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在即,本研究简要回顾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因此,建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以适应未来环境管理要求为目的,重点放在污染源活动水平调查上;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延伸普查数据生命力;三是突破传统数据库限制,采用大数据技术维护数据生命周期;四是借普查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结束后,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明确要求,要将普查结果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体系构建平台,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奠定基础。由于普查数据是2007年的年度数据,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动态更新,这既是普查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谋划"十二五"各项环保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创建"十二五"环境统计体系、推  相似文献   

3.
结合地方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做法,阐述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制定、数据比对和审核、普查成果后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如何将普查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价值和效应,成为下一步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深入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下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各级普查机构全力投入,扎实工作,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整体进展顺利,目前,我省基层普查数据直报和全省普查数据汇总初报工作均已按要求完成,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要求的各阶段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写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将进入全面普查阶段。全省选聘的30759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深入企业、农村、饭店、矿区,完成全省58万多家污染源的入户调查、表格填报、数据审核、录入上报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历时一年,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基础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工作、加强污染源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林甸县环境监察工作任务、职责,阐述了利用普查成果,可对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阶段数据填报方面出现的多类问题进行了归纳,结合笔者亲身参与普查工作的经历,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普查数据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可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移动源普查应结合本次普查工作之机,建立云南省移动源普查基础信息库,精准掌握移动源分布情况、污染防治措施情况、各类别移动源成分和构成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全过程做好移动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和质量控制工作。介绍了云南省移动源普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查数据审核要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业污染源普查的基层工作经历,分析污染源普查特点和要求,对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清查、普查环节提出了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改进,总结出一套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式,为今后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实践,介绍了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建立与管理的一些做法和工作特点,对如果应用好污染源普查档案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首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及二次开发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连云港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采集到大量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G IS技术中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及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的功能开发连云港市污染源电子地图。这些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二次开发应用,对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优化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9年和2010年进行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填报、汇总、模板审核实际遇到的问题,对2007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及2010年修正版手册中的某些行业系数,在填报和审核中遇到的与实际产生偏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我们无法回避垃圾的出现,它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而垃圾处理水平已成为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阐述了中国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仍然要推行“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无法回避垃圾的出现,它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而垃圾处理水平已成为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阐述了中国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仍然要推行"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The 188 air contaminants designated as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or air toxics, under the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90 are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adverse human health impacts.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cently developed estimates of 1990 outdoor concentrations of 148 air toxics for every census tract 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sults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evaluate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arge stationary sources (point sources), small stationary sources (area sources), and mobile sources. The estimated air toxics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areas were typically twice as high as in rural areas. There were more air toxics with modeled ambient concentrations in excess of health benchmarks in urban census tracts than in rural census tracts. Ambient concentrations attributable to area sources alone exceeded health benchmarks in a majority of urban census tracts for several pollutants;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for mobile sources. For point sources, exceedances of benchmarks generally occurred in fewer census tract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of air toxics from all three types of sources will be necessary to reduce anthropogenic air toxics concentrations to levels below the health benchmark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8.
菹藻浜是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区境内最重要的骨干河道,作为苏州河的主要支流,菹藻浜由于长期承担调水排污功能而水质污染较为严重。针对蕴藻浜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污染源普查结果和环境监测数据等多源调查研究,揭示蕴藻浜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的应用过程,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背景、流程、技术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软件的成功实施和关键技术的最佳实践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20.
论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锋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172-174,194
阐述了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正确的战略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平;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水平;运用切实有效的核算指标,建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水平;运用科技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