芳烃对鲤鱼鱼鳃ATPase的活性抑制和QSAR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测定了20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鲤鱼鱼鳃ATPase活性的半抑制浓度-logIC50值,以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取代基常数总和∑σ、指示变量I、分子分支指数1Ka、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及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为参数,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芳烃的毒性和∑σ、I、ELUMO3个参数密切相关。在上述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20种硝基芳烃的QSA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27。  相似文献   

5.
不同pH值下对发光菌的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11种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这与不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电离程度有关。相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个数及取代位置而不同。苯酚类化合物属于极性麻醉(麻醉Ⅱ型)化合物,毒性可用logP和pKa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光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LP-FTIR),用相对速率方法研究大气中氯氟烃替代物HFC152a(CHF2CH3)和HCFC22(CHClF2)与OH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用紫外光照射O3和H2O的方法产生OH自由基。实验测定了700Tor大气压力和常温(298±2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值:k(HFCl52a+OH)=(2.90±0.09)×10-14cm3·molecule-1.S-1,k(HCFC22+OH)=(3.80±0.24)×10-15cm3.Molecule-1.S-1,统计误差为2σ  相似文献   

7.
苯及其一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联合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苯系污染物对氮循环中硝化过程的影响,采用摇瓶实验研究了苯及其3种一取代化合物(苯酚、苯胺和硝基苯)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联合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苯、苯胺、苯酚以及硝基苯进行两者及多者之间等毒性混合的11组混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联合抑制作用中,有7组表现为加和作用,3组表现为协同作用,只有苯和苯酚的混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 含有硝基苯的混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一般表现为加和作用.苯及其一取代化合物的混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μmol·L-1)与这种混合物中取代基的电负性ME有相关关系:lg IC50=2.197-0.236ME,随取代基电负性的增加,混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联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发光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针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本底差异较大,检测期间发光变化幅度宽的问题,在传统发光菌生物毒性测试实验中,引入校正因子(PI丙酮),研究了磁力搅拌时间、培养时间、培养代数和培养温度等条件对EC50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实验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13.1%之间.发光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的改进,为获得可靠的毒性实验数据,进行多组分有机化合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s)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田琳琳  王正  胡磊  任光前  朱波 《环境科学》2019,40(4):1939-1949
随着农业非点源氮(N)污染的加剧,农田周边溪流成为重要的活性N汇和潜在的氧化亚氮(N2O)排放源.为查明长江上游农业源溪流中溶存N2O浓度的全年动态变化特征,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开展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农田源头溪流N2O浓度的连续采样观测,采用水-气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顶空气体中N2O浓度,根据相关参数计算出本研究水体中的溶存N2O浓度,并同步测定溪流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水中溶存N2O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的典型农业源溪流的硝态氮(NO3--N)是最主要的活性N赋存形态(年均1.45 mg·L-1),溪流水体溶存N2O质量浓度(以N计)全年平均为0.57 μg·L-1(范围0.26~1.28 μg·L-1),冬、春、夏和秋季的均值分别为0.63、0.45、0.53和0.64 μg·L-1,但季节间无显著差异.溪流水体溶存N2O浓度全年都处于过度饱和状态(饱和度年平均为203.9%,范围109.7%~546.5%),可见,农业源溪流全年均为潜在的N2O释放源.溪流溶存N2O浓度的变化主要由水体NO3--N浓度决定,N2O的主要产生机制为反硝化作用;溪流季节平均N2O饱和度在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水中溶存N2O饱和度的变化主要受水温和NO3--N浓度的共同影响.研究还发现农业源溪流中溶存N2O浓度在4~10月(湿润季节)间波动明显,较强降雨可促使其水中NO3--N浓度在雨后短期内升高,进而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导致雨后溪流中溶存N2O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华北集约化农田麦玉轮作系统,对比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整个轮作周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为农田土壤N2O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对照(CK);②生物炭9.0 t·(hm2·a)-1(C);③秸秆全量还田(SR);④在全量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9.0 t·(hm2·a)-1(C+SR).结果表明,小麦季,C处理土壤N2O排放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SR和C+SR处理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47.4%和71.8%);玉米季,C处理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29.8%),SR和C+SR处理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13.4%和35.8%);小麦季,土壤含水量、NH4+-N和MBN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玉米季,NO3--N、NH4+-N和MBC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生物炭对农田N2O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而秸秆直接还田不利于减少N2O排放,并且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并不能改善这种影响,今后应加强对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