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蜂窝煤燃烧氟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钙为固氟添加剂,以炉渣及粉煤灰等低氟材料取代全部或部分粘土作为粘结剂来制作蜂窝煤,进行了燃煤降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碳酸钙能有效降低蜂窝煤燃烧时候的氟排放,当煤:粘土:CaCO3的质量比为70:17:13时,碳酸钙的固氟效果最佳,氟的排放率可降低64.1%.以炉渣为粘结剂制作蜂窝煤能够显著降低燃烧时向外界排放的氟化物量,当煤:炉渣:CaCO3为80:8:12时,蜂窝煤燃烧排氟量较小且趋于稳定.已拌有一定剂量粉煤灰粘结剂的煤中添加15%的粘土后碳酸钙的固氟效果明显改善,当煤:粘土:粉煤灰:CaCO3为70:15:9:6时固氟效果最佳,此时蜂窝煤氟逸出率仅为18.2%,氟的减排率达到77.9%,显著优于未添加粘土时碳酸钙的固氟效果,蜂窝煤添加碳酸钙固氟剂进行高效固氟时,需同时适当增加粉煤灰加入量,以稳定固氟剂的高温固氟效果.  相似文献   

2.
铬渣的固化/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探讨了用水泥粘结剂对铬渣进行稳定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把高炉矿渣和粉煤灰加入水泥基材中对铬渣进行固化,固化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浸出毒性大大降低,浸了同液中六价铬浓度在容许范围内,建议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除磷填料,以红壤为基本材料,并以烧结温度、粉煤灰添加量、外加剂A用量和外加剂B用量作为4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制造了不同配方的红壤烧结填料,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利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磷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烧结可使粉末状红壤成型,同时提高了其除磷能力;对填料理论吸磷量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外加剂B用量、外加剂A用量、粉煤灰用量及烧结温度;通过比较理论吸附量,同时考虑到成本,可以确定正交实验结果中较优填料配方组成为(重量比):61%红壤,30%粉煤灰,0%外加剂A,9%外加剂B,烧结温度1150℃,其最大理论的磷吸附量2.274mg/cm^2,单位除磷原料成本约0.047元/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溶液中粉煤灰(FA)和浸渍粉煤灰(IFA)吸附有害的邻甲酚,试验了颗粒大小、浸渍条件、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进行吸附时,提高温度、减小粒径和pH值,可增加粉煤灰对邻甲酚的吸附量;用Al3+离子浸渍的粉煤灰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吸附过程机理主要是多孔物质和静电作用的共同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溶液中粉煤灰(FA)和浸渍粉煤灰(IFA)吸附有害的邻甲酚,试验了颗粒大小、浸渍条件、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进行吸附时,提高温度、减小粒径和pH值,可增加粉煤灰对邻甲酚的吸附量;用Al3+离子浸渍的粉煤灰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吸附过程机理主要是多孔物质和静电作用的共同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及改性粉煤灰对邻甲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水溶液中粉煤灰(FA)和浸渍粉煤灰(IFA)吸附有害的邻甲酚,试验了颗粒大小、浸渍条件、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进行吸附时,提高温度、减小粒径和pH值,可增加粉煤灰对邻甲酚的吸附量;用Al^3+离子浸渍的粉煤灰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吸附过程机理主要是多孔物质和静电作用的共同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给水厂污泥制备透水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敏  高丹  刘小波  李芳  黄聪 《环境工程学报》2013,7(5):1925-1928
以给水厂污泥、粉煤灰和普通砂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粘结剂制备透水砖。探讨了污泥掺加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对透水砖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掺量为30%~40%,添加30%~35%,粒径为1.0~1.4 mm普通砂颗粒时,在30 MP压力下成型、1 150℃下烧结制备出的成品抗压强度达36.53 MP,透水系数为1.08×10-2cm/s,满足JC/T945-2005《透水砖》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反应体系中投加粉煤灰,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粉煤灰(简称改性粉煤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粉煤灰配比、改性温度对改性粉煤灰脱色性能的影响。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当未调节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3mL、反应时间为5min左右时,200mL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5%左右;调节pH为10时,同等条件下,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5%,比原粉煤灰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改性粉煤灰吸附稀土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硫酸和氢氧化钠对粉煤灰进行酸改性和碱改性处理,研究改性前后粉煤灰对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效果变化及最佳吸附条件,并从吸附等温线入手探讨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经碱改性后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性能有明显改善,当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为投加量2 g,吸附时间2 h,初始pH 7~8时,碱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和Langmuir等温方程式。碱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属于良性吸附,且为吸热过程,室温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9066mg/g。  相似文献   

10.
以粉煤灰为基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NH4Cl为改性剂,通过湿法制备了复合改性粉煤灰,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吸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改性粉煤灰去除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改性粉煤灰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改性粉煤灰的饱和吸附量为17.39 mg·g-1,在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改性粉煤灰对Zn的去除率分别为96.8%和91.9%,与原粉煤灰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对于实际尾矿浸出液,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的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2.5 g·(50 g)-1尾矿,反应温度25℃,p H≥4.0。模拟酸雨实验的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适合在酸雨频发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1.
火力发电厂飞灰对抗生素磺胺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吸附时间、飞灰用量、初始溶液pH和振荡频率等因素对飞灰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磺胺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飞灰用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其对磺胺的吸附去除率。在25℃、振荡频率150 r/min、飞灰用量50 g/L、磺胺浓度4 mg/L条件下吸附10 min,磺胺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2.8%。电厂飞灰对磺胺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性粉煤灰与过氧化氢(H2O2)联合的方法对二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皂素生产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pH=6、反应时间60 min、改性粉煤灰投加量10 g/L、H2O2投加量4 mL/L.在最...  相似文献   

13.
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铁屑粉煤灰组合处理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铁屑粉煤灰质量比、反应时间、pH值和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除磷的最优条件为铁屑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20 min,pH值为6,投加量为20 g/L.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达到了97.5%.对比了该法和粉煤灰吸附法与传统铁屑法的除磷效果.与单一粉煤灰吸附法和传统铁屑法除磷的结果相比较,铁屑粉煤灰组合除磷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去除溶液中的磷,考察了其吸附除P动力学特征、热力学特征以及溶液初始pH和粉煤灰投加量对吸附除P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除P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粉煤灰对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随着初始P浓度从10 mg/L升高到80 mg/L,平衡吸附量为0.46~2.44 mg P/g粉煤灰,吸附效率从92.2%降低至61.1%;对不同浓度的含P溶液,粉煤灰最适用量为0.6~1.5 g粉煤灰/mg P;相同反应条件下,当温度由25℃升高到45℃时,P初始吸附速率提高了3倍;粉煤灰对P的吸附过程能够较好地拟合Langmuir、Freundlich及D-R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通过对吸附饱和的粉煤灰进行解析实验发现,初始P浓度较低(<50 mg/L)时,以化学吸附为主,而在初始P浓度较高(>80 mg/L)时,则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铁酸钾处理经过改性粉煤灰混凝后的矿井水,形成改性粉煤灰和高铁酸钾联合处理矿井水工艺。研究表明,粉煤灰在使用硫酸改性前后,在投加量为50 g/L,对去除矿井水中浊度的变化是53.18~25.42 NTU,对COD_(Mn)的去除效率也由29%升高到50%;在改性粉煤灰中混入高铁酸钾5 mg/L时,矿井水中浊度和悬浮物分别降到18.3 NTU和10 mg/L,COD_(Mn)去除率为53.23%;此后,上清液中投加高铁酸钾10 mg/L时,水中的浊度由18.3 NTU降到5.1 NTU,悬浮物由10 mg/L降到3 mg/L,COD_(Mn)的总去除率也增加到68.88%。在使用该工艺进行小试时,改性粉煤灰用量为50 g/L,并在其中掺杂高铁酸钾5 mg/L,上清液再用10 mg/L的高铁酸钾处理后,出水水质都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包伟  冯晖  徐炎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937-3941
以粉煤灰联合微波-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活性艳蓝KN-R生产废水,考察了粉煤灰投加量及吸附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微波-Fenton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絮凝吸附与微波-Fenton氧化具有协同效应;在粉煤灰投加量为40 g/L,搅拌吸附时间为20 min,滤液pH值为4,Fe2+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3.6 mmol/L和0.15 mol/L,微波功率为200 W,辐射反应时间为4 min的优化条件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0%和99.98%。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在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厂污泥水中加入电厂粉煤灰,不需再添加其他材料,即可以很好地改善水厂污泥的脱水性能。细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20%,粗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30%,不但可以节约能耗,粉煤灰有了新的出路,干化污泥对环境友好,而且还能制成低热值燃料作焚烧处置,回收部分热能。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studied the speciation of copper species adsorbed onto the surface of fly ash using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ied that the chemical bond between Cu(II)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ly ash was Cu-O. The data set was optimally fitted into the two atomic shells: the first shell containing O atoms and the second shell containing Cu atoms. The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 data also show that, in the first shell, about 2.03-2.41 nearest oxygen atoms surround the center Cu atom with a Cu-O bond distance of 1.96-1.99 A. Th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bond distance slight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carbon content of the fly ash.  相似文献   

19.
在水厂污泥水中加入电厂粉煤灰,不需再添加其他材料,即可以很好地改善水厂污泥的脱水性能.细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20%,粗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30%,不但可以节约能耗,粉煤灰有了新的出路,干化污泥对环境友好,而且还能制成低热值燃料作焚烧处置,回收部分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